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大南坡村的美丽变迁
更新时间:2020-9-28 15:31:59    来源:焦作日报

  太行山脚下的大南坡村火了!

  为啥?

  9月24日,乡村复兴论坛·修武峰会在修武县召开,主会场就设在该县西村乡大南坡村。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联合修武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重庆、四川等16个省(市)的相关部门,建筑设计、旅游规划领域的项目操盘手,院企专家及全国媒体人等350余名代表应邀参会。为期三天的峰会,业界大咖的讲座、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个小山村成了各大主流网站选 用的“热词”。

  论坛主要说啥?探讨乡村振兴路径!以此为助推器,修武县将进一步整合规划设计、乡村治理、村落运营等资源,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开放合作平台。

  如此高规格的峰会为啥选在大南坡村?

  这要从乡村复兴论坛的发起者罗德胤、李永良与大南坡村的“偶遇”说起。

  修武美学经济吸引了国内诸多大咖实地考察,罗德胤、李永良在修武县考察时,大南坡村让他们如获至宝。这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自然风貌可谓绿色原生态,且有怀邦戏剧、武术等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非常适合做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案例。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修武县的大力支持,特意请来国家乡村旅游产业基地导师陈奇担任大南坡村乡村营造顾问。很快,一批乡村营造项目落地大南坡村,其中,国有独资的修武县尚美文旅投资有限公司进驻,主导开发乡村旅游业,建设了一批乡村振兴旅游扶贫项目。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该村大队部办公建筑、粮库和供销社等公共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加固改造,变身为社区营造中心、艺术中心、碧山工销社,搭建起文化活动空间,为乡亲们呵护乡土之美、留住乡愁乡韵。

  一凤来,百凤至。建筑师、设计师、插画师、摄影师、动画师、陶艺师、自然农法和发酵食物研究者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实地调研、就地取材,进行文化再创作、艺术再重塑。

  其中,当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刘庆元了解到“竹林七贤”曾在修武一带游历生活时,便以大南坡村村民作为图像精神来源,雕刻出大南坡版的“竹林七贤”木刻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左靖精心策划,在大南坡艺术中心进行展览,八方游客对这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爱不释手。

  碧山工销社开门迎宾,集中展示销售地方风物,发掘和开发文创产品,构建交流平台,传播当地特色文化。荣获伦敦书展“2019年全球年度最佳书店”称号的方所书店,也落户该村,将深耕厚重的中原文化,致力打造乡村文化美学空间。

  乡村振兴,外力建平台,激活还是要靠内生动力。该村党支部发动村民成立自治组织,通过还权、赋能、归位,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小山村人人捡垃圾”频频被媒体报道,这是村民自觉呵护家园的具体行动。村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子都加入这个团队,陈奇带领这个由30多人组成的环保队义务捡垃圾,从开始的每天1小时到后来的每周1次,活动步入常态化,村子变得干净整洁,村民都说“舍不得往地上丢垃圾了”。

  村子干净美丽了,村民的精气神还要再提振。该村热心村民赵小景组建了大南坡村艺术团,9月24日当晚,该艺术团时隔40年再次对外展演,《穆桂英挂帅》等一出出怀梆戏剧,让村里的老人热泪盈眶,连连说“咱村的人气回来了”。

  “武教头”出身的村民周慧成立了少年武术队,节假日义务教村里村外的孩子习武;陈统奎、陈长春、高一程等十几位乡村建设人才走进南坡讲堂,和广大村民分享自己在品牌农业打造、民宿建设运营、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西南交通大学学生梁文静等大学生利用节假日来村里实践调研,参与乡村建设……沉寂的大南坡村变了,变得生机勃勃,不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创业。今年9月份,该村被命名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如今,随着污水管网敷设、弱电入地改造等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南坡村的环境大变样,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流转出6座老宅院,现已被改造成山居院落式民宿,由隐居乡里团队负责运营,房主通过培训上岗后变身“大管家”,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

  人流来了,信息流来了,看到商机的村民围着旅游“转”起来。如今,他们正谋划成立民宿合作社、文创合作社,以民宅入股,大力发展民宿服务业,制作山楂糕、柿饼等地方特产,开发剪纸等文创产品……


(记者 王 言 通讯员 高艺菡)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大南坡村的美丽变迁
    2020-9-28 15:31:59    来源:焦作日报

      太行山脚下的大南坡村火了!

