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黑龙江矿难矿长升井矿工被困 同上同下束之高阁
更新时间:2010-8-3 8:37:43    来源:大河网
《新闻1+1》2010年8月2日完成台本——和谁在一起?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前天在黑龙江鸡西的恒鑫源煤矿发生了一起透水事故,到现在为止仍有24名矿工被困井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黑龙江的鸡西又发生了一起煤矿透水事故。目前,除了生产矿长和值班井长成功升井外,24名工人仍然被困在井下。

  李本扬(本台记者):

  救援的当务之急就是抽水,现在技术人员正在安装调试这些水泵,这个水泵一旦调试安装完毕,将马上被送到井下。

  解说:

  发生事故的煤矿是鸡西市恒山区恒鑫源煤矿,是一家民营企业,建于1997年,设计年产能力是6万吨。查阅文件,该井在今年已被列为关闭矿井,现在正在组织把井下的设备撤回井上。本来,再过几个月恒鑫源煤矿就应该回撤关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然而,7月31号的这起透水事故却将24名矿工困在了井下,他们能活着回来吗?

  王树鹤(国家安监总局煤监局副局长):

  不放弃、不抛弃,坚定信心,有一分希望,做到十分的努力。

  解说:

  矿井前,矿工家属们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消息。目前,由于井下瓦斯含量超标,而且水位偏高,救援并不顺利。

  方东初(鸡西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

  现在水位还在上涨,(预计)还得涨13米。

  解说:

  就在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矿领导必须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后,为何被困的两名矿长可以安全升井,而24名工人却困在了井下,这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昨天下午,在当地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事故处理小组副总指挥方东初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据介绍,这两名矿领导一个是值班井长,一个是生产矿长,他们下井不是像工人直接走进工作面,要巡查一遍,当时没在工作面,工人都在工作面来不及升井。

  字幕提示:

  7月7日新闻

  解说:

  会议指出,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

  会议特别指出,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和非煤矿山要由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

  一起透水事故让我们在关注矿工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不得不再次关注20多天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如何有效遏制煤矿事故的高发势头,领导带班制能否得到贯彻实施。

  黄毅(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

  我们也希望媒体要加大这方面的舆论监督,对没有落实这项制度的企业以及领导干部要大胆地监督曝光。

  解说:

  实际上在早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明确要求煤矿企业确保每个班子至少有一名负责人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与工人同上同下。然而,5年来这项预防事故发生的硬规定在很多煤矿企业却只是被束之高阁的“软执行”。

  黄毅:

  实际上真正落实这项制度的不太多,所以发生了很多起矿难,但实际上真正在现场带班的(领导)并没有,说明这项制度没有很好地落实。

  解说:

  如今,24名矿工还在井下,我们希望这起透水事故能够成功救援。

  主持人:

  救人是第一位的,接下来我们马上连线在事故现场的本台记者崔诺。崔诺。

  崔诺(本台记者):

  你好,董倩。

  主持人:

  第一个问题,人现在救得怎么样了?

  崔诺:

  我现在就是在发生透水事故的恒鑫源矿难现场指挥部。今天救援进入了第三天,根据我现在得到的资料,现在井下依然还是有24个人,这个数字并没有变化,我们依然无法与井下取得任何的联系。到今天这个救援事故的重心依然是尽早地排空井下的积水,我们现在了解到现在井下积水有90万立方米这么多,水位已经到达了海平面以上的150米,而被困的24名矿工的位置是在海平面以下的70米到90米之间。由于不停地有新的水涌入进来,所以这个水位一直在快速地上涨。为了应对这样的一个情况,今天指挥部对抽排水的力量又进行了加强的部署,也就是说在现有的两个井口分别增加三台水泵,在巷道相应的地面上再打三个取水点,如果所有的排水设备都能够同时使用开动,抽水量将从现在每天不到10000立方米增加到每天26000立方米,这个速度就会大大地加快。

  主持人:

  崔诺,另外今天大家非常关注,26个人里面是两位矿领导能够出来,而24名矿工在底下,你了解到的更详细一点的情况原因是什么?另外两位矿领导出来以后,他们现在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样的?

