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更新时间:2018-11-5 9:44:5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田卫疆 木拉提·黑尼亚提(分别系新疆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哲学所所长、研究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长期以来,民族分裂势力鼓吹新疆地区各民族“不是中华民族”“维吾尔人是突厥人的后裔”等谬论,严重歪曲了新疆地区各民族历史和民族关系,造成了恶劣影响。对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中华民族同新疆各民族相互联系的根上,科学回答新疆民族有关问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深刻理解新疆地区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都作出了贡献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早在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一个个部落或部落联盟。其中发展程度比较高、力量比较大、影响比较强的,当属黄河流域的夏、商、周。经过长期与周围族群的多元融合,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500余年大动荡的交汇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到了秦汉之际,进一步与周围族群融合为一体,形成为中原人口居多的汉族,并从此成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许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少数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原各族同周边诸族连续不断进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经过长期诞育、分化、交融,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构筑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由于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新疆地区各民族很早就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最早开发新疆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人、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等。秦汉时期的匈奴人、汉人、羌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回纥,宋辽金时期的契丹,元明清时期的蒙古、女真、党项、哈萨克、柯尔克孜、满、锡伯、达斡尔、回、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等,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地区,都是新疆的共同开拓者。至19世纪末,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形成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新疆地区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更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

  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新疆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各民族不同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以及社会习俗,都在新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汉统一管辖新疆地区以后,丝绸之路贸易的兴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比如,当时的疏勒(今喀什),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专门的商品交换市场“列市”。丝绸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历史上西域各城郭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汉人在新疆地区屯田,兴修水利,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古代新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契丹人、蒙古人等迁入新疆,乌孜别克人、俄罗斯人、塔塔尔人等定居新疆,都在交流融合中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在新疆地区经过发展,形成了血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

  二、维吾尔族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译名。当时,为了反抗突厥的压迫和奴役,回纥联合铁勒诸部中的仆固、同罗等部组成了回纥部落联盟。744年,统一了回纥各部的首领骨力裴罗受唐朝册封。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外,其余分三支: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迁往帕米尔以西,分布在中亚至今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并相继融合了吐鲁番盆地的汉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等,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元代,维吾尔族先民在汉语中又称畏兀儿。元明时期,新疆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儿人融为一体,为畏兀儿补充了新鲜血液。1934年,新疆省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意为维护你我团结,首次精确表达了Uyghur名称的本意。

  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受突厥人奴役,两者是被奴役和奴役的关系。维吾尔族先民回纥早期受突厥统治,在唐朝军队支持下,起兵反抗东突厥汗国,并先后攻灭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维吾尔族先民和突厥人虽然长期在同一地域生活,但并不是突厥人。突厥汗国灭亡后,一些操突厥语族语言的部落向西迁徙,融入当地诸族,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近代以来,一些鼓吹“泛突厥主义”的人,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故意混淆“语族”和“民族”的概念,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都说成是突厥人,这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语族和民族有本质区别。“突厥语族”不过是一个语言学概念,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并不是所谓“突厥族”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同操突厥语族语言,就把他们说成是突厥人。

  三、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始终是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主流

  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始终和中华各民族关系演变相联系。从历史上看,新疆民族关系尽管有隔阂冲突,更有良性互补的交流融合。早在商代,中原地区就同新疆地区存在着玉石贸易。在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中,陪葬了大量用新疆和田玉制成的器物。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大量丝绸途经新疆地区运输到西方。汉代张骞“凿空西域”畅通丝绸之路以后,新疆地区与内地之间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盛况一时空前。唐代“参天可汗大道”直通内地,沿途驿站星罗棋布,成为维吾尔族先民与内地密切联系的纽带;很多入居内地的新疆地区各族人民,也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生产生活方式,这些都构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景象。近代以来,在中华各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等各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共赴国难,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各族群众不分你我、亲如兄弟,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见毛主席,传为佳话。更有十万大军进新疆,八千湘女上天山,内地青年入边疆,援疆干部人才压茬接力,内地与新疆结亲结对亲如一家;成千上万新疆各族群众到内地务工经商、上学就业,融入大江南北,与内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必须珍惜和弘扬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这是要始终牢记的治疆兴疆大计。

