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轮回一甲子拴得住观众保得住初心 从《朝阳沟》唱到《重渡沟》
更新时间:2019-7-9 10:20:40    来源:大河网

  见到贾文龙时,他刚从医院诊看完嗓子回到办公室。此前的两天,豫剧现代戏《重渡沟》7月1日、2日在省人民会堂连演两场,反响热烈。剧中饰演马海明的贾文龙,除了大量的唱段,还展示了不少高难度动作戏。

  《重渡沟》刻画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乡镇基层干部马海明的鲜活形象,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6月初,该剧刚刚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有着“全国现代戏红旗团”美誉的河南豫剧院三团,1958年推出的豫剧现代戏《朝阳沟》,至今常演不衰,拴保、银环、拴保娘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从《朝阳沟》到《重渡沟》,正好一个轮回。《朝阳沟》编剧杨兰春常说的“生活有多深,水平有多高”,在一个甲子之后依然是《重渡沟》主创团队坚守的初心。

  ◆生活的底子要足够厚

  “草争日头人争气”“不见兔子不撒鹰”……《重渡沟》通俗接地气的中原语言,让观众倍感亲切。

  该剧由何中兴、姚金成联合编剧。执笔编剧姚金成是豫西人,这些方言土语都来自他常年的语言积累,凭着对农村生活的熟悉,他笔下的人物,总让观众感觉像是“身边的那个人”。

  “这唱词听着真得劲!”一位老戏迷现场不住地赞叹。他想起了《朝阳沟》经典唱段“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的那种味道。

  这段拴保教银环锄地的唱词,凭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传唱了几代人。去年,年过八旬的著名作家王蒙来郑州时,回忆起青年时对豫剧的印象,还能模仿着河南话哼唱出来。

  “生活有多深,水平有多高”,这句出自《朝阳沟》编剧杨兰春之口的艺术箴言,河南戏曲圈的人都不陌生。

  第三代“拴保”盛红林,在《重渡沟》里是吕二涛扮演者。“描写现实生活要有真实依据”,是他从《朝阳沟》中得到的启示。

  杨兰春仅用了7天时间,就编写、排演了初版《朝阳沟》,被视为艺术传奇。但盛红林深知,7天之外,是长期在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观察的结晶。

  “对婆媳相处、长辈晚辈相处,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方式处理,都有生活依据,生活的底子要足够厚,写出来、演出来的才是接地气的,才是真诚的,才是真实的。”盛红林说,演员没有农业劳作的经历,大家排练时就到农村锄地、挑水、摇耧。

  每排一部戏都要根据剧情要求去体验生活,这早已是河南豫剧院三团的必修课。之前排练《焦裕禄》时深扎在兰考,这次《重渡沟》则是剧组全员两赴重渡沟。每次封闭排练持续20天,除了一天三班共10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外,大家还要在重渡沟走访,和乡亲们聊天找寻人物灵感。

  为何要深入故事发生地?贾文龙说,到当地排练能给二度创作提供很多素材,也能启发主创人员进一步融入剧情。

  剧中有一个矛盾冲突,为方便游客,村里花七八万盖个水冲厕所,却被质疑是在穷山沟里“烧包”。这个盖厕所的小争端,是编剧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在剧中举重若轻地折射出现实中的观念变迁。

  “向生活学习,观察身边人”,是第三代“银环”杨红霞的职业习惯。她记得,《朝阳沟》复排时,因为自己没有下乡的经历,前辈就找来二十多位下乡知青,请到团里讲故事,这让她摸准了银环最初“下乡又动摇”的心理。

  过去饰演的角色多是年轻姑娘,杨红霞就悄悄观察团里年轻人的行为动作和说话语气。不过,这次在《重渡沟》里饰演的马海明妻子关长荣是农村中年妇女,这对她是一种考验。

  不过,下乡演出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经验,让她找到了人物感觉。“上台演完银环,农村大嫂们总是围着我,热情地拉着我的大辫子,爽朗地笑,拍腿表达惊喜。这些对我塑造说话快人快语、性格豁达开朗的关长荣,都很有帮助。”