  崔诺:

  这个问题我想借助我旁边的这幅井下结构示意图和人员分布图来给大家做一个解释,现在请摄像把机位给到这里。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这个位置就是24位矿工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二段。在这个区域里分布着四个不同的作业面,我们现在看到每个作业面上多少人,这上面标示得非常清楚,现在人数最多的一个作业面上面有6个人,位置相对较低的一个作业面上现在有4个人。我们现在看到虽然说这个作业面都是在二段上,但是从这幅图上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四个作业面至今是彼此不联通的。我打一个比方,比如说要从这个作业面到达这个作业面,现在首先就是要沿着这个巷道一直向上走,一直要走到这里,走到这里之后再沿着一个相应的专门的巷道一直向下走,才能走到想要到达的作业面。也就是说在井下如果从一个作业面到达另外一个作业面就必须要经过这里,而这里就是一段,这个一段在整个井下就像一个交通枢纽一样。

  据我了解,今天发生矿难的时候,这两位矿长当时正在对不同的作业面进行巡查的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要不时地往返于一段和二段之间,恰恰就是在他们刚刚从二段升到一段这个位置的时候,透水事故发生了。由于一段距离井口这个位置相应较近,所以也给了他们一个逃生的时机,他们才得以死里逃生。

  昨天我也想就这个问题去采访这两位矿长,询问一下他们当时在井下看到的情况。但是由于他们现在正在配合警方一些相应的调查,另外这两个人现在的精神状态一直非常的恍惚,到目前为止说话都存在困难。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一方面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惊吓;另外一方面,现在正在被困的24名矿工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同事,所以接下来的采访我想等到他们的情绪平复之后才进行。董倩。

  主持人:

  好,谢谢崔诺。

  岩松,在以往的这些矿难或者透水事故里面,我们在井下比较少见到矿领导的身影,这次是作为新闻被放大了,你怎么看待?

  白岩松(评论员):

  首先我们要看一个时间的节点,虽然在7月7号相关的媒体就报道了国务院发这个文,关于安全生产其中有一个条款,如果要是煤矿领导就必须跟工人共同作业、共同下井、共同升井。但真正这个文下来落款的时间我看了一下是7月19号。从7月19号等于说这个文正式开始实施,到现在为止这是在这个文实施之后所发生的矿难,我觉得媒体跟社会公众当然要关注国务院这个新的文是不是真正的落实了。

  透过鸡西这样的一次矿难,我们能够感受到一半是实现了,领导是下井了,但是下井是共同下井了,但是最后却没有共同升井。我想这里如果用记者介绍的情况来说,也许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他要从这个作业面转移到另一个作业面,必须经过那个出口,恰巧这个时候发生了透水事故。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两个细节也应该理解,第一个作为公众来说,即使知道了这样一个答案也会去产生一些想法,为什么没有共同升井。另外一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为什么这两个负责人已经被警方控制了,从警方的角度来说,恐怕也是要考虑整个视他责任追究的过程。所以我说,这两个细节给大家也留出了一种(想法),这个事情不会到此为止,既需要有一个更加确凿的答案,也许就是非常巧合的他正好到了那样一个作业口。另外一方面来说,也许会有另外的答案等更清晰之后给我们。但起码我们看到7月19号这个文下来之后,煤矿的领导是下井了。

  主持人:

  我们希望看到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同下,也同上。

  白岩松:

