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频道

爆款新闻作品是这样炼成的
——“焦作日报小记者菁英行动”导师面对面活动侧记
更新时间:2021-9-10 17:14:38    来源:焦作晚报

  菁英导师冯新瑞分享自己的写作秘籍。 

   
  核心提示

  “焦作日报小记者菁英行动”再放大招——9月8日下午,小记者与“菁英行动”导师面对面。本期出场的导师是谁呢?

  他是《焦作晚报》记者中的写作“天花板”,是最近抗洪救灾爆款作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作者。

  他是《焦作晚报》金牌“策划人”,抗疫特刊《焦“傲”》、创建文明城市特刊《蝶变》、太极拳申遗纪念特刊《太极之光》的幕后策划者。

  他曾获评焦作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他就是《焦作晚报》记者部负责人、焦作日报社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菁英行动”导师冯新瑞。

  “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写作的知识积累;衣带渐宽终不悔,说的是写作背后的艰辛。”在这场为小记者量身打造的“写作课”上,冯新瑞幽默风趣、金句频出,诚意满满、干货满满。

  荀子曾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走,我们到现场去聆听这场讲座。

  关键词之一: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文要想文采飞扬,诗词歌赋是“有源之水”。冯新瑞以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开场。

  接着,冯新瑞讲了8月18日,《焦作日报》头版头条重磅特别报道《风雨不动安如山》背后的故事。

  当时,长达十几天的采访中,冯新瑞的脑海中开始逐渐还原我市抗洪抢险中未雨绸缪的感动,无惧风雨的感动,一线坚守的感动,一心为民的感动,灾后重建的感动、展望未来的感动……当这一点一滴的感动迅速聚合起来,便书写了焦作市全体市民战胜洪灾,“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英雄赞歌。

  “小记者们,你们知道‘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谁写的吗?”“我知道,我知道,是王安石。”

  “你看到句子中有石字,所以说是王安石?”“我知道,是杜甫。”冯新瑞就标题和小记者展开了颇为热闹的互动。

  这篇报道荣获了本报“社长总编辑特别奖”,受到读者好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宫松奇也欣然批示:下功夫大,挖掘深,梳理清晰,总结到位,是篇有温度、有力度的作品。

  这篇报道不仅标题是一首诗中名句,整篇文章也像诗一样隽永,充满了诗歌气质,氤氲着诗歌氛围,读之,格外有味儿、有意境,直抵人心,感人至深。

  写作秘诀是什么?是积累,是冯新瑞长期读诗、读经典古典文学后的厚积薄发。

  “如果作者没有一定诗词歌赋的积累,就不可能以诗入题、因诗成文。”冯新瑞对小记者们说。

  冯新瑞从小就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他现场带来的那本《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是从高中起就陪伴着他的。

  在“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高中阶段,冯新瑞很奢侈地花大量时间背古诗词,他每天5时30分起床,早读课上背宋词,一学期背下169首。

  “知识积累就是有源之水,所谓‘有源之水’,即是‘有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卷之书,藏于心中,自然会流露于笔尖。”冯新瑞公开好稿子的秘籍时,小记者们纷纷点头称道,家长们也激动地送上热情的掌声。

  关键词之二:选择

  冯新瑞不仅文章写得好,还是“吃货”“大厨”一枚,他做饭的视频,可称《焦作日报》版“舌尖上的美食”。

  在讲述写作材料选择上,冯新瑞就以“舌尖上的中国”切入,讲述选择的重要性:入口美食,需要酸甜苦辣咸“五味之选”,写作则需要素材的筛选,孰轻孰重,尽在一念之间。而一念之差,或成缠绵悠长的美文,或成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冯新瑞的观点是:独特的选择也是有源之水。所谓“有源之水”即是“灵活”。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千百度的选择之后,美好的文章自然就在“灯火阑珊处”。

  在讲座中,冯新瑞抛出他的“白菜理论”。将素材比作白菜,是醋溜,是凉拌,是烩菜,还是饺子馅,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服务自己的“口味”,要体现自己的观点。

  冯新瑞建议小记者在写作时不走平常路。小学生作文往往会陷入“范文陷阱”,家长和老师喜欢让孩子们读范文、背范文,甚至大段大段模仿范文。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的,但会影响孩子独立的思维。孩子总是充满想象力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学会“不走平常路”,这也是一种选择,这是选择了想象的空间,选择了纯洁与本真。或许这样并不能“速成”,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展现内心、充满质感与纯粹的文章。

  说到写文章和吃有关,小记者们来了精神,和冯新瑞互动频繁,现场交流气氛格外热烈。

  关键词之三:故事

  我们有爱听故事的天性,所有的写作都是讲故事……在讲到故事这一关键词时,冯新瑞说:“好新闻会讲好故事,好作文同样是在讲述好故事。好故事要引人入胜,好故事要跌宕起伏,好故事要真实饱满。”

  他讲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故事,告诉孩子们如何发现故事;他讲述2009年江油灾后重建故事,告诉孩子们如何挖掘故事;他讲述2021年赴郑州抗洪抢险第一线,记录了“焦郑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并肩奋战的感动,告诉孩子们,记者脚下有泥的担当,心中有情的温暖,笔下有爱的情怀。

