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洛阳篇丨民生蓝图变实景
    更新时间:2024/10/12 9:07:4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兴洛湖公园风景如画。鲁博 摄

    开元湖风光秀美。曾宪平 摄

    洛龙区兴洛湖城市驿站。洛报融媒 供图

    洛阳首批7所外迁高中之一的洛阳师院附中。李炎锋 摄

    河南省第二儿童医院投用惠民。平安 摄

    瀍河回族区杨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洛报融媒 供图

    洛阳市府东街与宜人路口北的厚德园社区体育公园。平安 摄

    □鲲鹏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洛阳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围绕抓好社会民生深化改革,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洛阳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3%以上,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抓实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促就业。作为最大、最基本的民生,洛阳市紧盯重点“稳就业”,落实好各项助企稳岗扩岗政策,常态化举办“直播带岗”“大学生就业节”等系列活动,“海澜之家”开业之始吸纳了1千多名青年技工就业,今年全市将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0万人。培训赋能,洛阳市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做强“汉服妆造”等特色品牌,全市技能人才达到147.3万、占就业群体比重45%。同时,鼓励创业带就业,在全省率先实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引育计划”,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扶持体系,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0家、其中国家级基地数量全省第一,在孵企业超过1300家。

    办教育。一年建7校、投资30亿元,创下“十年之最”;累计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389所,撤并农村教学点584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一场教育重塑性改革在洛阳铺展开来,展现出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胸怀。同时,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到90.23%,普惠托育在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示范项目,城市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形成。职业教育特色彰显,投资30亿元推进中职标准化建设、进度全省第一,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快创建职业大学。支持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内涵式发展。

    惠健康。围绕建设高品质“健康洛阳”,洛阳市深化“五医联动”,引进医疗“国家队”,建好县域“医共体”,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让群众看好病、少跑腿、少花钱。成功落地呼吸、中医(脑病)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了16个国家重点专科,建成了豫西最大的肿瘤医院、儿童医院,挂牌了3个城市医疗集团,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医院三级全覆盖,乡镇社区医院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千人平均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都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实现了“疑难重症不出市、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社区)”。

    护养老。“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出炉,统筹城乡实现全覆盖,“就近就便”养老成为现实;“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模式在农村重点推广,累计有1089个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升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投用,581个助餐设施“一键下单”,叫响“河洛乐养居”品牌……洛阳市还关注特困群体兜好底,完善低收入人口核查机制、低保标准动态上调机制,健全社会救助服务站体系,办好15个县级特困供养机构、120所乡镇敬老院,做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下一步,洛阳市将积极回应群众新期盼,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洛阳篇丨民生蓝图变实景
    2024/10/12 9:07:4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兴洛湖公园风景如画。鲁博 摄

    开元湖风光秀美。曾宪平 摄

    洛龙区兴洛湖城市驿站。洛报融媒 供图

    洛阳首批7所外迁高中之一的洛阳师院附中。李炎锋 摄

    河南省第二儿童医院投用惠民。平安 摄

    瀍河回族区杨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洛报融媒 供图

    洛阳市府东街与宜人路口北的厚德园社区体育公园。平安 摄

    □鲲鹏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洛阳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围绕抓好社会民生深化改革,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洛阳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3%以上,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抓实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促就业。作为最大、最基本的民生,洛阳市紧盯重点“稳就业”,落实好各项助企稳岗扩岗政策,常态化举办“直播带岗”“大学生就业节”等系列活动,“海澜之家”开业之始吸纳了1千多名青年技工就业,今年全市将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0万人。培训赋能,洛阳市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做强“汉服妆造”等特色品牌,全市技能人才达到147.3万、占就业群体比重45%。同时,鼓励创业带就业,在全省率先实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引育计划”,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扶持体系,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0家、其中国家级基地数量全省第一,在孵企业超过1300家。

    办教育。一年建7校、投资30亿元,创下“十年之最”;累计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389所,撤并农村教学点584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一场教育重塑性改革在洛阳铺展开来,展现出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胸怀。同时,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到90.23%,普惠托育在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示范项目,城市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形成。职业教育特色彰显,投资30亿元推进中职标准化建设、进度全省第一,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快创建职业大学。支持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内涵式发展。

    惠健康。围绕建设高品质“健康洛阳”,洛阳市深化“五医联动”,引进医疗“国家队”,建好县域“医共体”,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让群众看好病、少跑腿、少花钱。成功落地呼吸、中医(脑病)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了16个国家重点专科,建成了豫西最大的肿瘤医院、儿童医院,挂牌了3个城市医疗集团,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医院三级全覆盖,乡镇社区医院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千人平均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都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实现了“疑难重症不出市、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社区)”。

    护养老。“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出炉,统筹城乡实现全覆盖,“就近就便”养老成为现实;“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模式在农村重点推广,累计有1089个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升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投用,581个助餐设施“一键下单”,叫响“河洛乐养居”品牌……洛阳市还关注特困群体兜好底,完善低收入人口核查机制、低保标准动态上调机制,健全社会救助服务站体系,办好15个县级特困供养机构、120所乡镇敬老院,做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下一步,洛阳市将积极回应群众新期盼,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