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跨越半个世纪的守护
更新时间:2019-9-18 15:42:10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1933年,40岁的女共产党员晏春山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始终不屈服,在新县郭家河乡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1964年,张爱华开始义务守护晏春山跳崖地等革命遗址所在区域。从山脚走到山顶,从满头青丝走到白发苍苍,这条守护之路,张爱华整整走了55年。

  9月2日,中央文明办发布8月“中国好人榜”,新县78岁的张爱华名列其中。9月16日,记者见到她时,面前的老人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穿一件深绿色上衣,朴素如大别山中的一株老树。

  张爱华名列“中国好人榜”,缘于她55年义务守护“红军洞”。“红军洞”里,曾活跃着她一生感佩的革命先辈——被誉为“大别山江姐”的晏春山。

  晏春山已经去世86年,但她的形象在张爱华眼中永远清晰、动人。

  1933年,40岁的女共产党员晏春山被捕。为了逼问出红军游击队的去向,敌人对她用尽酷刑,她始终不屈服。最后,她忍着剧痛,把敌人带到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大花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晏春山跳崖地,距离张爱华的老家新县郭家河乡湾店村大约3公里。跳崖地在山顶,郭家河在山脚。山高路陡,却把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对张爱华来说,这是一条缅怀路。

  晏春山牺牲后,乡亲们找到她的遗体时,发现她头上缺了一大块头皮。“我不敢想象她当年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张爱华感叹,“同为女人,我佩服她,她太坚强了,为了革命事业,命都可以不要!”这种感佩,让她无法抑制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敬仰。

  当1964年一名老干部重返故里,郑重要求张爱华看守好晏春山跳崖地等革命遗址所在区域时,她一口答应。从此,她就一直走在这条路上,从山脚走到山顶,从满头青丝走到白发苍苍,整整走了55年。

  上山时,张爱华总是随身揣着一块毛巾,用来擦拭山顶的纪念碑,并亲切地说是“给老首长擦擦脸”。起初,从山脚到山顶,路陡坡滑,荒草丛生,她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一不留神就会摔下来。张爱华拿把镰刀,边爬边清理杂草和灌木,日久年深,荒山竟被她走出了一条坦途。

  张爱华说,这条路,也是她的感恩路。

  张爱华的父母都是老红军。1947年,张爱华被敌人抓住后扔到河中,高烧不退直至昏厥,醒来时眼前都是戴“五星帽”的人。“是党救了我的命,是党给了我一切。”她说,“守护革命遗址,就是我对党报恩的一种方式。”

  跳崖地附近的山坡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红军洞”。当年,这些洞穴保护着红军战士,留下了不灭的革命火种。张爱华担心“红军洞”遭到破坏,游击队员们找不到“家”;担心烈士纪念碑被雨水冲倒,那些生动的故事和烈士的名字会被人遗忘。所以,55年岁月更替,她一直走在那条通往山顶的路上,倾心守护那些革命的“老蔸蔸”(蔸,指植物的根)。

  这条路,更是张爱华的传承路。

  郭家河乡风光宜人,但跳崖地鸡公寨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大批群众到此瞻仰凭吊,张爱华年年做义务讲解员。她说:“郭家河是将军乡,有3500多名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生命。我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告诉大家新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9月17日,张爱华再次走过那条路,静静站在山顶的纪念碑前。霏霏细雨中,她消瘦的身影、神圣的纪念碑、肃穆的大山、郁郁葱葱的森林,融汇在天地间。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跨越半个世纪的守护
2019-9-18 15:42:10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1933年,40岁的女共产党员晏春山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始终不屈服,在新县郭家河乡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1964年,张爱华开始义务守护晏春山跳崖地等革命遗址所在区域。从山脚走到山顶,从满头青丝走到白发苍苍,这条守护之路,张爱华整整走了55年。

  9月2日,中央文明办发布8月“中国好人榜”,新县78岁的张爱华名列其中。9月16日,记者见到她时,面前的老人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穿一件深绿色上衣,朴素如大别山中的一株老树。

  张爱华名列“中国好人榜”,缘于她55年义务守护“红军洞”。“红军洞”里,曾活跃着她一生感佩的革命先辈——被誉为“大别山江姐”的晏春山。

  晏春山已经去世86年,但她的形象在张爱华眼中永远清晰、动人。

  1933年,40岁的女共产党员晏春山被捕。为了逼问出红军游击队的去向,敌人对她用尽酷刑,她始终不屈服。最后,她忍着剧痛,把敌人带到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大花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晏春山跳崖地,距离张爱华的老家新县郭家河乡湾店村大约3公里。跳崖地在山顶,郭家河在山脚。山高路陡,却把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对张爱华来说,这是一条缅怀路。

  晏春山牺牲后,乡亲们找到她的遗体时,发现她头上缺了一大块头皮。“我不敢想象她当年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张爱华感叹,“同为女人,我佩服她,她太坚强了,为了革命事业,命都可以不要!”这种感佩,让她无法抑制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敬仰。

  当1964年一名老干部重返故里,郑重要求张爱华看守好晏春山跳崖地等革命遗址所在区域时,她一口答应。从此,她就一直走在这条路上,从山脚走到山顶,从满头青丝走到白发苍苍,整整走了55年。

  上山时,张爱华总是随身揣着一块毛巾,用来擦拭山顶的纪念碑,并亲切地说是“给老首长擦擦脸”。起初,从山脚到山顶,路陡坡滑,荒草丛生,她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一不留神就会摔下来。张爱华拿把镰刀,边爬边清理杂草和灌木,日久年深,荒山竟被她走出了一条坦途。

  张爱华说,这条路,也是她的感恩路。

  张爱华的父母都是老红军。1947年,张爱华被敌人抓住后扔到河中,高烧不退直至昏厥,醒来时眼前都是戴“五星帽”的人。“是党救了我的命,是党给了我一切。”她说,“守护革命遗址,就是我对党报恩的一种方式。”

  跳崖地附近的山坡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红军洞”。当年,这些洞穴保护着红军战士,留下了不灭的革命火种。张爱华担心“红军洞”遭到破坏,游击队员们找不到“家”;担心烈士纪念碑被雨水冲倒,那些生动的故事和烈士的名字会被人遗忘。所以,55年岁月更替,她一直走在那条通往山顶的路上,倾心守护那些革命的“老蔸蔸”(蔸,指植物的根)。

  这条路,更是张爱华的传承路。

  郭家河乡风光宜人,但跳崖地鸡公寨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大批群众到此瞻仰凭吊,张爱华年年做义务讲解员。她说:“郭家河是将军乡,有3500多名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生命。我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告诉大家新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9月17日,张爱华再次走过那条路,静静站在山顶的纪念碑前。霏霏细雨中,她消瘦的身影、神圣的纪念碑、肃穆的大山、郁郁葱葱的森林,融汇在天地间。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