  一个简单的抹泪动作,杨红霞就有自己的观察:小姑娘哭时,手是反过来用手背擦,胳膊肘是平的,还会往身上一抹,但妇女是用手掌去抹泪,捂一下鼻子,两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每一处细节只能依靠日积月累的沉淀,长期琢磨悟出来。”她说,只有这样,一旦进入角色,才能全方位体现出来。

  ◆将沉甸甸的人立在舞台上

  一部经典剧作,最终观众所记住的,往往都不再是那些曲折情节,而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戏剧界,判断角色塑造是否成功,要看“人物在舞台上立不立得住”。而如果角色不够真实,会被形容为“轻飘飘的”。

  为了让人物立得住,编剧姚金成非常注重人物“动机”的合理化:“现实主义创作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动机不能是概念化、脸谱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处境,行事不管正确错误都有动机,动机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人物才站得住脚。”

  剧中,马海明外号“马大煽”,当过文化站站长,会说快板,爱玩摄影,说话幽默风趣,善于鼓动宣传。正是有知识有眼光,在大多数群众还没有旅游意识的时候,他发现了重渡沟的价值。

  姚金成还写到了一段让马海明愧疚终生的往事:曾因盲目推广种烟叶给乡亲们造成了损失,“欠着重渡沟乡亲一笔良心债”。虽然着墨不多,但观众从中能感受到这种愧疚心理与他的奋斗有某种关联,让人物有了一种可以触摸的质感。

  “为乡亲争利益反倒说我是拦路虎,老领导老关系感情没顾住,好兄弟吵翻脸成仇反目”,马海明唱词里有着普通人的苦恼和纠结,让观众的心随着角色起起伏伏。

  姚金成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矛盾,马海明的遭遇很真实,观众感同身受,才能跟着情节情感走。”

  “吕二涛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凭空捏造。”最初接到角色时,盛红林并不考虑有多少唱,而是研磨剧本思考角色是否足够真实、有个性。剧中,吕二涛与马海明是发小,他作为资本方代表来与马海明谈判重渡沟的投资开发时,忽视了村民利益。

  盛红林没有将吕二涛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反派来演,而是演绎出了正常人的心态,“二涛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普遍性的,作为商人受环境影响,身为谈判代表,为集团争取利益是职责,只是境界和马海明相比有差距,通过反衬也彰显出马海明人格魅力。”

  每次塑造角色,杨红霞都会将自己和角色比较,“说实话,丈夫家也不顾一头扎到重渡沟,要是我也会受不了,所以更感触到关长荣作为女性不简单”。

  当马海明本可以调往县城工作,结果却为了重渡沟选择留下,妻子觉得耽误了孩子上学,不值得,可后来丈夫被迫调离重渡沟时,看到郁闷痛哭难以释怀的丈夫,关长荣悄悄把房子抵押出去支持丈夫。

  “你啥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重渡沟!那是你的梦想,你的命……我关长荣啥都可以没有,可我不能没有孩他爹!你是我的天,是我的命啊!”唱词唱出了风雨相依的夫妻情,让人潸然泪下。

  进入角色之前,杨红霞会首先写“人物自传”,“要把关长荣与马海明怎么认识的,过往经历要悟透,为什么来到重渡沟,为了子女上学肯定也吵过不少架……”

  这些戏里边没有出现的矛盾,杨红霞都要悟出来,否则就不知道人物情感怎么出来。“不是该我唱就上台唱,立在舞台上的是沉甸甸的人,是有灵魂的人物,而不是表面的东西。”杨红霞说。

