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白手起家 拼出上千万资产 他却把企业捐给了村集体
更新时间:2019-10-15 14:57:33    来源:大河网

  20世纪90年代初,杜天贞将总资产1200万元的企业捐给了村集体

  20世纪90年代初,杜天贞曾被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一时间名声大噪,是新乡县乃至新乡市著名的典型人物。但之后很多年,他似乎在媒体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

  杜天贞是苦出身,12岁丧母,十七八岁时还穿着奶奶的旧衣服,20岁后开始拉板车运干泥、做泥瓦匠和木匠、跑运输,成了一个当时不多见的个体户。在接受采访时,他常常提起早年的辛苦。

  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杜天贞都是那个时代勤劳致富的典型。在做个体生意成为“万元户”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封头设备,发现商机随后开厂,自此开始了传奇人生。

  企业是他一手创办下来的,他却看得没那么重。在日夜苦战并把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大时,1990年10月1日,他将总资产1200万元的企业捐给了中街村村集体。

  这成为他人生最高潮、最亮眼的一幕。

  一波三折的捐厂风波

  这一壮举至今还让人惊叹。

  杜天贞回忆,1990年初,时任中街村村干部的大哥杜天学回到家后,整天垂头丧气,抱怨说:“村干部真难,不好干啊!”

  为啥难?村里面穷,穷到连五费提留都交不上。看到村民普遍都比较贫困,村集体也有不少难处,杜天贞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怎么才能真正帮助村集体富起来,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呢?”联想到周围一些村镇靠发展集体经济共同致富,他越想越敞亮:光靠个人拿钱给群众办好事儿永远是杯水车薪,要改变村子的面貌,必须得发展集体企业,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想通后,他向大哥提议:“我提供资金、设备、原料和场地,把销路也分给你们,你们来办厂,挣了是村集体的,赔了是我的。”

  其他干部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儿,半信半疑地同意了。但仅仅几个月,新建起的封头厂就破产了。几个村干部找到杜天贞,讪讪地说:“企业还是还给你吧,你的好意心领了,我们弄不好,净丢人……”

  好事儿没办成,杜天贞更愁了。眼看村里又要回到以前的局面,杜天贞索性决定把自己的企业转变成村办企业,然后他说服了企业的另外两位股东。

  消息传开后,一下子炸了锅,村民们议论纷纷,觉得不可思议,“他是不是傻了?白白把大企业捐出去?”有人好心建议:“不如直接拿钱赞助村里,也能落个好名……”也有一些干部以为他是一时冲动。可很多天过去了,杜天贞并没有改口。

  捐1200万元财产图什么

  经过几方评估,杜天贞的企业拥有固定和流动资产合计1200万元,在过渡到村集体名下后,这件事迅速上了媒体头条。

  中组部《组工通讯》专门发文《团结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详细讲述了这一事迹;《中国青年报》以“一个千万富翁的消失”为题、《新华每日电讯》以“共同富裕一面旗”为题、中央电视台7套播出90分钟的专题节目,均详细讲述了他利用这部分资产为村民兴办福利的故事。而《河南日报》等更是大篇幅连载,杜天贞一下子红了。

  “这件事可以说非常轰动,省、市级不少领导都来这儿看,河南省委专门组织全省农村党支部书记来中街村参观学习。”杜天贞回忆,“当时就觉得压力更大了,要更好地做事儿,带着村民们过好日子……”

  即使过去了20多年,现在回想,很多人还觉得不可思议。而接受媒体采访时,杜天贞很少说什么。

  有人直接问:“你到底图啥?图名?”他笑了:“你看我以后,就知道我是不是图名了。”

  有人问:“图利?”他说:“你看我获得了什么利?别人给了什么利?图利的话,我早就只顾自己了。”不满足这些答案,他们随后热衷于分析原因:上世纪80年代,杜天贞在富裕起来不久就经常直接拿钱帮助身边的村民了;买两台拖拉机无偿帮助村民耕地,拉砖盖房;花费近30万元帮村里修葺河道,修路安灯;其他村民干个体企业时,他前后帮忙拿主意……许多事早有端倪。

  2005年后,裴春亮和范海涛分别在裴寨村和南李庄村捐献资产为集体办福利,中街村一些居民觉得很熟悉,“我们这儿早就已经是了。”“那时候想得特别简单,就是觉得自己这么多钱也吃不完、花不完,想着要让身边的村民也能过得好一点,减去一些负担,也算多为村里、多为社会做贡献吧。”在相隔25年后,杜天贞回忆说,“事情其实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复杂,如果当初真想得那么复杂的话,反倒不会捐企业了……”在捐献资产的当年,他被村民推举为中街村村委会主任,并在之后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中街村变了样儿

