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完善
更新时间:2019-11-4 14:55:54    来源:新华网

  日前,中央农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争取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乡村治理事关国家治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显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内容逐步充实,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自治法治德治结合

  “进村道路已经硬化,今后如何利用好这条路?”“如何整治村内外的各类生产生活垃圾?”在江西赣州定南县天九镇红阳村的一面院墙上,“阳光问政乡间院子会”几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70多名村民在这里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镇、村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当地创新农村协商议事形式,利用“乡间院子会”的形式,提升了群众参与度,增加了村民满意度。

  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文件的主线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说,自治、法治、德治是乡村治理的不同方式。要把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积极搭建多方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基层群众自治实现良性互动。

  实现乡村善治,要综合利用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今年9月,《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全文发布,为进一步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指明了方向。此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作为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基层党组织是关键。目前,全国约有128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500万名农村党员,这是乡村善治最坚实的基础。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说,要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明确每项权力行使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同时建立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形成全程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

  吉林省开展乡村两级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共调整优化村书记343名,提拔使用第一书记474名,召回不胜任的第一书记81名。省市县三级培训轮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5.4万人次。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治理无钱办事问题,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扶贫,重点推广“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等发展模式。

  浙江省充分发挥“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打造集成社会治理各项功能的全科网格,98%以上问题在乡村得到解决。在全省所有乡镇组建“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推动乡镇和部门派驻机构的力量下移。

  建设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乡村治理的重要方面是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旺不旺、乡风好不好。近年来,在一些农村,有悖社会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各地探索解决之道,倡导发展优秀传统,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广西厚植乡村德治土壤,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强化以文化人、以文养德。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文明创建行动,打造1420个文明村镇、14.1万家星级文明户。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在94%的行政村建立了“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赌会),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群众参与以德治村的积极性。

  目前,全国许多乡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在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看来,源于乡土社会的村规民约一直是传统的农村治理基本规范。村规民约逐渐转化为农民与集体、他人之间利益调整的重要依据。今后要将指导规范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及时纠正村规民约中带有歧视性和违法的内容,发挥好其在弘扬公序良俗方面的积极作用。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完善
2019-11-4 14:55:54    来源:新华网

  日前,中央农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争取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乡村治理事关国家治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显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内容逐步充实,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自治法治德治结合

  “进村道路已经硬化,今后如何利用好这条路?”“如何整治村内外的各类生产生活垃圾?”在江西赣州定南县天九镇红阳村的一面院墙上,“阳光问政乡间院子会”几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70多名村民在这里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镇、村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当地创新农村协商议事形式,利用“乡间院子会”的形式,提升了群众参与度,增加了村民满意度。

  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文件的主线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说,自治、法治、德治是乡村治理的不同方式。要把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积极搭建多方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基层群众自治实现良性互动。

  实现乡村善治,要综合利用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今年9月,《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全文发布,为进一步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指明了方向。此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作为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基层党组织是关键。目前,全国约有128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500万名农村党员,这是乡村善治最坚实的基础。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说,要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明确每项权力行使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同时建立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形成全程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

  吉林省开展乡村两级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共调整优化村书记343名,提拔使用第一书记474名,召回不胜任的第一书记81名。省市县三级培训轮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5.4万人次。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治理无钱办事问题,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扶贫,重点推广“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等发展模式。

  浙江省充分发挥“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打造集成社会治理各项功能的全科网格,98%以上问题在乡村得到解决。在全省所有乡镇组建“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推动乡镇和部门派驻机构的力量下移。

  建设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乡村治理的重要方面是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旺不旺、乡风好不好。近年来,在一些农村,有悖社会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各地探索解决之道,倡导发展优秀传统,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广西厚植乡村德治土壤,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强化以文化人、以文养德。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文明创建行动,打造1420个文明村镇、14.1万家星级文明户。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在94%的行政村建立了“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赌会),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群众参与以德治村的积极性。

  目前,全国许多乡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在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看来,源于乡土社会的村规民约一直是传统的农村治理基本规范。村规民约逐渐转化为农民与集体、他人之间利益调整的重要依据。今后要将指导规范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及时纠正村规民约中带有歧视性和违法的内容,发挥好其在弘扬公序良俗方面的积极作用。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