  ◆真功夫才敢用才能用

  空中飞人、跳转跪、搓跪、乌龙绞柱等高难度动作,这些甚至很多年轻人都不一定能做得来,55岁的贾文龙却在舞台上一次次空翻、摔磕。

  “不忍心看这些场景,一声声咚咚响,艺术上醉了观众,感情上碎了观众的心,艺术家舍身忘己、不辞辛苦,让人动容。”粉丝苏果在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对贾文龙的专访文章下留言。

  而在河南豫剧院三团的排练厅里,演员的基本功训练每天都在上演着,墙壁上悬挂的条幅写着四个大字:戏比天大。

  练就真功夫没有秘诀,唯有靠勤学苦练。戏曲程式化的高难度动作,贾云龙从小就在练习,“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得下一番苦功夫,练这类功夫是很危险的,没少摔到脑袋、膀子和腰腿”。

  设计高难度动作,不是为了“秀身手”,而是用来表现马海明彼时彼刻复杂苦闷的心理。为了达到演出效果,贾文龙坚持隔三差五练习,他说:“基本功必须要坚持练,如果不练的话,肯定就不敢用,就算用也是用不好。”

  穿着花布衫、夹着皮包、把玩着手串,陈琍珉饰演的赵老六每次出场都伴随着现场轻松的笑声,舞台气氛随之活跃,为《重渡沟》添了一抹亮色。他对角色赵老六的认识是,有经商意识,精明,在村里崩石头卖钱,只是思想观念落后一点,看不长远。

  这位“丑角名家”的幽默,透着厚积薄发的真功夫。他认定“笑果达标”是先听排练场是否有笑声,“熟人能相信,观众能认可,这个角色基本能成”。

  陈琍珉坚持“丑中见美,往美中演”的理念,不仅不能让观众讨厌,还要有一点可爱。“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节奏、分寸把握不好,会让观众觉得很‘赖’。”

  “净在这儿乱呢,当时不是我思想拐不过来弯儿吗,唉!”每句台词最后,赵老六都会加个口头禅“唉”。一个语气词根据场景调整语调,既能表现无奈、生气,也能表达欢乐,对人物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细节,是陈琍珉小时候随父亲拉煤时,对登封、新密一带人说话的风格的消化吸收。而平时喜欢把玩的手串,也被他丰富到角色里,通过拨动速度来表现情绪,用得恰到好处。

  陈琍珉说:“如果没有喜剧角色,大戏是干巴无味的。就像一道菜缺乏味精,不润。即使绿叶也要在舞台上发挥到极致,同时又不搅戏,让观众认可。”

  ◆紧跟时代的步伐走

  2016年初,曾执导《朝阳沟》的许欣因病在郑州去世。弥留之际,贾文龙来到医院看望,老人因为吃不下东西而身体瘦弱,但听到三团要创作“公仆三部曲”,激动地连连说:“对,就应该沿着这个路子走,要好好打造,不仅要把现有的剧目保留下来,还要不断创作。”

  而当时光倒回到1977年,《朝阳沟》恢复上演时,银环的扮演者魏云就说过:“艺术也应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步伐走。总不能永远扛着《朝阳沟》这块金字招牌,时代迫使我们出新戏,否则,我们就会落后。”

  如今,县委书记焦裕禄、村官李天成、乡镇干部马海明都被立上舞台,成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作品。《村官李天成》里的“吃亏歌”,《焦裕禄》里的“百姓歌”,《重渡沟》里的“干事歌”“钱字歌”,正成为群众喜爱的经典唱段。

  刚开始扮演银环时,艺术家前辈就叮嘱杨红霞,“观众欣赏水平在提高,你们都经历了专业训练,身上有功、有身段,条件比我们那时好,一定要在不走样的情况下演出你们的风格”。跟着时代调整台词、唱腔,这或许也是《朝阳沟》60年常演常新的生命力所在。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三团建团后每一个时代,几乎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剧目出现。《小二黑结婚》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婚姻法》,通过艺术手段配合宣传;《香魂女》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倔公公犟媳妇》反映了时代发展中,新旧经营理念的碰撞;《全家福》为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的官员敲响警钟……《重渡沟》则是当下时代的写照,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样本。