  其实我觉得刚才安监总局的新闻发言人黄毅的那番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其实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新的规定,因为在2005年的时候不管是发改委,包括安监局、国务院都不断地下文,要求生产企业,包括矿井领导都要跟工人一起作业。但是我也注意到了,那个时候下的文有一些文字可能容易被人钻漏洞,比如说当时的企业文字里首先叫“指导意见”,里头“要求”、“应当”,这样的一些字词可能让有些人理解起来不那么强硬。另外在处罚方面,不像这一次新出台的国务院的通知这么明确,比如说在新出台的规定里明确的有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很多人就会想,为什么以前国务院不断地出台这样的规定还要出台呢?我觉得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要有一种这样的理解,很多事情是螺旋式上升的,很难一天发了文一天就立即解决。

  其实针对这个事情我想起了五年前,也就是2005年,当时李毅中刚刚就任安监总局局长之后,我采访他,我采访的时候恰恰谈到了这一块,因为在几个月之前国务院出台了要一同跟工人下井这样的规定,听听在2005年刚刚就任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对这个规定在五年前他是怎样感慨的?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2005年时任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接受白岩松专访

  李毅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这里说到矿长下井带班,这是今年2月23号国务院81次常务会做出的决定。当时我还没有调到安监总局,我看了以后我感到很感动,也很惭愧。感动的就是国务院这样关心,日理万机,专门就一个煤矿的安全,瓦斯的治理专门开会研究,做出决定,细到矿长要下井带班。我惭愧的是,怎么到这种地步啊。我搞工业一辈子搞工业,过去叫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我们石油系统也好,我们其它工业部门也好,工人身上有多少汗,我们干部身上有多少汗,工人身上有多少油,我们干部身上有多少油。当时石油部叫“三个面向,五到现场”,这本来是我们的传家宝,到现在要国务院来做决定,矿长下井带班。我感觉这个责任是企业,我们太惭愧了。

  白岩松:

  就鸡西这个新闻一发生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想到了五年前当时李毅中说的这番话。

  主持人:

  这番话放在今天同样是适用的。

  白岩松:

  没错。但是我们也会感慨,为什么五年前其实已经出文了,今年国务院还要出文,还要回到那句话,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前进一步,不一定是持续地向前,有时候可能还后退半步,甚至后退两步,但是你要坚决抵制它,再要向前迈出很重要的一步,要让这个事情向前走。

  我觉得这一次国务院下的这个文,接下来要不执行的难度恐怕就更大了。我特别感谢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说的那番话,“希望所有的媒体都参与监督,来让这个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地”。我觉得如果真做到这一点,这个文有可能比五年前要真正的起到作用。

  主持人:

  矿长和矿工要一起下井、要一起升井,这是必须,因为这是规定,这是一种责任。在过去一段时间,在抗洪的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他们在危难之中的选择却表现出的是一种责任。

  (播放短片)

  蒋云河(吉林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党委书记):

  主流洪峰晚上八点到,现在还没到,八点洪峰到了之后,还要持续两个小时,大伙赶紧走吧,你说到这时候了。

  解说:

  从第一次洪峰开始,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党委书记蒋云河已经和乡里的干部一起,在河道两边的四五个村子间往返奔波了六天六夜。在洪水到来之前,他们成功地将五个村子的一万多名群众转移。

  蒋云河:

  马上天就黑了,你说你磨磨蹭蹭的,赶紧走吧,把这个家锁好,咱们这边留干部,村干部、镇干部给你看着。

  解说:

  尽管上游发生了溃堤,尽管干部们不断地劝说,但是很多群众还是舍不得他们的家。

  村民:

  没事,我说了洪水来了我上楼板,没事。

  蒋云河:

  楼板不让上人啊,别干了。

  村民:

  我把这个整完我就走。

  蒋云河:

  赶紧走啊。

  村民:

  净整这套事,有什么用啊。

  蒋云河:

  都是为你们好。

  村民:

  我知道为我们好,我不是要整一整再走嘛。

  解说:

  最终,村民们还是在蒋云河的劝说下转移到了安全区域,几乎就在同时险情发生了。大汛当前,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基层干部正在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十几天前的陕西安康年轻的乡干部温光旭,在得知部分已经转移的村民又回到村里之后,立即返回,再次劝说大家离开。在当时连日暴雨的冲刷下,这个明叫新风村的村庄,随时都面临着被泥石流吞没的危险。

