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与创意营造
更新时间:2018-3-17 15:05:01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提升乡村文化的同时还要保存乡土味道

    进入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新思维和新模式,要将物质思维和文化思维相统一、以文化思维为先,要将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相统一、以乡村发展为重,要在农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将文化创新意识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和多领域,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步入新时代的新征程,描绘新时代的新格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发展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包括经济振兴、政治振兴、文化振兴、社会振兴和生态文明振兴战略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部内涵。

    乡村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中国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内在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保障和根本目标。

    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记住乡愁”与“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国在守住传统与开拓未来中展翅高飞的两翼。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文化道统和“乡土中国”的儒家伦理,并穿透2000多年的漫漫丝绸之路,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世界的精神格局。要系统整理乡村文化资源和自然博物资源,保存乡村文化遗产,推动乡村主题展示馆的设立和乡村文物的馆藏充实,建立乡土中国文化基因库,重视新乡贤文化的塑造,引导乡村传统仪式的日常生活重建,为乡村文明的保育提供源头活水,实现乡村文化复兴。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培育有利于乡村文化生产力要素,推动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金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积极构建乡村文化市场的现代体系,利用PPP模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工艺、节庆会展、表演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文化艺术创作计划,组织大地艺术、花田艺术等自然生态艺术展览,积极拓展具有特色乡土题材的影视、出版等现代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新兴文化产业,实现遗产保护、艺术创作、传媒推广和功能创意的有机统合,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大力拓展乡村文化创新力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协同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大力拓展乡村文化创新力。

   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乡村创意农业、特色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等产业。要实施乡村文化创新战略,协调“人事物场境”和“人文地景产”等要素的乡村总体创意营造工程,协调乡村故事馆、村落美学、生态博物馆、野外博物馆的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培育乡村文化IP的“一源多用”,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向乡村文化经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推进乡村文化社会的综合治理,增强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优势。要保存乡村的乡土味道和泥土芬芳,坚守土地情怀和根土精神,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在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等乡村互联互通工程的推进中,要将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让乡村宜居风貌和生态环境显著区别于城镇,在乡村中“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综合培育乡村的文化认同、生态永续、文化保育、生活品质提升及产业振兴。同时,积极发扬乡村的基层民主,自上而下的引导和自下而上的推进相结合,培养乡村文化类的社会企业和新时代的新乡绅。通过文化立乡的系列措施,推动建设富有乡村特色和现代活力的绿色生活、乐活生活和有机生活,构建中国乡村特色的美好生活新模式。(向勇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新闻编辑:wxj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与创意营造
2018-3-17 15:05:01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提升乡村文化的同时还要保存乡土味道

    进入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新思维和新模式,要将物质思维和文化思维相统一、以文化思维为先,要将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相统一、以乡村发展为重,要在农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将文化创新意识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和多领域,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步入新时代的新征程,描绘新时代的新格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发展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包括经济振兴、政治振兴、文化振兴、社会振兴和生态文明振兴战略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部内涵。

    乡村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中国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内在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保障和根本目标。

    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记住乡愁”与“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国在守住传统与开拓未来中展翅高飞的两翼。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文化道统和“乡土中国”的儒家伦理,并穿透2000多年的漫漫丝绸之路,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世界的精神格局。要系统整理乡村文化资源和自然博物资源,保存乡村文化遗产,推动乡村主题展示馆的设立和乡村文物的馆藏充实,建立乡土中国文化基因库,重视新乡贤文化的塑造,引导乡村传统仪式的日常生活重建,为乡村文明的保育提供源头活水,实现乡村文化复兴。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培育有利于乡村文化生产力要素,推动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金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积极构建乡村文化市场的现代体系,利用PPP模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工艺、节庆会展、表演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文化艺术创作计划,组织大地艺术、花田艺术等自然生态艺术展览,积极拓展具有特色乡土题材的影视、出版等现代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新兴文化产业,实现遗产保护、艺术创作、传媒推广和功能创意的有机统合,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大力拓展乡村文化创新力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协同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大力拓展乡村文化创新力。

   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乡村创意农业、特色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等产业。要实施乡村文化创新战略,协调“人事物场境”和“人文地景产”等要素的乡村总体创意营造工程,协调乡村故事馆、村落美学、生态博物馆、野外博物馆的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培育乡村文化IP的“一源多用”,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向乡村文化经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推进乡村文化社会的综合治理,增强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优势。要保存乡村的乡土味道和泥土芬芳,坚守土地情怀和根土精神,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在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等乡村互联互通工程的推进中,要将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让乡村宜居风貌和生态环境显著区别于城镇,在乡村中“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综合培育乡村的文化认同、生态永续、文化保育、生活品质提升及产业振兴。同时,积极发扬乡村的基层民主,自上而下的引导和自下而上的推进相结合,培养乡村文化类的社会企业和新时代的新乡绅。通过文化立乡的系列措施,推动建设富有乡村特色和现代活力的绿色生活、乐活生活和有机生活,构建中国乡村特色的美好生活新模式。(向勇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新闻编辑:wxj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