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两会面对面】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 而在大师之大
更新时间:2019-3-4 10:38:21    来源:央视网

  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内,成立不足5个月的西湖大学安静矗立。这座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从筹建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作为西湖大学的倡议人之一和首任校长,结构生物学家、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是西湖大学最重要的标签和宣讲人。

一次谈话激发办学梦想 中国要为世界科学做出更大贡献

与中国不少高校追求“大而全”不同,西湖大学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为起点,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这个理念的实施,源于2011年欧美同学会上的一次谈话,那个时候,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国家禁止词语联谊会的会长。

施一公:那次晚餐上在座的几位包括潘建伟、陈十一都在评论中国科技界的一些现象和教育界的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当时谈的话题比较激烈。当时韩启德听着听着也很激动,就问我们,“你们这些人都是在中国出生中国长大,深谙中国文化,知道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短板,同时在海外少则生活了十几年,都在海外大学著名大学做过教授,知道国外教育的优势和缺点,为什么不能够取其所长也发挥我们的所长,在中国创办一所小型大学?”当时韩启德话音未落,我当时激动得不行,我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记者:有什么事能激动成这样,这不就是一个提议吗?

施一公:因为从小到大这种心理不平衡一直存在,纵观过去一两百年三四百年,我们对世界科学的产生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的发明发现,贡献太小。我们觉得是时候大家应该联起手来,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创办一所顶尖大学。

施一公其人 地道的学霸!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里,施一公是典型的学霸。1967年,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一心为公。两岁的时候,施一公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施一公读完了小学和初一,随后转入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时,因为取得河南省数学竞赛的第一名,并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施一公成为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都想要保送录取的对象。最后,施一公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

1989年,他以本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同时也修完了数学系双学位课程。后来,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

1997年4月,施一公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

2003年,施一公晋升为终身正教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后来又成为最年轻的讲席教授。

同年,他还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裔学者。

事业上升期全职回国 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把钱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去奋斗,全完蛋了

在美国,施一公有着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2007年,40岁的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记者:你自己要回来的?

施一公:对。普林斯顿大学方面认为我回国就是因为拿钱拿得更多了,待遇更好了。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讲,为这个百分之一万我也不回国。我从来没把这个东西放在眼里,不仅当时没放在眼里,就连我穷困潦倒的时候,做博士生拿几百块美元收入的时候也没放在眼里。钱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把钱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去奋斗,全完蛋了。

记者:那你为什么回来?

施一公:改变我的母校,改变清华的学生,希望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能够在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大我。

在施一公的成长过程中,小我与大我的冲突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国外,这种冲突往往来得更加剧烈,也是促成他回国的原因之一。

施一公:我当时去英国使馆签证很受刺激,一进去看排队,那些签证官爱答不理,填表一次不行打回来再去一次,他不尊重你。你不是口口声声民主自由人权,为啥不尊重我呢?这种感觉非常非常鲜明,那就是如果你国家穷是被人看不起的,对不起,就这么简单。所以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不回国呢?

在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7年里,施一公带领清华生物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之前的25年里,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在《科学》和《自然》期刊一共只发表过一篇文章,而在2009年之后的八九年间,清华大学却在这两本顶级期刊上发表了80多篇文献,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均来自清华大学,这几乎可以说是大学发展的奇迹。

2015年,施一公率领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这一成果被业界称为近30年来,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

走出象牙塔 科学家自己去找钱 怎么找?

施一公说,他前四十年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家立业;又用了十年做了第二件事情,就是帮助母校清华大学迅速地发展生命学科,参与创建了两个学院,扩大了一个学院。而这两件事情,都是为了第三件事情,也是这辈子最大的一件事情——创立西湖大学做准备。

2015年,施一公联合饶毅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人,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施一公如此描述理想的大学:“我们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这里可以聚拢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这里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做出最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培养最优秀的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才智尽情地探索科学知识前沿,推动人类进步,造福全世界”。

他们的建议很快就得到批复。因为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的新型高等学校,所以,寻找资金成了施一公办学的第一要务。

记者:我特别想知道你一个学术背景的人要跟社会求钱,这是个什么过程?