  导演张平执导了豫剧《村官李天成》《焦裕禄》等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同样的题材如何获得新突破?这是张平一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他挖掘到马海明能说会道,有文艺才能,所以将剧目定位为带有喜剧色彩的正剧。

  让观众津津乐道的震撼舞美,同样是主创团队勇于探索的例证。LED屏幕与数字化投影的大规模应用,在河南戏曲舞台上是第一次。

  《重渡沟》的故事情节是开发旅游,使用现代舞台科技,来表现重渡沟的美,大大拓展了传统舞台的视觉空间。核心唱段中,舞台上贾文龙在展示乌龙绞柱动作表达苦闷的内心,后边的大屏和前边数字化投影上,竹子也拟人化地随着舞动,竹林、音乐和演员表演紧密融为一体,极大提升了艺术感染力。

  “不是故意炫技,不是画蛇添足,舞美必须对情节有推动和提升。”张平说,戏剧讲究“一戏一格”,每一部戏各有各的展示手段,要根据剧情角色,深刻思考寻找到其独特的艺术样式。

  2018年,为纪念豫剧经典《朝阳沟》传唱60年,老中青艺术家共同唱响《朝阳沟》。当时,90岁的拴保王善朴老师赶到排练厅,拄着拐杖回忆起老艺术家们扎根生活创作的往事,并语重心长地勉励演职员们:“咱们要不忘初心,要继续前进。”

  在省人民会堂结束演出时,贾文龙已是满头大汗,他一边拿起纸巾反复擦拭一边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我们的初心,就是要为人民而歌,歌颂身边的英雄,讴歌中原大地上的好故事。”

  夏日的河南豫剧院三团院内,绿荫葱葱,一座新建的剧院进入到最后收尾阶段,剧院以朝阳沟为名。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轮回一甲子拴得住观众保得住初心 从《朝阳沟》唱到《重渡沟》
2019-7-9 10:20:40    来源:大河网

  见到贾文龙时,他刚从医院诊看完嗓子回到办公室。此前的两天,豫剧现代戏《重渡沟》7月1日、2日在省人民会堂连演两场,反响热烈。剧中饰演马海明的贾文龙,除了大量的唱段,还展示了不少高难度动作戏。

  《重渡沟》刻画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乡镇基层干部马海明的鲜活形象,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6月初,该剧刚刚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有着“全国现代戏红旗团”美誉的河南豫剧院三团,1958年推出的豫剧现代戏《朝阳沟》,至今常演不衰,拴保、银环、拴保娘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从《朝阳沟》到《重渡沟》,正好一个轮回。《朝阳沟》编剧杨兰春常说的“生活有多深,水平有多高”,在一个甲子之后依然是《重渡沟》主创团队坚守的初心。

  ◆生活的底子要足够厚

  “草争日头人争气”“不见兔子不撒鹰”……《重渡沟》通俗接地气的中原语言,让观众倍感亲切。

  该剧由何中兴、姚金成联合编剧。执笔编剧姚金成是豫西人,这些方言土语都来自他常年的语言积累,凭着对农村生活的熟悉,他笔下的人物,总让观众感觉像是“身边的那个人”。

  “这唱词听着真得劲!”一位老戏迷现场不住地赞叹。他想起了《朝阳沟》经典唱段“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的那种味道。

  这段拴保教银环锄地的唱词,凭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传唱了几代人。去年,年过八旬的著名作家王蒙来郑州时,回忆起青年时对豫剧的印象,还能模仿着河南话哼唱出来。