  程时玉(包村干部):

  他们为了救三名群众,连他们三个人一起打下去了。

  解说:

  突发的泥石流,温光旭牺牲,太华重伤,另一名村干部陈永才至今下落不明,他们都是尽职尽责的基层干部。而在陕西安康这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中,已经有7名基层干部殉职。

  这个夏天洪水肆虐,在一处又一处遇险的村庄,在一段又一段危险的堤岸,很多基层干部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尊重。

  在过去的7月和洪水一样频发的灾难,还有一起又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仅仅是煤矿事故,7月16号到18号三天,全国就发生5起较大事故,共造成59人死亡和被困。

  王婷婷(本台记者):

  截止到今天上午8点钟,已经有5名矿工的遇难遗体升井。我们现在看到消防车……

  解说:

  7月17日晚,陕西韩城市桑树平镇小南沟煤矿发生电缆着火事故,28名矿工遇难。

  根据《华商报》记者的描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赶到后,一位专家问矿长为什么不带班下井,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位随后赶到的自称是生产矿长的人员回答说,带班的最高领导就是班长,已经遇难。在这个矿,国务院规定的领导干部必须带班下井,最终变成了一个班长。

  主持人: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矿难也好还是洪水也好,考验的东西中,一个当危难发生的时候,领导干部和群众什么时候谁先谁后的一个问题。

  白岩松:

  其实面对谁先谁后,包括抗洪当中很多干部,尤其基层干部表现的时候,我们可能下意识地会说上一句“应该的”,的确是应该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应该的,所有的人都在这样做。我觉得有的时候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地扩大应该的坚守,坚守应该的准则的这样的人群。

  我想国务院出台要领导干部下井规定,可能有这样三个想法:第一是应该的,你作为领导就应该的;第二,如何改善我们干群关系,让干群关系回到应有的一个,就像李毅中说的那样,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第三,很重要,要让我们的领导在安全事故频发的过程当中,他拥有自身的感同身受,因为自己也要下井,知道危险在哪里,知道保护自己和工人的生命,那么你会把这个管理做到更细的地步,我希望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应该的,你看中国有很多词儿,叫“身先士卒”,这个身先士卒指的是谁呢?是领导。还有的时候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是对于领导来说应该是利益后享,风险先担。要不怎么所有的人都在小学课文或者中学课文当中要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记住里头这样的一句话,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希望国务院出台这个文背后也有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句话的影子。

  主持人:

  你刚才也说了,应该的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这么做,到现在是有些人这么做,有些人不这么做,反正让这些不这么做的人也让他应该这么做。

  白岩松:

  我觉得用道德这方面的方法,只能会让原本就会这样的做人去做得更好,但是我需要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定,甚至带有处罚条款的这种规定,来让很多不这样做的人也必须这样做。这就是几年以来,不管是从发改委到国务院不断地出台,而且越发严厉的这样的文件,包括变成通知,包括有详细处罚的规定,就是希望堵住道德和思想教育所不能起到作用的那群人,也会在这种强制性措施之下来完成共同下井、共同升井这样一个过程,使安全生产变成一种更常态的局面。

  主持人:

  刚才我们举的矿难、洪灾都是一种非常规状态,那么在常规状态下,我们怎么去看,谁应该做什么事?