施一公:非常尴尬,我有时候真想是考一考,如果考第一得到的捐钱多我就考去了。因为从来没有跟人要过钱,书生气息浓重,扭扭捏捏就是说不出口。

记者:那段时间脑子里全是钱吧?

施一公:全是钱,甚至一看,有些网红拍个照片放网上,一下载然后可以挣钱。我在想,天,什么时候我有这个能耐就好了。

在筹款的过程中,几十年没离开大学校园的施一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社会现实,也了解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他遭受过不少拒绝,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施一公:我认识一个企业家叫邓营,我给他说了西湖大学的理念,他特别激动,他说我可以捐三千万给西湖大学,他的企业很小规模,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就一个多亿,还养了几百人,他挺难的。他过了几天跟我讲可能三千万有点难今年,我捐一千万,我还是很感激。他说能不能这样施教授,我提一个要求捐一千万,我夫人来的时候,一起吃顿饭,我说当然可以。我们一块吃顿饭,照例我又讲了一次西湖大学的理念,讲完以后没有想到他的夫人在桌子对面,突然用河南话很激烈对着我讲,哥,我也要做创始捐赠人。我一听我就愣了,因为创始捐赠人的门槛很高,要有一个亿的协议捐赠金额。他们有一亿留给孩子的,是孩子的财产。她回到郑州第一件事告诉孩子说,妈对不起你,把留给你的钱,捐给了西湖大学支持教育去了,她万万没有想到孩子说,我本来就能自食其力,你们把钱捐给教育,捐给西湖大学就对了。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 而在大师之大

2018年1月,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以赴筹办西湖大学。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立。2018年4月,在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第一次会议上,施一公被校董会聘任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2018年10月20日,施一公和5名诺贝尔奖得主、70余名国内外顶尖大学校长、近百位捐赠人聚集一堂,共同迎来西湖大学的成立时刻。在成立大会上,施一公发言表示: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

施一公:我们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亚洲在世界上是最优秀的,你给我五年,我相信西湖大学可以做出一些在很多其他大学难以实现的重大的科学研究的突破。

记者:有了突破会带来什么?

施一公:这些突破可以让我们中国人自豪,哥德巴赫猜想值几块钱?牛顿的三大定律在当时值几块钱?或着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你可以量化吗?当然是不可以的。这些二十世纪的重大科学发现最后都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命运的轨迹,西湖大学是为这些重大的科学发现而建的。

十个诺贝尔奖 也换不来一个西湖大学

2017年9月,西湖大学迎来首批19位博士研究生。施一公告诫这些从四百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并通过西湖大学教授严格面试的“西湖一期”成员,西湖大学培养的一定是第一有社会责任感,第二才是拔尖创新人才。2018年8月26日,又有120位博士生成为“西湖二期”学员。根据学校规划,预计到2026年,西湖大学在校学生将达到5000人左右。为了共同的梦想,施一公希望,西湖大学的所有师生能够和他一起,并肩长跑。

施一公:有人问我,你们办西湖大学,有没有想过万一哪一天不允许这样办了?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相信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改革开放。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一定是美好的,我相信政府国家一定会持续不断支持西湖大学。创办西湖大学之前,我对诺贝尔奖从来没有上过心,但是自从创办西湖大学以后我对它特别关注。

记者:为什么?