  对中街村这20多年的变化,杜法金一一道来。

  老照片上,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街村都是土路,门前道路高低起伏,有的甚至相差2米多,村民的宅基地也七高八低,下了雨,村里处处泥洼,人都出不来门,甚至还往屋子里倒灌水,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杜天贞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把全村宅基地都整修成同样的高度,经过平整和硬化后,全村道路一下子齐整了。然后是排查老旧危房,出资帮助村民盖房,“全部修,可不是拣几个。”杜法金纠正说。接下来是解决农田灌溉和居民饮用水问题,村民们再碰到旱季不用愁了。

  “把各项基础设施,危房、路等修缮一遍,其实就是在提高基本的居住、出行等生存条件。”杜法金总结。

  村民杜卫星在中街村生活了30多年,刚好经历了这一波变化。上中学时,他就知道学校的两所教学楼是杜天贞出资盖的,后来又配齐了各种电教器材等现代化设备,给民办教师发工资,给老师发福利,都是杜天贞掏的腰包。

  1997年,杜卫星考入新乡县高中,村集体奖励他500元;2001年考入大学后,村集体又奖励他们家3000元。20多年来,像杜卫星一样的大学生在村里有近百名。

  回到中街村后,杜卫星在小冀镇做起了个体生意,但多年来,除了村民应缴的各项费用由村集体代缴外,每年年终时,他还分得数百元的企业红利,而包括耕地和生活用的电费也一直由村集体承担。

  20多年来,杜天贞究竟投了多少钱用于村子的福利建设,没有人统计过。

  “像贫困户、残疾人、长年卧病在床的、低收入或没收入的,他在一一看望后,该留钱留钱,该办低保办低保。”杜法金介绍,2001年,杜天贞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残疾人福利工厂,安排残疾人就业。起初有100多个残疾人,现在还有40多人。

  2010年后,早些年兴建的第一批自来水、污水管网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

  对这些福利,不少村民习以为常,“都是杜天贞书记免费提供的。”但回忆时又觉得说不完,“要说的太多了。”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白手起家 拼出上千万资产 他却把企业捐给了村集体
2019-10-15 14:57:33    来源:大河网

  20世纪90年代初,杜天贞将总资产1200万元的企业捐给了村集体

  20世纪90年代初,杜天贞曾被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一时间名声大噪,是新乡县乃至新乡市著名的典型人物。但之后很多年,他似乎在媒体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

  杜天贞是苦出身,12岁丧母,十七八岁时还穿着奶奶的旧衣服,20岁后开始拉板车运干泥、做泥瓦匠和木匠、跑运输,成了一个当时不多见的个体户。在接受采访时,他常常提起早年的辛苦。

  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杜天贞都是那个时代勤劳致富的典型。在做个体生意成为“万元户”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封头设备,发现商机随后开厂,自此开始了传奇人生。

  企业是他一手创办下来的,他却看得没那么重。在日夜苦战并把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大时,1990年10月1日,他将总资产1200万元的企业捐给了中街村村集体。

  这成为他人生最高潮、最亮眼的一幕。

  一波三折的捐厂风波

  这一壮举至今还让人惊叹。

  杜天贞回忆,1990年初,时任中街村村干部的大哥杜天学回到家后,整天垂头丧气,抱怨说:“村干部真难,不好干啊!”

  为啥难?村里面穷,穷到连五费提留都交不上。看到村民普遍都比较贫困,村集体也有不少难处,杜天贞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怎么才能真正帮助村集体富起来,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呢?”联想到周围一些村镇靠发展集体经济共同致富,他越想越敞亮:光靠个人拿钱给群众办好事儿永远是杯水车薪,要改变村子的面貌,必须得发展集体企业,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想通后,他向大哥提议:“我提供资金、设备、原料和场地,把销路也分给你们,你们来办厂,挣了是村集体的,赔了是我的。”

  其他干部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儿,半信半疑地同意了。但仅仅几个月,新建起的封头厂就破产了。几个村干部找到杜天贞,讪讪地说:“企业还是还给你吧,你的好意心领了,我们弄不好,净丢人……”

