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黄河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新闻中心首页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昨日,记者驱车来到“四好农村路”王园线附近,看到不少人在热火朝天植树造林。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新年伊始,我市积极依托王园线打造百公里黄河生态文化廊道,着力打造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产业发展于一体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
王园线公路焦作段东起武陟县王幸线,西至孟州园艺场,途经武陟县、温县、孟州市的15个乡镇,总长98公里。2020年12月1日,《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建设规划》概念性设计汇报会召开,与会市领导、相关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负责人就设计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据悉,本次规划以王园线北侧100米至黄河焦作界为项目区,北侧100米至获轵线(S309)公路为项目辐射区,项目地内湿地公园、陈家沟、嘉应观、老家莫沟、生态农业园等已形成一定文旅基础。该设计愿景为立足焦作,面向郑州都市圈,整合黄河、湿地、文化、农业、乡村等资源,记录黄河故事,体验黄河文化,领略黄河风景,精心谱写焦作“大河春秋”的壮丽乐章。
据了解,我市计划将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建设规划与各类规划有效衔接,体现地方元素、符合地方实际,呈现地方印记,着力打造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产业发展于一体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
打造百公里黄河生态文化廊道,要厚植绿色之基。连日来,王园线沿线掀起冬季植树造林热潮。据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建设98公里长的王园线黄河绿色廊道,将“增绿、多彩、文旅”有机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三效”兼顾,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的多林种混交模块,1000米长为一个标准段,两侧依次栽植楸树、银杏、白皮松、白蜡、栾树等树种,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
2021年,我市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和湿地保护恢复两大工程,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亮点和出彩点。以王园线生态廊道为骨架,沿线开发现代观光农业片区,布局建设黄河文化项目,建设沿黄干流生态“绿廊”;以县乡廊道绿化为脉络,编织生态“绿网”;以黄河堤内建设湿地公园群,堤外建设森林公园群,构建城市“绿芯”,切实发挥好沿黄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防护功能,不断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记者李晓军)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昨日,记者驱车来到“四好农村路”王园线附近,看到不少人在热火朝天植树造林。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新年伊始,我市积极依托王园线打造百公里黄河生态文化廊道,着力打造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产业发展于一体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
王园线公路焦作段东起武陟县王幸线,西至孟州园艺场,途经武陟县、温县、孟州市的15个乡镇,总长98公里。2020年12月1日,《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建设规划》概念性设计汇报会召开,与会市领导、相关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负责人就设计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据悉,本次规划以王园线北侧100米至黄河焦作界为项目区,北侧100米至获轵线(S309)公路为项目辐射区,项目地内湿地公园、陈家沟、嘉应观、老家莫沟、生态农业园等已形成一定文旅基础。该设计愿景为立足焦作,面向郑州都市圈,整合黄河、湿地、文化、农业、乡村等资源,记录黄河故事,体验黄河文化,领略黄河风景,精心谱写焦作“大河春秋”的壮丽乐章。
据了解,我市计划将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建设规划与各类规划有效衔接,体现地方元素、符合地方实际,呈现地方印记,着力打造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产业发展于一体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
打造百公里黄河生态文化廊道,要厚植绿色之基。连日来,王园线沿线掀起冬季植树造林热潮。据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建设98公里长的王园线黄河绿色廊道,将“增绿、多彩、文旅”有机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三效”兼顾,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的多林种混交模块,1000米长为一个标准段,两侧依次栽植楸树、银杏、白皮松、白蜡、栾树等树种,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
2021年,我市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和湿地保护恢复两大工程,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亮点和出彩点。以王园线生态廊道为骨架,沿线开发现代观光农业片区,布局建设黄河文化项目,建设沿黄干流生态“绿廊”;以县乡廊道绿化为脉络,编织生态“绿网”;以黄河堤内建设湿地公园群,堤外建设森林公园群,构建城市“绿芯”,切实发挥好沿黄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防护功能,不断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记者李晓军)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