  “精彩的故事,也是有源之水。所谓‘有源之水’,即是‘感人’。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夫妻之情,让人感慨涕零;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战友之谊,让人默默垂泪;所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独思之苦,让人感同身受。你讲的好故事,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所有人,才能让你的文章熠熠生辉。”当冯新瑞说到这点时,现场再次爆发出热烈掌声。

  许是冯新瑞讲课太精彩,直抵小记者们的心灵,在这场讲座中,小记者们都很活跃,纷纷展示自己的“有源之水”——背诗,小记者屈晋亿、王锦林等共同背诵的《满江红》惊艳全场。

  这堂讲座,家长和小记者们如何评价?

  “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袁艺潇家长袁民说。“冯老师教会我更多的写作方法,我没有白来。”今年八岁半背诗小能手王锦林说。

  总编辑现身说法:

  让焦作最有写作天赋的孩子走进报社

  活动中,焦作日报总编辑、党委副书记王静锋和大家分享了他的读书、写作故事。

  王静锋建议小记者多读读《古文观止》《人民日报》等,他说,写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是需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的,要坚持多读经典书、多写作、多积累、多练笔,要坚持写日记,养成摘抄的习惯,要建立自己的写作资料库。

  王静锋谈到,焦作日报社之所以用心、用情打造“小记者菁英行动”,就是用焦作日报社自身独特优势,发现和培养焦作最会写作、最有写作天赋的的孩子,让他们到焦作日报社来,不仅拜师学艺,还给孩子提供发表稿子的平台,起到激励、提高孩子写作的目的。

  写作是很重要的事情。王静锋说,文学、写作是对心灵的滋养,不管你想成为什么家,首先得是思想家,思想家、思考者的基础就是文学,就是阅读和写作,希望孩子们能爱上写作。

  活动现场,大家在一起学习并评析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的《晶莹的泪珠》(节选)《王璟:面对洪水勇当“网红”的央企老总》和小记者王麟瑞的作品《学习中的引路人》,举办冯新瑞和菁英小记者屈晋亿结对子、颁发证书活动。

  写作,是一个很大的筐,里面装的可桃可李、可盐可甜。“只有写,你才能写。”小记者们,拿起笔,把灵感的珍珠连接成串吧!

  焦作日报小记者菁英行动长年招募,服务热线:3907003 18239173915
 

 
(记者 赵改玲/文 贺 君/图 )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爆款新闻作品是这样炼成的
    ——“焦作日报小记者菁英行动”导师面对面活动侧记
    2021-9-10 17:14:38    来源:焦作晚报

      菁英导师冯新瑞分享自己的写作秘籍。 

       
      核心提示

      “焦作日报小记者菁英行动”再放大招——9月8日下午,小记者与“菁英行动”导师面对面。本期出场的导师是谁呢?

      他是《焦作晚报》记者中的写作“天花板”,是最近抗洪救灾爆款作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作者。

      他是《焦作晚报》金牌“策划人”,抗疫特刊《焦“傲”》、创建文明城市特刊《蝶变》、太极拳申遗纪念特刊《太极之光》的幕后策划者。

      他曾获评焦作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他就是《焦作晚报》记者部负责人、焦作日报社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菁英行动”导师冯新瑞。

      “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写作的知识积累;衣带渐宽终不悔,说的是写作背后的艰辛。”在这场为小记者量身打造的“写作课”上,冯新瑞幽默风趣、金句频出,诚意满满、干货满满。

      荀子曾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走,我们到现场去聆听这场讲座。

      关键词之一: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文要想文采飞扬,诗词歌赋是“有源之水”。冯新瑞以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开场。

      接着,冯新瑞讲了8月18日,《焦作日报》头版头条重磅特别报道《风雨不动安如山》背后的故事。

      当时,长达十几天的采访中,冯新瑞的脑海中开始逐渐还原我市抗洪抢险中未雨绸缪的感动,无惧风雨的感动,一线坚守的感动,一心为民的感动,灾后重建的感动、展望未来的感动……当这一点一滴的感动迅速聚合起来,便书写了焦作市全体市民战胜洪灾,“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英雄赞歌。

      “小记者们,你们知道‘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谁写的吗?”“我知道,我知道,是王安石。”

      “你看到句子中有石字,所以说是王安石?”“我知道,是杜甫。”冯新瑞就标题和小记者展开了颇为热闹的互动。

      这篇报道荣获了本报“社长总编辑特别奖”,受到读者好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宫松奇也欣然批示:下功夫大,挖掘深,梳理清晰,总结到位,是篇有温度、有力度的作品。

      这篇报道不仅标题是一首诗中名句,整篇文章也像诗一样隽永,充满了诗歌气质,氤氲着诗歌氛围,读之,格外有味儿、有意境,直抵人心,感人至深。

      写作秘诀是什么?是积累,是冯新瑞长期读诗、读经典古典文学后的厚积薄发。

      “如果作者没有一定诗词歌赋的积累,就不可能以诗入题、因诗成文。”冯新瑞对小记者们说。

      冯新瑞从小就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他现场带来的那本《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是从高中起就陪伴着他的。

