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 > 正文

健康频道

关注人生“最后一公里” 安宁疗护正走进公众视野
更新时间:2019-8-22 10:38:3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老林罹患鼻咽癌,治疗手段均已无效后转入安宁疗护中心,在医护人员专业化、人性化的照护下,老林从癌痛中解脱,对生活的感恩替代了对死亡的恐惧,他自己已不能吞咽,却嘱咐妻子给医护人员送去鲜花和蛋糕。与家人享受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后,老林在一个除夕安详地辞世……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诠释了安宁疗护的医学真谛。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舒缓医疗与人文关怀论坛上,专家表示,我国安宁疗护已迎来发展的春天,下一步需从国家层面规范培养,加强医护人员人才建设,引导社会正确认识。

  安宁疗护即临终关怀,旨在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常务副主任、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委会主任施永兴介绍,安宁疗护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发展一直缓慢,国际机构发布的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显示,在80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排名第71位,意味着仅有1%的人可以享受到临终关怀服务。

  “三重现状使得我国安宁疗护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是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带瘤生存的患者日益增多;二是老龄化程度加剧,需要医护综合诊疗的老年一体多病人群众多且生存期长;三是大量严重疾病终末期患者面临生存质量低下、医疗成本巨大的双重压力。”国家卫健委健康司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特聘专家、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李玲说。

  为此,近年来,我国安宁疗护在政策主导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17年,国家层面的安宁疗护实践指南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相继出台,并在北京市海淀区、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普陀区、河南省洛阳市、四川省德阳市开展了首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安宁疗护服务共服务患者28.3万人,提高了疾病终末期患者的生命质量,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首批试点地区还探索推动出台了促进安宁疗护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多位专家同时表示,我国安宁疗护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生死教育未普及、医务人员人才储备不足和服务质量不高、经济效益欠佳等都制约着其发展。

  “中国安宁疗护的最大瓶颈是文化问题。社会普遍谈死色变,死亡教育仍然很欠缺。”施永兴说,生死教育在安宁疗护中非常重要,一方面,医护人员要承认现代医学并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味地以治愈的理念对待所有疾病,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徒增病人痛苦;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大众转变观念,正视死亡,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李玲强调,安宁疗护是个独立的学科,需要医护人员专业、主动、态度温和、有人文关怀,与患者共同制定适宜的诊疗决策,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不是简单的护理,医生和护士必须经过完善的岗前培训。

  专家提出,我国安宁疗护机构和人才建设还存在鱼龙混杂、不够规范的问题,一定要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地发展。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已启动第二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范围扩大到上海全市和北京市西城区等71个市区。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此前在相关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卫健委下一步将完善进入安宁疗护阶段的有关标准规范,如专家共识、安宁疗护用药指导等,争取通过经验的积累,尽快把安宁疗护在全国全面推开。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