  新疆民族史研究阐释工作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阵地,不仅事关正确认识新疆民族历史问题,还关系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各族干部群众头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等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要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2018-11-5 9:44:5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田卫疆 木拉提·黑尼亚提(分别系新疆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哲学所所长、研究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长期以来,民族分裂势力鼓吹新疆地区各民族“不是中华民族”“维吾尔人是突厥人的后裔”等谬论,严重歪曲了新疆地区各民族历史和民族关系,造成了恶劣影响。对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中华民族同新疆各民族相互联系的根上,科学回答新疆民族有关问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深刻理解新疆地区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都作出了贡献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早在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一个个部落或部落联盟。其中发展程度比较高、力量比较大、影响比较强的,当属黄河流域的夏、商、周。经过长期与周围族群的多元融合,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500余年大动荡的交汇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到了秦汉之际,进一步与周围族群融合为一体,形成为中原人口居多的汉族,并从此成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许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少数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原各族同周边诸族连续不断进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经过长期诞育、分化、交融,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构筑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由于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新疆地区各民族很早就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最早开发新疆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人、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等。秦汉时期的匈奴人、汉人、羌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回纥,宋辽金时期的契丹,元明清时期的蒙古、女真、党项、哈萨克、柯尔克孜、满、锡伯、达斡尔、回、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等,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地区,都是新疆的共同开拓者。至19世纪末,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形成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新疆地区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更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

  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新疆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各民族不同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以及社会习俗,都在新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汉统一管辖新疆地区以后,丝绸之路贸易的兴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比如,当时的疏勒(今喀什),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专门的商品交换市场“列市”。丝绸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历史上西域各城郭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汉人在新疆地区屯田,兴修水利,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古代新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契丹人、蒙古人等迁入新疆,乌孜别克人、俄罗斯人、塔塔尔人等定居新疆,都在交流融合中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在新疆地区经过发展,形成了血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

  二、维吾尔族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译名。当时,为了反抗突厥的压迫和奴役,回纥联合铁勒诸部中的仆固、同罗等部组成了回纥部落联盟。744年,统一了回纥各部的首领骨力裴罗受唐朝册封。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外,其余分三支: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迁往帕米尔以西,分布在中亚至今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并相继融合了吐鲁番盆地的汉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等,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元代,维吾尔族先民在汉语中又称畏兀儿。元明时期,新疆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儿人融为一体,为畏兀儿补充了新鲜血液。1934年,新疆省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意为维护你我团结,首次精确表达了Uyghur名称的本意。

  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受突厥人奴役,两者是被奴役和奴役的关系。维吾尔族先民回纥早期受突厥统治,在唐朝军队支持下,起兵反抗东突厥汗国,并先后攻灭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维吾尔族先民和突厥人虽然长期在同一地域生活,但并不是突厥人。突厥汗国灭亡后,一些操突厥语族语言的部落向西迁徙,融入当地诸族,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近代以来,一些鼓吹“泛突厥主义”的人,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故意混淆“语族”和“民族”的概念,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都说成是突厥人,这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语族和民族有本质区别。“突厥语族”不过是一个语言学概念,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并不是所谓“突厥族”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同操突厥语族语言,就把他们说成是突厥人。

  三、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始终是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主流

  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始终和中华各民族关系演变相联系。从历史上看,新疆民族关系尽管有隔阂冲突,更有良性互补的交流融合。早在商代,中原地区就同新疆地区存在着玉石贸易。在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中,陪葬了大量用新疆和田玉制成的器物。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大量丝绸途经新疆地区运输到西方。汉代张骞“凿空西域”畅通丝绸之路以后,新疆地区与内地之间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盛况一时空前。唐代“参天可汗大道”直通内地,沿途驿站星罗棋布,成为维吾尔族先民与内地密切联系的纽带;很多入居内地的新疆地区各族人民,也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生产生活方式,这些都构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景象。近代以来,在中华各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等各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共赴国难,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各族群众不分你我、亲如兄弟,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见毛主席,传为佳话。更有十万大军进新疆,八千湘女上天山,内地青年入边疆,援疆干部人才压茬接力,内地与新疆结亲结对亲如一家;成千上万新疆各族群众到内地务工经商、上学就业,融入大江南北,与内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必须珍惜和弘扬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这是要始终牢记的治疆兴疆大计。

  新疆民族史研究阐释工作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阵地,不仅事关正确认识新疆民族历史问题,还关系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各族干部群众头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等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要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