      在“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高中阶段,冯新瑞很奢侈地花大量时间背古诗词,他每天5时30分起床,早读课上背宋词,一学期背下169首。

      “知识积累就是有源之水,所谓‘有源之水’,即是‘有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卷之书,藏于心中,自然会流露于笔尖。”冯新瑞公开好稿子的秘籍时,小记者们纷纷点头称道,家长们也激动地送上热情的掌声。

      关键词之二:选择

      冯新瑞不仅文章写得好,还是“吃货”“大厨”一枚,他做饭的视频,可称《焦作日报》版“舌尖上的美食”。

      在讲述写作材料选择上,冯新瑞就以“舌尖上的中国”切入,讲述选择的重要性:入口美食,需要酸甜苦辣咸“五味之选”,写作则需要素材的筛选,孰轻孰重,尽在一念之间。而一念之差,或成缠绵悠长的美文,或成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冯新瑞的观点是:独特的选择也是有源之水。所谓“有源之水”即是“灵活”。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千百度的选择之后,美好的文章自然就在“灯火阑珊处”。

      在讲座中,冯新瑞抛出他的“白菜理论”。将素材比作白菜,是醋溜,是凉拌,是烩菜,还是饺子馅,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服务自己的“口味”,要体现自己的观点。

      冯新瑞建议小记者在写作时不走平常路。小学生作文往往会陷入“范文陷阱”,家长和老师喜欢让孩子们读范文、背范文,甚至大段大段模仿范文。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的,但会影响孩子独立的思维。孩子总是充满想象力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学会“不走平常路”,这也是一种选择,这是选择了想象的空间,选择了纯洁与本真。或许这样并不能“速成”,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展现内心、充满质感与纯粹的文章。

      说到写文章和吃有关,小记者们来了精神,和冯新瑞互动频繁,现场交流气氛格外热烈。

      关键词之三:故事

      我们有爱听故事的天性,所有的写作都是讲故事……在讲到故事这一关键词时,冯新瑞说:“好新闻会讲好故事,好作文同样是在讲述好故事。好故事要引人入胜,好故事要跌宕起伏,好故事要真实饱满。”

      他讲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故事,告诉孩子们如何发现故事;他讲述2009年江油灾后重建故事,告诉孩子们如何挖掘故事;他讲述2021年赴郑州抗洪抢险第一线,记录了“焦郑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并肩奋战的感动,告诉孩子们,记者脚下有泥的担当,心中有情的温暖,笔下有爱的情怀。

      “精彩的故事,也是有源之水。所谓‘有源之水’,即是‘感人’。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夫妻之情,让人感慨涕零;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战友之谊,让人默默垂泪;所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独思之苦,让人感同身受。你讲的好故事,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所有人,才能让你的文章熠熠生辉。”当冯新瑞说到这点时,现场再次爆发出热烈掌声。

      许是冯新瑞讲课太精彩,直抵小记者们的心灵,在这场讲座中,小记者们都很活跃,纷纷展示自己的“有源之水”——背诗,小记者屈晋亿、王锦林等共同背诵的《满江红》惊艳全场。

      这堂讲座,家长和小记者们如何评价?

      “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袁艺潇家长袁民说。“冯老师教会我更多的写作方法,我没有白来。”今年八岁半背诗小能手王锦林说。

      总编辑现身说法:

      让焦作最有写作天赋的孩子走进报社

      活动中,焦作日报总编辑、党委副书记王静锋和大家分享了他的读书、写作故事。

      王静锋建议小记者多读读《古文观止》《人民日报》等,他说,写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是需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的,要坚持多读经典书、多写作、多积累、多练笔,要坚持写日记,养成摘抄的习惯,要建立自己的写作资料库。

      王静锋谈到,焦作日报社之所以用心、用情打造“小记者菁英行动”,就是用焦作日报社自身独特优势,发现和培养焦作最会写作、最有写作天赋的的孩子,让他们到焦作日报社来,不仅拜师学艺,还给孩子提供发表稿子的平台,起到激励、提高孩子写作的目的。

      写作是很重要的事情。王静锋说,文学、写作是对心灵的滋养,不管你想成为什么家,首先得是思想家,思想家、思考者的基础就是文学,就是阅读和写作,希望孩子们能爱上写作。

      活动现场,大家在一起学习并评析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的《晶莹的泪珠》(节选)《王璟:面对洪水勇当“网红”的央企老总》和小记者王麟瑞的作品《学习中的引路人》,举办冯新瑞和菁英小记者屈晋亿结对子、颁发证书活动。

      写作,是一个很大的筐,里面装的可桃可李、可盐可甜。“只有写,你才能写。”小记者们,拿起笔,把灵感的珍珠连接成串吧!

      焦作日报小记者菁英行动长年招募,服务热线:3907003 18239173915
     

     
    (记者 赵改玲/文 贺 君/图 )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