  好事儿没办成,杜天贞更愁了。眼看村里又要回到以前的局面,杜天贞索性决定把自己的企业转变成村办企业,然后他说服了企业的另外两位股东。

  消息传开后,一下子炸了锅,村民们议论纷纷,觉得不可思议,“他是不是傻了?白白把大企业捐出去?”有人好心建议:“不如直接拿钱赞助村里,也能落个好名……”也有一些干部以为他是一时冲动。可很多天过去了,杜天贞并没有改口。

  捐1200万元财产图什么

  经过几方评估,杜天贞的企业拥有固定和流动资产合计1200万元,在过渡到村集体名下后,这件事迅速上了媒体头条。

  中组部《组工通讯》专门发文《团结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详细讲述了这一事迹;《中国青年报》以“一个千万富翁的消失”为题、《新华每日电讯》以“共同富裕一面旗”为题、中央电视台7套播出90分钟的专题节目,均详细讲述了他利用这部分资产为村民兴办福利的故事。而《河南日报》等更是大篇幅连载,杜天贞一下子红了。

  “这件事可以说非常轰动,省、市级不少领导都来这儿看,河南省委专门组织全省农村党支部书记来中街村参观学习。”杜天贞回忆,“当时就觉得压力更大了,要更好地做事儿,带着村民们过好日子……”

  即使过去了20多年,现在回想,很多人还觉得不可思议。而接受媒体采访时,杜天贞很少说什么。

  有人直接问:“你到底图啥?图名?”他笑了:“你看我以后,就知道我是不是图名了。”

  有人问:“图利?”他说:“你看我获得了什么利?别人给了什么利?图利的话,我早就只顾自己了。”不满足这些答案,他们随后热衷于分析原因:上世纪80年代,杜天贞在富裕起来不久就经常直接拿钱帮助身边的村民了;买两台拖拉机无偿帮助村民耕地,拉砖盖房;花费近30万元帮村里修葺河道,修路安灯;其他村民干个体企业时,他前后帮忙拿主意……许多事早有端倪。

  2005年后,裴春亮和范海涛分别在裴寨村和南李庄村捐献资产为集体办福利,中街村一些居民觉得很熟悉,“我们这儿早就已经是了。”“那时候想得特别简单,就是觉得自己这么多钱也吃不完、花不完,想着要让身边的村民也能过得好一点,减去一些负担,也算多为村里、多为社会做贡献吧。”在相隔25年后,杜天贞回忆说,“事情其实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复杂,如果当初真想得那么复杂的话,反倒不会捐企业了……”在捐献资产的当年,他被村民推举为中街村村委会主任,并在之后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中街村变了样儿

  对中街村这20多年的变化,杜法金一一道来。

  老照片上,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街村都是土路,门前道路高低起伏,有的甚至相差2米多,村民的宅基地也七高八低,下了雨,村里处处泥洼,人都出不来门,甚至还往屋子里倒灌水,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杜天贞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把全村宅基地都整修成同样的高度,经过平整和硬化后,全村道路一下子齐整了。然后是排查老旧危房,出资帮助村民盖房,“全部修,可不是拣几个。”杜法金纠正说。接下来是解决农田灌溉和居民饮用水问题,村民们再碰到旱季不用愁了。

  “把各项基础设施,危房、路等修缮一遍,其实就是在提高基本的居住、出行等生存条件。”杜法金总结。

  村民杜卫星在中街村生活了30多年,刚好经历了这一波变化。上中学时,他就知道学校的两所教学楼是杜天贞出资盖的,后来又配齐了各种电教器材等现代化设备,给民办教师发工资,给老师发福利,都是杜天贞掏的腰包。

  1997年,杜卫星考入新乡县高中,村集体奖励他500元;2001年考入大学后,村集体又奖励他们家3000元。20多年来,像杜卫星一样的大学生在村里有近百名。

  回到中街村后,杜卫星在小冀镇做起了个体生意,但多年来,除了村民应缴的各项费用由村集体代缴外,每年年终时,他还分得数百元的企业红利,而包括耕地和生活用的电费也一直由村集体承担。

  20多年来,杜天贞究竟投了多少钱用于村子的福利建设,没有人统计过。

  “像贫困户、残疾人、长年卧病在床的、低收入或没收入的,他在一一看望后,该留钱留钱,该办低保办低保。”杜法金介绍,2001年,杜天贞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残疾人福利工厂,安排残疾人就业。起初有100多个残疾人,现在还有40多人。

  2010年后,早些年兴建的第一批自来水、污水管网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

  对这些福利,不少村民习以为常,“都是杜天贞书记免费提供的。”但回忆时又觉得说不完,“要说的太多了。”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