  “生活有多深,水平有多高”,这句出自《朝阳沟》编剧杨兰春之口的艺术箴言,河南戏曲圈的人都不陌生。

  第三代“拴保”盛红林,在《重渡沟》里是吕二涛扮演者。“描写现实生活要有真实依据”,是他从《朝阳沟》中得到的启示。

  杨兰春仅用了7天时间,就编写、排演了初版《朝阳沟》,被视为艺术传奇。但盛红林深知,7天之外,是长期在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观察的结晶。

  “对婆媳相处、长辈晚辈相处,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方式处理,都有生活依据,生活的底子要足够厚,写出来、演出来的才是接地气的,才是真诚的,才是真实的。”盛红林说,演员没有农业劳作的经历,大家排练时就到农村锄地、挑水、摇耧。

  每排一部戏都要根据剧情要求去体验生活,这早已是河南豫剧院三团的必修课。之前排练《焦裕禄》时深扎在兰考,这次《重渡沟》则是剧组全员两赴重渡沟。每次封闭排练持续20天,除了一天三班共10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外,大家还要在重渡沟走访,和乡亲们聊天找寻人物灵感。

  为何要深入故事发生地?贾文龙说,到当地排练能给二度创作提供很多素材,也能启发主创人员进一步融入剧情。

  剧中有一个矛盾冲突,为方便游客,村里花七八万盖个水冲厕所,却被质疑是在穷山沟里“烧包”。这个盖厕所的小争端,是编剧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在剧中举重若轻地折射出现实中的观念变迁。

  “向生活学习,观察身边人”,是第三代“银环”杨红霞的职业习惯。她记得,《朝阳沟》复排时,因为自己没有下乡的经历,前辈就找来二十多位下乡知青,请到团里讲故事,这让她摸准了银环最初“下乡又动摇”的心理。

  过去饰演的角色多是年轻姑娘,杨红霞就悄悄观察团里年轻人的行为动作和说话语气。不过,这次在《重渡沟》里饰演的马海明妻子关长荣是农村中年妇女,这对她是一种考验。

  不过,下乡演出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经验,让她找到了人物感觉。“上台演完银环,农村大嫂们总是围着我,热情地拉着我的大辫子,爽朗地笑,拍腿表达惊喜。这些对我塑造说话快人快语、性格豁达开朗的关长荣,都很有帮助。”

  一个简单的抹泪动作,杨红霞就有自己的观察:小姑娘哭时,手是反过来用手背擦,胳膊肘是平的,还会往身上一抹,但妇女是用手掌去抹泪,捂一下鼻子,两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每一处细节只能依靠日积月累的沉淀,长期琢磨悟出来。”她说,只有这样,一旦进入角色,才能全方位体现出来。

  ◆将沉甸甸的人立在舞台上

  一部经典剧作,最终观众所记住的,往往都不再是那些曲折情节,而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戏剧界,判断角色塑造是否成功,要看“人物在舞台上立不立得住”。而如果角色不够真实,会被形容为“轻飘飘的”。

  为了让人物立得住,编剧姚金成非常注重人物“动机”的合理化:“现实主义创作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动机不能是概念化、脸谱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处境,行事不管正确错误都有动机,动机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人物才站得住脚。”

  剧中,马海明外号“马大煽”,当过文化站站长,会说快板,爱玩摄影,说话幽默风趣,善于鼓动宣传。正是有知识有眼光,在大多数群众还没有旅游意识的时候,他发现了重渡沟的价值。

  姚金成还写到了一段让马海明愧疚终生的往事:曾因盲目推广种烟叶给乡亲们造成了损失,“欠着重渡沟乡亲一笔良心债”。虽然着墨不多,但观众从中能感受到这种愧疚心理与他的奋斗有某种关联,让人物有了一种可以触摸的质感。

  “为乡亲争利益反倒说我是拦路虎,老领导老关系感情没顾住,好兄弟吵翻脸成仇反目”,马海明唱词里有着普通人的苦恼和纠结,让观众的心随着角色起起伏伏。

  姚金成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矛盾,马海明的遭遇很真实,观众感同身受,才能跟着情节情感走。”

