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聚焦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等“三个协同”
更新时间:2021-1-19 15:32:45    来源:新华社
  记者从18日召开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气污染治理专场获悉,“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三个协同”,即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

  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30+”,较“十二五”末的2015年下降了42.6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最优,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18日表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已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得益于法规标准体系国内领先、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区域协作更加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实施《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在用大气类地方标准达41项,全力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环保标准体系。

  在科技支撑方面,于建华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实现对所有乡镇(街道)颗粒物监测全覆盖;搭建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在线监控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执法,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方面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五年。重污染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于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减排为抓手,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记者倪元锦)

新闻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聚焦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等“三个协同”
2021-1-19 15:32:45    来源:新华社
  记者从18日召开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气污染治理专场获悉,“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三个协同”,即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

  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30+”,较“十二五”末的2015年下降了42.6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最优,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18日表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已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得益于法规标准体系国内领先、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区域协作更加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实施《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在用大气类地方标准达41项,全力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环保标准体系。

  在科技支撑方面,于建华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实现对所有乡镇(街道)颗粒物监测全覆盖;搭建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在线监控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执法,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方面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五年。重污染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于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减排为抓手,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记者倪元锦)

新闻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