施一公:因为我意识到如果我早一点得到诺贝尔奖,会对大学创办创造一个非常好的舆论环境,会让西湖大学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但是对我而言,十个诺贝尔奖也换不来一个西湖大学。我希望十年以后十五年以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旅游者来杭州看西湖的时候,同时看西湖大学,这是我们的目标,我相信我们能做到。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两会面对面】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 而在大师之大
2019-3-4 10:38:21    来源:央视网

  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内,成立不足5个月的西湖大学安静矗立。这座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从筹建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作为西湖大学的倡议人之一和首任校长,结构生物学家、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是西湖大学最重要的标签和宣讲人。

一次谈话激发办学梦想 中国要为世界科学做出更大贡献

与中国不少高校追求“大而全”不同,西湖大学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为起点,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这个理念的实施,源于2011年欧美同学会上的一次谈话,那个时候,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国家禁止词语联谊会的会长。

施一公:那次晚餐上在座的几位包括潘建伟、陈十一都在评论中国科技界的一些现象和教育界的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当时谈的话题比较激烈。当时韩启德听着听着也很激动,就问我们,“你们这些人都是在中国出生中国长大,深谙中国文化,知道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短板,同时在海外少则生活了十几年,都在海外大学著名大学做过教授,知道国外教育的优势和缺点,为什么不能够取其所长也发挥我们的所长,在中国创办一所小型大学?”当时韩启德话音未落,我当时激动得不行,我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记者:有什么事能激动成这样,这不就是一个提议吗?

施一公:因为从小到大这种心理不平衡一直存在,纵观过去一两百年三四百年,我们对世界科学的产生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的发明发现,贡献太小。我们觉得是时候大家应该联起手来,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创办一所顶尖大学。

施一公其人 地道的学霸!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里,施一公是典型的学霸。1967年,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一心为公。两岁的时候,施一公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施一公读完了小学和初一,随后转入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时,因为取得河南省数学竞赛的第一名,并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施一公成为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都想要保送录取的对象。最后,施一公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

1989年,他以本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同时也修完了数学系双学位课程。后来,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

1997年4月,施一公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

2003年,施一公晋升为终身正教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后来又成为最年轻的讲席教授。

同年,他还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裔学者。

事业上升期全职回国 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把钱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去奋斗,全完蛋了

在美国,施一公有着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2007年,40岁的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记者:你自己要回来的?

施一公:对。普林斯顿大学方面认为我回国就是因为拿钱拿得更多了,待遇更好了。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讲,为这个百分之一万我也不回国。我从来没把这个东西放在眼里,不仅当时没放在眼里,就连我穷困潦倒的时候,做博士生拿几百块美元收入的时候也没放在眼里。钱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把钱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去奋斗,全完蛋了。

记者:那你为什么回来?

施一公:改变我的母校,改变清华的学生,希望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能够在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大我。

在施一公的成长过程中,小我与大我的冲突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国外,这种冲突往往来得更加剧烈,也是促成他回国的原因之一。

施一公:我当时去英国使馆签证很受刺激,一进去看排队,那些签证官爱答不理,填表一次不行打回来再去一次,他不尊重你。你不是口口声声民主自由人权,为啥不尊重我呢?这种感觉非常非常鲜明,那就是如果你国家穷是被人看不起的,对不起,就这么简单。所以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不回国呢?

在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7年里,施一公带领清华生物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之前的25年里,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在《科学》和《自然》期刊一共只发表过一篇文章,而在2009年之后的八九年间,清华大学却在这两本顶级期刊上发表了80多篇文献,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均来自清华大学,这几乎可以说是大学发展的奇迹。

2015年,施一公率领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这一成果被业界称为近30年来,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

走出象牙塔 科学家自己去找钱 怎么找?

施一公说,他前四十年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家立业;又用了十年做了第二件事情,就是帮助母校清华大学迅速地发展生命学科,参与创建了两个学院,扩大了一个学院。而这两件事情,都是为了第三件事情,也是这辈子最大的一件事情——创立西湖大学做准备。

2015年,施一公联合饶毅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人,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施一公如此描述理想的大学:“我们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这里可以聚拢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这里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做出最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培养最优秀的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才智尽情地探索科学知识前沿,推动人类进步,造福全世界”。

他们的建议很快就得到批复。因为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的新型高等学校,所以,寻找资金成了施一公办学的第一要务。

记者:我特别想知道你一个学术背景的人要跟社会求钱,这是个什么过程?