  “吕二涛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凭空捏造。”最初接到角色时,盛红林并不考虑有多少唱,而是研磨剧本思考角色是否足够真实、有个性。剧中,吕二涛与马海明是发小,他作为资本方代表来与马海明谈判重渡沟的投资开发时,忽视了村民利益。

  盛红林没有将吕二涛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反派来演,而是演绎出了正常人的心态,“二涛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普遍性的,作为商人受环境影响,身为谈判代表,为集团争取利益是职责,只是境界和马海明相比有差距,通过反衬也彰显出马海明人格魅力。”

  每次塑造角色,杨红霞都会将自己和角色比较,“说实话,丈夫家也不顾一头扎到重渡沟,要是我也会受不了,所以更感触到关长荣作为女性不简单”。

  当马海明本可以调往县城工作,结果却为了重渡沟选择留下,妻子觉得耽误了孩子上学,不值得,可后来丈夫被迫调离重渡沟时,看到郁闷痛哭难以释怀的丈夫,关长荣悄悄把房子抵押出去支持丈夫。

  “你啥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重渡沟!那是你的梦想,你的命……我关长荣啥都可以没有,可我不能没有孩他爹!你是我的天,是我的命啊!”唱词唱出了风雨相依的夫妻情,让人潸然泪下。

  进入角色之前,杨红霞会首先写“人物自传”,“要把关长荣与马海明怎么认识的,过往经历要悟透,为什么来到重渡沟,为了子女上学肯定也吵过不少架……”

  这些戏里边没有出现的矛盾,杨红霞都要悟出来,否则就不知道人物情感怎么出来。“不是该我唱就上台唱,立在舞台上的是沉甸甸的人,是有灵魂的人物,而不是表面的东西。”杨红霞说。

  ◆真功夫才敢用才能用

  空中飞人、跳转跪、搓跪、乌龙绞柱等高难度动作,这些甚至很多年轻人都不一定能做得来,55岁的贾文龙却在舞台上一次次空翻、摔磕。

  “不忍心看这些场景,一声声咚咚响,艺术上醉了观众,感情上碎了观众的心,艺术家舍身忘己、不辞辛苦,让人动容。”粉丝苏果在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对贾文龙的专访文章下留言。

  而在河南豫剧院三团的排练厅里,演员的基本功训练每天都在上演着,墙壁上悬挂的条幅写着四个大字:戏比天大。

  练就真功夫没有秘诀,唯有靠勤学苦练。戏曲程式化的高难度动作,贾云龙从小就在练习,“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得下一番苦功夫,练这类功夫是很危险的,没少摔到脑袋、膀子和腰腿”。

  设计高难度动作,不是为了“秀身手”,而是用来表现马海明彼时彼刻复杂苦闷的心理。为了达到演出效果,贾文龙坚持隔三差五练习,他说:“基本功必须要坚持练,如果不练的话,肯定就不敢用,就算用也是用不好。”

  穿着花布衫、夹着皮包、把玩着手串,陈琍珉饰演的赵老六每次出场都伴随着现场轻松的笑声,舞台气氛随之活跃,为《重渡沟》添了一抹亮色。他对角色赵老六的认识是,有经商意识,精明,在村里崩石头卖钱,只是思想观念落后一点,看不长远。

  这位“丑角名家”的幽默,透着厚积薄发的真功夫。他认定“笑果达标”是先听排练场是否有笑声,“熟人能相信,观众能认可,这个角色基本能成”。

  陈琍珉坚持“丑中见美,往美中演”的理念,不仅不能让观众讨厌,还要有一点可爱。“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节奏、分寸把握不好,会让观众觉得很‘赖’。”

