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探访“中华第一龙” 感受“华夏龙都”气韵
更新时间:2023-2-20 19:51:07    来源:大河网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张雨晴):2月19日下午,“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探访“中华第一龙”,感受“华夏龙都”气韵。

【原创】【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6500年前的星空图是什么模样?“中华第一龙”给你答案_fororder_图片14

戚城文物景区东阙门 摄影 张雨晴

  据了解,戚城文物景区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建设而成,占地760余亩,2004年1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原创】【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6500年前的星空图是什么模样?“中华第一龙”给你答案_fororder_图片16

“中华第一龙“展厅 摄影 张雨晴

  进入戚城文物景区的“中华第一龙”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蚌塑龙虎图。墓主人两侧摆塑龙虎造型,西侧的虎,张口露齿,四肢交替作行走状,兽中之王的威风神态毕现;东侧的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似遨游苍穹。蚌塑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头、爪、尾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专家学者通过对出土蚌壳进行碳十四测定,确定其距今约6500多年。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年代较早、形制较为完备的龙艺术形象,专家学者把它誉为“中华第一龙”。

  据戚城文物景区讲解员管亚奇介绍,正是因为“中华第一龙”的出土,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决定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

【原创】【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6500年前的星空图是什么模样?“中华第一龙”给你答案_fororder_图片17

会盟台 摄影 张雨晴

  除了“中华第一龙”,经考古发掘,戚城文物景区地下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层。它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着濮阳历史的烟云,记载着濮阳岁月的沧桑。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探访“中华第一龙” 感受“华夏龙都”气韵
2023-2-20 19:51:07    来源:大河网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张雨晴):2月19日下午,“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探访“中华第一龙”,感受“华夏龙都”气韵。

【原创】【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6500年前的星空图是什么模样?“中华第一龙”给你答案_fororder_图片14

戚城文物景区东阙门 摄影 张雨晴

  据了解,戚城文物景区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建设而成,占地760余亩,2004年1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原创】【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6500年前的星空图是什么模样?“中华第一龙”给你答案_fororder_图片16

“中华第一龙“展厅 摄影 张雨晴

  进入戚城文物景区的“中华第一龙”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蚌塑龙虎图。墓主人两侧摆塑龙虎造型,西侧的虎,张口露齿,四肢交替作行走状,兽中之王的威风神态毕现;东侧的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似遨游苍穹。蚌塑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头、爪、尾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专家学者通过对出土蚌壳进行碳十四测定,确定其距今约6500多年。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年代较早、形制较为完备的龙艺术形象,专家学者把它誉为“中华第一龙”。

  据戚城文物景区讲解员管亚奇介绍,正是因为“中华第一龙”的出土,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决定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

【原创】【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6500年前的星空图是什么模样?“中华第一龙”给你答案_fororder_图片17

会盟台 摄影 张雨晴

  除了“中华第一龙”,经考古发掘,戚城文物景区地下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层。它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着濮阳历史的烟云,记载着濮阳岁月的沧桑。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