  白岩松:

  其实我觉得越是常规状态的时候,越是要强调这一点。如果要是我们常规状态中,甚至被大家司空见惯了,每一次安全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是领导身先士卒,而且在矿业的生产过程中,领导永远跟他共同下井、共同升井,也许一段时间过后,看似这样一个对人的规定,慢慢会在安全生产的方面所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全社会,自然也包括媒体,遇到类似这样的事件的时候就应该按照新闻发言人黄毅的那种说法,帮助……

新闻编辑:石媛媛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黑龙江矿难矿长升井矿工被困 同上同下束之高阁
2010-8-3 8:37:43    来源:大河网
《新闻1+1》2010年8月2日完成台本——和谁在一起?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前天在黑龙江鸡西的恒鑫源煤矿发生了一起透水事故,到现在为止仍有24名矿工被困井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黑龙江的鸡西又发生了一起煤矿透水事故。目前,除了生产矿长和值班井长成功升井外,24名工人仍然被困在井下。

  李本扬(本台记者):

  救援的当务之急就是抽水,现在技术人员正在安装调试这些水泵,这个水泵一旦调试安装完毕,将马上被送到井下。

  解说:

  发生事故的煤矿是鸡西市恒山区恒鑫源煤矿,是一家民营企业,建于1997年,设计年产能力是6万吨。查阅文件,该井在今年已被列为关闭矿井,现在正在组织把井下的设备撤回井上。本来,再过几个月恒鑫源煤矿就应该回撤关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然而,7月31号的这起透水事故却将24名矿工困在了井下,他们能活着回来吗?

  王树鹤(国家安监总局煤监局副局长):

  不放弃、不抛弃,坚定信心,有一分希望,做到十分的努力。

  解说:

  矿井前,矿工家属们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消息。目前,由于井下瓦斯含量超标,而且水位偏高,救援并不顺利。

  方东初(鸡西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

  现在水位还在上涨,(预计)还得涨13米。

  解说:

  就在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矿领导必须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后,为何被困的两名矿长可以安全升井,而24名工人却困在了井下,这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昨天下午,在当地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事故处理小组副总指挥方东初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据介绍,这两名矿领导一个是值班井长,一个是生产矿长,他们下井不是像工人直接走进工作面,要巡查一遍,当时没在工作面,工人都在工作面来不及升井。

  字幕提示:

  7月7日新闻

  解说:

  会议指出,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

  会议特别指出,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和非煤矿山要由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

  一起透水事故让我们在关注矿工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不得不再次关注20多天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如何有效遏制煤矿事故的高发势头,领导带班制能否得到贯彻实施。

  黄毅(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

  我们也希望媒体要加大这方面的舆论监督,对没有落实这项制度的企业以及领导干部要大胆地监督曝光。

  解说:

  实际上在早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明确要求煤矿企业确保每个班子至少有一名负责人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与工人同上同下。然而,5年来这项预防事故发生的硬规定在很多煤矿企业却只是被束之高阁的“软执行”。

  黄毅:

  实际上真正落实这项制度的不太多,所以发生了很多起矿难,但实际上真正在现场带班的(领导)并没有,说明这项制度没有很好地落实。

  解说:

  如今,24名矿工还在井下,我们希望这起透水事故能够成功救援。

  主持人:

  救人是第一位的,接下来我们马上连线在事故现场的本台记者崔诺。崔诺。

  崔诺(本台记者):

  你好,董倩。

  主持人:

  第一个问题,人现在救得怎么样了?

  崔诺:

  我现在就是在发生透水事故的恒鑫源矿难现场指挥部。今天救援进入了第三天,根据我现在得到的资料,现在井下依然还是有24个人,这个数字并没有变化,我们依然无法与井下取得任何的联系。到今天这个救援事故的重心依然是尽早地排空井下的积水,我们现在了解到现在井下积水有90万立方米这么多,水位已经到达了海平面以上的150米,而被困的24名矿工的位置是在海平面以下的70米到90米之间。由于不停地有新的水涌入进来,所以这个水位一直在快速地上涨。为了应对这样的一个情况,今天指挥部对抽排水的力量又进行了加强的部署,也就是说在现有的两个井口分别增加三台水泵,在巷道相应的地面上再打三个取水点,如果所有的排水设备都能够同时使用开动,抽水量将从现在每天不到10000立方米增加到每天26000立方米,这个速度就会大大地加快。

  主持人:

  崔诺,另外今天大家非常关注,26个人里面是两位矿领导能够出来,而24名矿工在底下,你了解到的更详细一点的情况原因是什么?另外两位矿领导出来以后,他们现在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样的?