      为啥?

      9月24日,乡村复兴论坛·修武峰会在修武县召开,主会场就设在该县西村乡大南坡村。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联合修武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重庆、四川等16个省(市)的相关部门,建筑设计、旅游规划领域的项目操盘手,院企专家及全国媒体人等350余名代表应邀参会。为期三天的峰会,业界大咖的讲座、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个小山村成了各大主流网站选 用的“热词”。

      论坛主要说啥?探讨乡村振兴路径!以此为助推器,修武县将进一步整合规划设计、乡村治理、村落运营等资源,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开放合作平台。

      如此高规格的峰会为啥选在大南坡村?

      这要从乡村复兴论坛的发起者罗德胤、李永良与大南坡村的“偶遇”说起。

      修武美学经济吸引了国内诸多大咖实地考察,罗德胤、李永良在修武县考察时,大南坡村让他们如获至宝。这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自然风貌可谓绿色原生态,且有怀邦戏剧、武术等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非常适合做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案例。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修武县的大力支持,特意请来国家乡村旅游产业基地导师陈奇担任大南坡村乡村营造顾问。很快,一批乡村营造项目落地大南坡村,其中,国有独资的修武县尚美文旅投资有限公司进驻,主导开发乡村旅游业,建设了一批乡村振兴旅游扶贫项目。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该村大队部办公建筑、粮库和供销社等公共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加固改造,变身为社区营造中心、艺术中心、碧山工销社,搭建起文化活动空间,为乡亲们呵护乡土之美、留住乡愁乡韵。

      一凤来,百凤至。建筑师、设计师、插画师、摄影师、动画师、陶艺师、自然农法和发酵食物研究者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实地调研、就地取材,进行文化再创作、艺术再重塑。

      其中,当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刘庆元了解到“竹林七贤”曾在修武一带游历生活时,便以大南坡村村民作为图像精神来源,雕刻出大南坡版的“竹林七贤”木刻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左靖精心策划,在大南坡艺术中心进行展览,八方游客对这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爱不释手。

      碧山工销社开门迎宾,集中展示销售地方风物,发掘和开发文创产品,构建交流平台,传播当地特色文化。荣获伦敦书展“2019年全球年度最佳书店”称号的方所书店,也落户该村,将深耕厚重的中原文化,致力打造乡村文化美学空间。

      乡村振兴,外力建平台,激活还是要靠内生动力。该村党支部发动村民成立自治组织,通过还权、赋能、归位,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小山村人人捡垃圾”频频被媒体报道,这是村民自觉呵护家园的具体行动。村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子都加入这个团队,陈奇带领这个由30多人组成的环保队义务捡垃圾,从开始的每天1小时到后来的每周1次,活动步入常态化,村子变得干净整洁,村民都说“舍不得往地上丢垃圾了”。

      村子干净美丽了,村民的精气神还要再提振。该村热心村民赵小景组建了大南坡村艺术团,9月24日当晚,该艺术团时隔40年再次对外展演,《穆桂英挂帅》等一出出怀梆戏剧,让村里的老人热泪盈眶,连连说“咱村的人气回来了”。

      “武教头”出身的村民周慧成立了少年武术队,节假日义务教村里村外的孩子习武;陈统奎、陈长春、高一程等十几位乡村建设人才走进南坡讲堂,和广大村民分享自己在品牌农业打造、民宿建设运营、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西南交通大学学生梁文静等大学生利用节假日来村里实践调研,参与乡村建设……沉寂的大南坡村变了,变得生机勃勃,不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创业。今年9月份,该村被命名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如今,随着污水管网敷设、弱电入地改造等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南坡村的环境大变样,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流转出6座老宅院,现已被改造成山居院落式民宿,由隐居乡里团队负责运营,房主通过培训上岗后变身“大管家”,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

      人流来了,信息流来了,看到商机的村民围着旅游“转”起来。如今,他们正谋划成立民宿合作社、文创合作社,以民宅入股,大力发展民宿服务业,制作山楂糕、柿饼等地方特产,开发剪纸等文创产品……


    (记者 王 言 通讯员 高艺菡)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