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9-1-16 9:47:24    来源:光明日报

【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用“一次伟大觉醒”和“一次伟大革命”高度概括与评价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地位,系统阐释了近代以来中国“三大历史性事件”“三大里程碑”与“三次伟大飞跃”的历史逻辑,用“十个始终坚持”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把握“三大规律”基础上提出的“九个必须坚持”,为“前进道路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成功道路实践,40年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与实践创新,又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蕴。

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凝聚共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最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会,在领会中融会贯通。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世界性的理论品质,理解这一重要思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的精神品质。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画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思想同心圆”。

要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脉搏。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同样没有出路。要直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的深刻内涵,开展调查研究,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改造世界”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破除一切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指导实践创新。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创新,把握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加快推进局部性改革与稳步推进全局性改革的辩证关系,不断在实践创新中检验理论创新,在方法论创新中构建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

坚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开放的科学而不是“绝对精神”,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永远在路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原则和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时,就反复强调,要把他们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正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脉”上下了苦“功夫”,在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的“承”上用了真“功夫”,中国共产党才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才用实践检验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它与时俱进,是能够不断吸收时代精华、永远发展的科学理论,它和故步自封、骄傲自满永远对立。新时代新实践需要新本领,需要我们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以终身学习的执着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只有在系统学习中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才能在深刻领悟中,不断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一项严肃而异常艰巨的工作,它既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弘扬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既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又需要我们同一切马克思主义的污名化、解构化、边缘化现象展开旗帜鲜明的斗争,不断提高辨别能力,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不动摇

理论只有关怀现实,才能永葆其生命力;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实现理论彻底的前提,需要理论能够抓住客观事物的根本,当前这个“根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本质。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在40年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事关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重大问题的思考,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只有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满足人民群众创新需求统一起来,把激发人民创新活力同提高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才能不断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要在伟大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我们要倍加珍惜改革开放实践创新取得的解放思想理论成果,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进行到底。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人:杨奎)

 

新闻编辑:wxj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9-1-16 9:47:24    来源:光明日报

【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用“一次伟大觉醒”和“一次伟大革命”高度概括与评价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地位,系统阐释了近代以来中国“三大历史性事件”“三大里程碑”与“三次伟大飞跃”的历史逻辑,用“十个始终坚持”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把握“三大规律”基础上提出的“九个必须坚持”,为“前进道路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成功道路实践,40年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与实践创新,又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蕴。

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凝聚共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最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会,在领会中融会贯通。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世界性的理论品质,理解这一重要思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的精神品质。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画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思想同心圆”。

要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脉搏。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同样没有出路。要直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的深刻内涵,开展调查研究,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改造世界”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破除一切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指导实践创新。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创新,把握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加快推进局部性改革与稳步推进全局性改革的辩证关系,不断在实践创新中检验理论创新,在方法论创新中构建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

坚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开放的科学而不是“绝对精神”,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永远在路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原则和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时,就反复强调,要把他们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正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脉”上下了苦“功夫”,在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的“承”上用了真“功夫”,中国共产党才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才用实践检验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它与时俱进,是能够不断吸收时代精华、永远发展的科学理论,它和故步自封、骄傲自满永远对立。新时代新实践需要新本领,需要我们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以终身学习的执着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只有在系统学习中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才能在深刻领悟中,不断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一项严肃而异常艰巨的工作,它既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弘扬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既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又需要我们同一切马克思主义的污名化、解构化、边缘化现象展开旗帜鲜明的斗争,不断提高辨别能力,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不动摇

理论只有关怀现实,才能永葆其生命力;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实现理论彻底的前提,需要理论能够抓住客观事物的根本,当前这个“根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本质。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在40年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事关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重大问题的思考,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只有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满足人民群众创新需求统一起来,把激发人民创新活力同提高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才能不断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要在伟大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我们要倍加珍惜改革开放实践创新取得的解放思想理论成果,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进行到底。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人:杨奎)

 

新闻编辑:wxj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