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体育频道 > 体育新闻 > 正文

体育频道

河北沧州:“云端”习武练拳 丰富暑期生活
更新时间:2020-8-6 10:14:1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时值暑假,每天清晨,六合拳直播教学活动都会准时在“抖音”直播间开启,六合拳第八代传承人石同鼎带领大家“云端”习拳练武,传承非遗文化。

  记者在直播间看到,石同鼎和徒弟们一会儿骑马蹲裆式、一会儿闪展腾挪、一会儿高空跃起……他们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分明,把六合拳中蕴含的中国武术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合拳在河北沧州已有400余年历史,石同鼎的父亲石光起是六合拳的第七代传人。回忆起儿时习武的场景,石同鼎说:“我和弟弟从小跟着父亲习武。由于怕苦,一些徒弟中途放弃了,我咬牙坚持了下来。2001年,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一定要把六合拳发扬光大。”

  在家人的支持下,2002年石同鼎建起六合武馆,开始教徒弟习武练拳。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六合拳已经传承到了第十代,门下学子达几万人。

  几年前,泊头市开展六合拳进校园活动,石同鼎和儿子石增林在六合拳原有套路中精选了36个动作,编著《六合拳进校园普及套路》培训教材,并录制光盘发放给各学校。目前,这套拳法已经在全市100所中小学推广,练习六合拳的学生超过两万人。

  为了减少疫情期间聚集习武带来的风险,同时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石同鼎在直播平台开通了账号,每天清晨7点多,都会带着他的十几个学生进行直播教学演示,通过“云端”传承非遗文化。为了吸引更多“粉丝”,石同鼎在演示拳法之余,还会向网友们讲述六合拳的历史故事,做到文武结合。

  泊头市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成涛是石同鼎直播间的“铁杆粉丝”。正值暑假,他每天都跟着直播在自家院子里学习六合拳,不外出活动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

  “2008年,六合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作为传承人,要让它在中国大地广泛流传,这是我一生的责任。”石同鼎说,他希望能把六合拳推向世界,传得更远。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河北沧州:“云端”习武练拳 丰富暑期生活
    2020-8-6 10:14:1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时值暑假,每天清晨,六合拳直播教学活动都会准时在“抖音”直播间开启,六合拳第八代传承人石同鼎带领大家“云端”习拳练武,传承非遗文化。

      记者在直播间看到,石同鼎和徒弟们一会儿骑马蹲裆式、一会儿闪展腾挪、一会儿高空跃起……他们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分明,把六合拳中蕴含的中国武术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合拳在河北沧州已有400余年历史,石同鼎的父亲石光起是六合拳的第七代传人。回忆起儿时习武的场景,石同鼎说:“我和弟弟从小跟着父亲习武。由于怕苦,一些徒弟中途放弃了,我咬牙坚持了下来。2001年,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一定要把六合拳发扬光大。”

      在家人的支持下,2002年石同鼎建起六合武馆,开始教徒弟习武练拳。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六合拳已经传承到了第十代,门下学子达几万人。

      几年前,泊头市开展六合拳进校园活动,石同鼎和儿子石增林在六合拳原有套路中精选了36个动作,编著《六合拳进校园普及套路》培训教材,并录制光盘发放给各学校。目前,这套拳法已经在全市100所中小学推广,练习六合拳的学生超过两万人。

      为了减少疫情期间聚集习武带来的风险,同时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石同鼎在直播平台开通了账号,每天清晨7点多,都会带着他的十几个学生进行直播教学演示,通过“云端”传承非遗文化。为了吸引更多“粉丝”,石同鼎在演示拳法之余,还会向网友们讲述六合拳的历史故事,做到文武结合。

      泊头市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成涛是石同鼎直播间的“铁杆粉丝”。正值暑假,他每天都跟着直播在自家院子里学习六合拳,不外出活动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

      “2008年,六合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作为传承人,要让它在中国大地广泛流传,这是我一生的责任。”石同鼎说,他希望能把六合拳推向世界,传得更远。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