  崔诺:

  这个问题我想借助我旁边的这幅井下结构示意图和人员分布图来给大家做一个解释,现在请摄像把机位给到这里。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这个位置就是24位矿工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二段。在这个区域里分布着四个不同的作业面,我们现在看到每个作业面上多少人,这上面标示得非常清楚,现在人数最多的一个作业面上面有6个人,位置相对较低的一个作业面上现在有4个人。我们现在看到虽然说这个作业面都是在二段上,但是从这幅图上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四个作业面至今是彼此不联通的。我打一个比方,比如说要从这个作业面到达这个作业面,现在首先就是要沿着这个巷道一直向上走,一直要走到这里,走到这里之后再沿着一个相应的专门的巷道一直向下走,才能走到想要到达的作业面。也就是说在井下如果从一个作业面到达另外一个作业面就必须要经过这里,而这里就是一段,这个一段在整个井下就像一个交通枢纽一样。

  据我了解,今天发生矿难的时候,这两位矿长当时正在对不同的作业面进行巡查的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要不时地往返于一段和二段之间,恰恰就是在他们刚刚从二段升到一段这个位置的时候,透水事故发生了。由于一段距离井口这个位置相应较近,所以也给了他们一个逃生的时机,他们才得以死里逃生。

  昨天我也想就这个问题去采访这两位矿长,询问一下他们当时在井下看到的情况。但是由于他们现在正在配合警方一些相应的调查,另外这两个人现在的精神状态一直非常的恍惚,到目前为止说话都存在困难。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一方面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惊吓;另外一方面,现在正在被困的24名矿工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同事,所以接下来的采访我想等到他们的情绪平复之后才进行。董倩。

  主持人:

  好,谢谢崔诺。

  岩松,在以往的这些矿难或者透水事故里面,我们在井下比较少见到矿领导的身影,这次是作为新闻被放大了,你怎么看待?

  白岩松(评论员):

  首先我们要看一个时间的节点,虽然在7月7号相关的媒体就报道了国务院发这个文,关于安全生产其中有一个条款,如果要是煤矿领导就必须跟工人共同作业、共同下井、共同升井。但真正这个文下来落款的时间我看了一下是7月19号。从7月19号等于说这个文正式开始实施,到现在为止这是在这个文实施之后所发生的矿难,我觉得媒体跟社会公众当然要关注国务院这个新的文是不是真正的落实了。

  透过鸡西这样的一次矿难,我们能够感受到一半是实现了,领导是下井了,但是下井是共同下井了,但是最后却没有共同升井。我想这里如果用记者介绍的情况来说,也许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他要从这个作业面转移到另一个作业面,必须经过那个出口,恰巧这个时候发生了透水事故。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两个细节也应该理解,第一个作为公众来说,即使知道了这样一个答案也会去产生一些想法,为什么没有共同升井。另外一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为什么这两个负责人已经被警方控制了,从警方的角度来说,恐怕也是要考虑整个视他责任追究的过程。所以我说,这两个细节给大家也留出了一种(想法),这个事情不会到此为止,既需要有一个更加确凿的答案,也许就是非常巧合的他正好到了那样一个作业口。另外一方面来说,也许会有另外的答案等更清晰之后给我们。但起码我们看到7月19号这个文下来之后,煤矿的领导是下井了。

  主持人:

  我们希望看到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同下,也同上。

  白岩松:

  其实我觉得刚才安监总局的新闻发言人黄毅的那番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其实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新的规定,因为在2005年的时候不管是发改委,包括安监局、国务院都不断地下文,要求生产企业,包括矿井领导都要跟工人一起作业。但是我也注意到了,那个时候下的文有一些文字可能容易被人钻漏洞,比如说当时的企业文字里首先叫“指导意见”,里头“要求”、“应当”,这样的一些字词可能让有些人理解起来不那么强硬。另外在处罚方面,不像这一次新出台的国务院的通知这么明确,比如说在新出台的规定里明确的有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很多人就会想,为什么以前国务院不断地出台这样的规定还要出台呢?我觉得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要有一种这样的理解,很多事情是螺旋式上升的,很难一天发了文一天就立即解决。

  其实针对这个事情我想起了五年前,也就是2005年,当时李毅中刚刚就任安监总局局长之后,我采访他,我采访的时候恰恰谈到了这一块,因为在几个月之前国务院出台了要一同跟工人下井这样的规定,听听在2005年刚刚就任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对这个规定在五年前他是怎样感慨的?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2005年时任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接受白岩松专访

  李毅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这里说到矿长下井带班,这是今年2月23号国务院81次常务会做出的决定。当时我还没有调到安监总局,我看了以后我感到很感动,也很惭愧。感动的就是国务院这样关心,日理万机,专门就一个煤矿的安全,瓦斯的治理专门开会研究,做出决定,细到矿长要下井带班。我惭愧的是,怎么到这种地步啊。我搞工业一辈子搞工业,过去叫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我们石油系统也好,我们其它工业部门也好,工人身上有多少汗,我们干部身上有多少汗,工人身上有多少油,我们干部身上有多少油。当时石油部叫“三个面向,五到现场”,这本来是我们的传家宝,到现在要国务院来做决定,矿长下井带班。我感觉这个责任是企业,我们太惭愧了。

  白岩松:

  就鸡西这个新闻一发生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想到了五年前当时李毅中说的这番话。

  主持人:

  这番话放在今天同样是适用的。

  白岩松:

  没错。但是我们也会感慨,为什么五年前其实已经出文了,今年国务院还要出文,还要回到那句话,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前进一步,不一定是持续地向前,有时候可能还后退半步,甚至后退两步,但是你要坚决抵制它,再要向前迈出很重要的一步,要让这个事情向前走。

  我觉得这一次国务院下的这个文,接下来要不执行的难度恐怕就更大了。我特别感谢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说的那番话,“希望所有的媒体都参与监督,来让这个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地”。我觉得如果真做到这一点,这个文有可能比五年前要真正的起到作用。

  主持人:

  矿长和矿工要一起下井、要一起升井,这是必须,因为这是规定,这是一种责任。在过去一段时间,在抗洪的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他们在危难之中的选择却表现出的是一种责任。

  (播放短片)

  蒋云河(吉林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党委书记):

  主流洪峰晚上八点到,现在还没到,八点洪峰到了之后,还要持续两个小时,大伙赶紧走吧,你说到这时候了。

  解说:

  从第一次洪峰开始,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党委书记蒋云河已经和乡里的干部一起,在河道两边的四五个村子间往返奔波了六天六夜。在洪水到来之前,他们成功地将五个村子的一万多名群众转移。

  蒋云河:

  马上天就黑了,你说你磨磨蹭蹭的,赶紧走吧,把这个家锁好,咱们这边留干部,村干部、镇干部给你看着。

  解说:

  尽管上游发生了溃堤,尽管干部们不断地劝说,但是很多群众还是舍不得他们的家。

  村民:

  没事,我说了洪水来了我上楼板,没事。

  蒋云河:

  楼板不让上人啊,别干了。

  村民:

  我把这个整完我就走。

  蒋云河:

  赶紧走啊。

  村民:

  净整这套事,有什么用啊。

  蒋云河:

  都是为你们好。

  村民:

  我知道为我们好,我不是要整一整再走嘛。

  解说:

  最终,村民们还是在蒋云河的劝说下转移到了安全区域,几乎就在同时险情发生了。大汛当前,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基层干部正在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十几天前的陕西安康年轻的乡干部温光旭,在得知部分已经转移的村民又回到村里之后,立即返回,再次劝说大家离开。在当时连日暴雨的冲刷下,这个明叫新风村的村庄,随时都面临着被泥石流吞没的危险。