施一公:非常尴尬,我有时候真想是考一考,如果考第一得到的捐钱多我就考去了。因为从来没有跟人要过钱,书生气息浓重,扭扭捏捏就是说不出口。

记者:那段时间脑子里全是钱吧?

施一公:全是钱,甚至一看,有些网红拍个照片放网上,一下载然后可以挣钱。我在想,天,什么时候我有这个能耐就好了。

在筹款的过程中,几十年没离开大学校园的施一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社会现实,也了解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他遭受过不少拒绝,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施一公:我认识一个企业家叫邓营,我给他说了西湖大学的理念,他特别激动,他说我可以捐三千万给西湖大学,他的企业很小规模,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就一个多亿,还养了几百人,他挺难的。他过了几天跟我讲可能三千万有点难今年,我捐一千万,我还是很感激。他说能不能这样施教授,我提一个要求捐一千万,我夫人来的时候,一起吃顿饭,我说当然可以。我们一块吃顿饭,照例我又讲了一次西湖大学的理念,讲完以后没有想到他的夫人在桌子对面,突然用河南话很激烈对着我讲,哥,我也要做创始捐赠人。我一听我就愣了,因为创始捐赠人的门槛很高,要有一个亿的协议捐赠金额。他们有一亿留给孩子的,是孩子的财产。她回到郑州第一件事告诉孩子说,妈对不起你,把留给你的钱,捐给了西湖大学支持教育去了,她万万没有想到孩子说,我本来就能自食其力,你们把钱捐给教育,捐给西湖大学就对了。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 而在大师之大

2018年1月,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以赴筹办西湖大学。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立。2018年4月,在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第一次会议上,施一公被校董会聘任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2018年10月20日,施一公和5名诺贝尔奖得主、70余名国内外顶尖大学校长、近百位捐赠人聚集一堂,共同迎来西湖大学的成立时刻。在成立大会上,施一公发言表示: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

施一公:我们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亚洲在世界上是最优秀的,你给我五年,我相信西湖大学可以做出一些在很多其他大学难以实现的重大的科学研究的突破。

记者:有了突破会带来什么?

施一公:这些突破可以让我们中国人自豪,哥德巴赫猜想值几块钱?牛顿的三大定律在当时值几块钱?或着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你可以量化吗?当然是不可以的。这些二十世纪的重大科学发现最后都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命运的轨迹,西湖大学是为这些重大的科学发现而建的。

十个诺贝尔奖 也换不来一个西湖大学

2017年9月,西湖大学迎来首批19位博士研究生。施一公告诫这些从四百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并通过西湖大学教授严格面试的“西湖一期”成员,西湖大学培养的一定是第一有社会责任感,第二才是拔尖创新人才。2018年8月26日,又有120位博士生成为“西湖二期”学员。根据学校规划,预计到2026年,西湖大学在校学生将达到5000人左右。为了共同的梦想,施一公希望,西湖大学的所有师生能够和他一起,并肩长跑。

施一公:有人问我,你们办西湖大学,有没有想过万一哪一天不允许这样办了?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相信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改革开放。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一定是美好的,我相信政府国家一定会持续不断支持西湖大学。创办西湖大学之前,我对诺贝尔奖从来没有上过心,但是自从创办西湖大学以后我对它特别关注。

记者:为什么?

施一公:因为我意识到如果我早一点得到诺贝尔奖,会对大学创办创造一个非常好的舆论环境,会让西湖大学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但是对我而言,十个诺贝尔奖也换不来一个西湖大学。我希望十年以后十五年以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旅游者来杭州看西湖的时候,同时看西湖大学,这是我们的目标,我相信我们能做到。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