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焦作旅游 > 环游世界 > 正文

焦作旅游

云南以“绿色”身姿站上发展新起点
更新时间:2020-7-28 10:51:42    来源:新华社

  “十三五”以来,云南在加快发展中谋求转型,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今年上半年,云南经济增速在疫情影响之下仍扭负转正,实证经济发展质量好、韧性足。

  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

  波光粼粼的洱海上,海菜花随波荡漾。

  “都说海菜花不容易出现的,只有水质好了才会有。”坐在自家客栈里,郭海英说。郭海英是四川人,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双廊镇开了8年客栈。

  因紧邻洱海,郭海英经营的客栈一度生意火爆。2016年,云南对洱海开启抢救式保护,流域内两千多家餐饮企业和民宿停业整顿,直到今年4月底才恢复营业。

  “从长远看,只有洱海保护好了,我们才能好。”郭海英说。

  洱海是大理人的“母亲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洱海流域出现过度开发,洱海水质逐渐变差,因湖水富营养化,蓝藻曾暴发。

  人进湖退,生态破坏,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当地干部群众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多年来治理效果不佳。

  过去5年,云南投入资金270亿元,规划实施洱海保护治理项目76个,有效遏制了洱海水质下降的势头。

  为修复洱海生态,云南投入90亿元修建洱海生态廊道,对23个村1806户居民实施搬迁,腾退临湖土地1024亩。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仅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云南总投资就达677亿元。

  迈上绿色工业强省之路

  走进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黑天鹅在湖中嬉戏,总排污口的水清澈见底。“我们是一家现代化的炼油企业,炼厂的信息化、绿色化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总经理吴凯说,投产不满三年,中石油云南石化实现工业总产值逾1628亿元,上缴税费超过494亿元。

  “含绿量”带来“含金量”,实证云南绿色工业强省的先见。

  多年来,云南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不可持续。2016年,云南提出走绿色工业强省之路,把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几年下来,成效明显。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虽为水电大省,但云南自用电比例不高,一度出现水电站“弃水”现象。

  审时度势,云南打出“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水电铝材、水电硅材等产业,不仅电力工业实现增长,还有效解决了“弃水”问题。

  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利用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云南加快培育和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

  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主要用于VR和AR等领域。在云南滇中新区,大型8英寸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量产线已出货,一期年产能达200万件。

  传统产业“减污增绿”,新兴产业蓄势崛起,朝着质量好、结构优的方向,云南努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数字经济赋能特色产业

  普洱茶是云南的特色产业,享誉中外。但多年来,冒充原产地商品、以次充好等乱象,给普洱茶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如何擦亮普洱茶这一“金字招牌”,一度成为摆在云南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6月,云南正式启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追溯到原料基地、生产过程等信息。

  不仅普洱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也搭上了数字经济的快车。

  “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云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扬长避短,彰显特色。云南以数字经济赋能“八大重点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等产业站上“风口”。

  在近日召开的云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云南再布局:以“新基建”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未来3年,云南将聚焦数字创新应用等4大重点领域,第一批谋划项目665个,总投资3776亿元。


(记者 陈永强)

文章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云南以“绿色”身姿站上发展新起点
2020-7-28 10:51:42    来源:新华社

  “十三五”以来,云南在加快发展中谋求转型,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今年上半年,云南经济增速在疫情影响之下仍扭负转正,实证经济发展质量好、韧性足。

  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

  波光粼粼的洱海上,海菜花随波荡漾。

  “都说海菜花不容易出现的,只有水质好了才会有。”坐在自家客栈里,郭海英说。郭海英是四川人,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双廊镇开了8年客栈。

  因紧邻洱海,郭海英经营的客栈一度生意火爆。2016年,云南对洱海开启抢救式保护,流域内两千多家餐饮企业和民宿停业整顿,直到今年4月底才恢复营业。

  “从长远看,只有洱海保护好了,我们才能好。”郭海英说。

  洱海是大理人的“母亲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洱海流域出现过度开发,洱海水质逐渐变差,因湖水富营养化,蓝藻曾暴发。

  人进湖退,生态破坏,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当地干部群众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多年来治理效果不佳。

  过去5年,云南投入资金270亿元,规划实施洱海保护治理项目76个,有效遏制了洱海水质下降的势头。

  为修复洱海生态,云南投入90亿元修建洱海生态廊道,对23个村1806户居民实施搬迁,腾退临湖土地1024亩。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仅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云南总投资就达677亿元。

  迈上绿色工业强省之路

  走进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黑天鹅在湖中嬉戏,总排污口的水清澈见底。“我们是一家现代化的炼油企业,炼厂的信息化、绿色化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总经理吴凯说,投产不满三年,中石油云南石化实现工业总产值逾1628亿元,上缴税费超过494亿元。

  “含绿量”带来“含金量”,实证云南绿色工业强省的先见。

  多年来,云南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不可持续。2016年,云南提出走绿色工业强省之路,把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几年下来,成效明显。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虽为水电大省,但云南自用电比例不高,一度出现水电站“弃水”现象。

  审时度势,云南打出“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水电铝材、水电硅材等产业,不仅电力工业实现增长,还有效解决了“弃水”问题。

  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利用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云南加快培育和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

  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主要用于VR和AR等领域。在云南滇中新区,大型8英寸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量产线已出货,一期年产能达200万件。

  传统产业“减污增绿”,新兴产业蓄势崛起,朝着质量好、结构优的方向,云南努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数字经济赋能特色产业

  普洱茶是云南的特色产业,享誉中外。但多年来,冒充原产地商品、以次充好等乱象,给普洱茶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如何擦亮普洱茶这一“金字招牌”,一度成为摆在云南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6月,云南正式启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追溯到原料基地、生产过程等信息。

  不仅普洱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也搭上了数字经济的快车。

  “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云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扬长避短,彰显特色。云南以数字经济赋能“八大重点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等产业站上“风口”。

  在近日召开的云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云南再布局:以“新基建”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未来3年,云南将聚焦数字创新应用等4大重点领域,第一批谋划项目665个,总投资3776亿元。


(记者 陈永强)

文章编辑:陈婷 
 
相关信息:
壶口瀑布
青岛日照双休游
五月激情出游
我的潜水体验
塞班岛-醉在美人怀里
云南
明年起 云南116条二级路不收费
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落幕 云南展团获4奖项(图)
旅交会云南团达成意向协议1173份 总额4.1亿元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