  程时玉(包村干部):

  他们为了救三名群众,连他们三个人一起打下去了。

  解说:

  突发的泥石流,温光旭牺牲,太华重伤,另一名村干部陈永才至今下落不明,他们都是尽职尽责的基层干部。而在陕西安康这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中,已经有7名基层干部殉职。

  这个夏天洪水肆虐,在一处又一处遇险的村庄,在一段又一段危险的堤岸,很多基层干部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尊重。

  在过去的7月和洪水一样频发的灾难,还有一起又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仅仅是煤矿事故,7月16号到18号三天,全国就发生5起较大事故,共造成59人死亡和被困。

  王婷婷(本台记者):

  截止到今天上午8点钟,已经有5名矿工的遇难遗体升井。我们现在看到消防车……

  解说:

  7月17日晚,陕西韩城市桑树平镇小南沟煤矿发生电缆着火事故,28名矿工遇难。

  根据《华商报》记者的描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赶到后,一位专家问矿长为什么不带班下井,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位随后赶到的自称是生产矿长的人员回答说,带班的最高领导就是班长,已经遇难。在这个矿,国务院规定的领导干部必须带班下井,最终变成了一个班长。

  主持人: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矿难也好还是洪水也好,考验的东西中,一个当危难发生的时候,领导干部和群众什么时候谁先谁后的一个问题。

  白岩松:

  其实面对谁先谁后,包括抗洪当中很多干部,尤其基层干部表现的时候,我们可能下意识地会说上一句“应该的”,的确是应该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应该的,所有的人都在这样做。我觉得有的时候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地扩大应该的坚守,坚守应该的准则的这样的人群。

  我想国务院出台要领导干部下井规定,可能有这样三个想法:第一是应该的,你作为领导就应该的;第二,如何改善我们干群关系,让干群关系回到应有的一个,就像李毅中说的那样,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第三,很重要,要让我们的领导在安全事故频发的过程当中,他拥有自身的感同身受,因为自己也要下井,知道危险在哪里,知道保护自己和工人的生命,那么你会把这个管理做到更细的地步,我希望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应该的,你看中国有很多词儿,叫“身先士卒”,这个身先士卒指的是谁呢?是领导。还有的时候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是对于领导来说应该是利益后享,风险先担。要不怎么所有的人都在小学课文或者中学课文当中要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记住里头这样的一句话,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希望国务院出台这个文背后也有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句话的影子。

  主持人:

  你刚才也说了,应该的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这么做,到现在是有些人这么做,有些人不这么做,反正让这些不这么做的人也让他应该这么做。

  白岩松:

  我觉得用道德这方面的方法,只能会让原本就会这样的做人去做得更好,但是我需要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定,甚至带有处罚条款的这种规定,来让很多不这样做的人也必须这样做。这就是几年以来,不管是从发改委到国务院不断地出台,而且越发严厉的这样的文件,包括变成通知,包括有详细处罚的规定,就是希望堵住道德和思想教育所不能起到作用的那群人,也会在这种强制性措施之下来完成共同下井、共同升井这样一个过程,使安全生产变成一种更常态的局面。

  主持人:

  刚才我们举的矿难、洪灾都是一种非常规状态,那么在常规状态下,我们怎么去看,谁应该做什么事?

  白岩松:

  其实我觉得越是常规状态的时候,越是要强调这一点。如果要是我们常规状态中,甚至被大家司空见惯了,每一次安全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是领导身先士卒,而且在矿业的生产过程中,领导永远跟他共同下井、共同升井,也许一段时间过后,看似这样一个对人的规定,慢慢会在安全生产的方面所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全社会,自然也包括媒体,遇到类似这样的事件的时候就应该按照新闻发言人黄毅的那种说法,帮助……

新闻编辑:石媛媛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