  “净在这儿乱呢,当时不是我思想拐不过来弯儿吗,唉!”每句台词最后,赵老六都会加个口头禅“唉”。一个语气词根据场景调整语调,既能表现无奈、生气,也能表达欢乐,对人物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细节,是陈琍珉小时候随父亲拉煤时,对登封、新密一带人说话的风格的消化吸收。而平时喜欢把玩的手串,也被他丰富到角色里,通过拨动速度来表现情绪,用得恰到好处。

  陈琍珉说:“如果没有喜剧角色,大戏是干巴无味的。就像一道菜缺乏味精,不润。即使绿叶也要在舞台上发挥到极致,同时又不搅戏,让观众认可。”

  ◆紧跟时代的步伐走

  2016年初,曾执导《朝阳沟》的许欣因病在郑州去世。弥留之际,贾文龙来到医院看望,老人因为吃不下东西而身体瘦弱,但听到三团要创作“公仆三部曲”,激动地连连说:“对,就应该沿着这个路子走,要好好打造,不仅要把现有的剧目保留下来,还要不断创作。”

  而当时光倒回到1977年,《朝阳沟》恢复上演时,银环的扮演者魏云就说过:“艺术也应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步伐走。总不能永远扛着《朝阳沟》这块金字招牌,时代迫使我们出新戏,否则,我们就会落后。”

  如今,县委书记焦裕禄、村官李天成、乡镇干部马海明都被立上舞台,成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作品。《村官李天成》里的“吃亏歌”,《焦裕禄》里的“百姓歌”,《重渡沟》里的“干事歌”“钱字歌”,正成为群众喜爱的经典唱段。

  刚开始扮演银环时,艺术家前辈就叮嘱杨红霞,“观众欣赏水平在提高,你们都经历了专业训练,身上有功、有身段,条件比我们那时好,一定要在不走样的情况下演出你们的风格”。跟着时代调整台词、唱腔,这或许也是《朝阳沟》60年常演常新的生命力所在。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三团建团后每一个时代,几乎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剧目出现。《小二黑结婚》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婚姻法》,通过艺术手段配合宣传;《香魂女》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倔公公犟媳妇》反映了时代发展中,新旧经营理念的碰撞;《全家福》为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的官员敲响警钟……《重渡沟》则是当下时代的写照,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样本。

  导演张平执导了豫剧《村官李天成》《焦裕禄》等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同样的题材如何获得新突破?这是张平一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他挖掘到马海明能说会道,有文艺才能,所以将剧目定位为带有喜剧色彩的正剧。

  让观众津津乐道的震撼舞美,同样是主创团队勇于探索的例证。LED屏幕与数字化投影的大规模应用,在河南戏曲舞台上是第一次。

  《重渡沟》的故事情节是开发旅游,使用现代舞台科技,来表现重渡沟的美,大大拓展了传统舞台的视觉空间。核心唱段中,舞台上贾文龙在展示乌龙绞柱动作表达苦闷的内心,后边的大屏和前边数字化投影上,竹子也拟人化地随着舞动,竹林、音乐和演员表演紧密融为一体,极大提升了艺术感染力。

  “不是故意炫技,不是画蛇添足,舞美必须对情节有推动和提升。”张平说,戏剧讲究“一戏一格”,每一部戏各有各的展示手段,要根据剧情角色,深刻思考寻找到其独特的艺术样式。

  2018年,为纪念豫剧经典《朝阳沟》传唱60年,老中青艺术家共同唱响《朝阳沟》。当时,90岁的拴保王善朴老师赶到排练厅,拄着拐杖回忆起老艺术家们扎根生活创作的往事,并语重心长地勉励演职员们:“咱们要不忘初心,要继续前进。”

  在省人民会堂结束演出时,贾文龙已是满头大汗,他一边拿起纸巾反复擦拭一边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我们的初心,就是要为人民而歌,歌颂身边的英雄,讴歌中原大地上的好故事。”

  夏日的河南豫剧院三团院内,绿荫葱葱,一座新建的剧院进入到最后收尾阶段,剧院以朝阳沟为名。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