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在汤阴县伏道镇北里于村,村南头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里,“藏”着一家已经开了18年的理发店。
18年了,1元理发,从未涨价。
8月11日,记者来到这家理发店,见到了店主暴香英。今年40岁的她,一米六的个头,话不多,一手拿剃刀,一手拿梳子,干起活儿来麻利又认真。
“我是本村人,开这小店就是为村里和邻近的老百姓服务的,房子是自家弟弟的,也不收租金。”暴香英坦率地说。
走进这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屋子,记者看到,理发台面简单,但所需的工具和用品却一样不少。一个塑料储水箱加上一个简易水池,便代替了城里理发店的洗头床,而紧挨门口的长条椅子上坐满了排队等待理发的老人。
“好多年,俺跟老伴都在她这儿理发。她手脚麻利,待人热情。”北里于村村民暴振国告诉记者,不光是本村人来这儿理发,方圆几里的老人都来。
“老人们早上起得早,为了不让大家扑空,我一般7点就开门了,忙到没人的时候再关门。”暴香英说,日常情况下,一天接待三四十名客人,“每年春节前一段时间,是最忙的,一天得上百人来理发呢!”
暴香英回忆,早些年,表妹在外学了理发手艺,回村开了这家理发店,她就在店里帮忙,跟着学习。后来,表妹嫁到邻村,她便顺手接下店里的生意。
“我母亲去世得早,十年前父亲也病故了。多年来,乡里乡亲们没少帮衬,我内心很感恩,也想着回报大家。”暴香英说,自2005年接手理发店以来,一律收费1元,从没涨过价。
“1元理发”,口口相传。70多岁的李长安老人,家住十公里外的瓦岗乡瓦岗村,他是“1元理发店”的常客之一。“到别的地方理发最少都得十块钱,听人家说这儿只收一块钱,俺就打听着过来了。一转眼,已经在这儿坚持理发十几年了。”李长安老人说。
“常常有人劝我把费用涨一涨,哪怕涨得少一点,但我还是坚持1元理发。咱也不图啥,能顾着自家的日常开支就行,挣多少钱算是多呢?我在村里开店,来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家手头并不宽裕,能尽我所能让老百姓少花点儿钱,我心里也高兴。”暴香英朴实地说。
采访结束,记者走出“1元理发店”,只见小院里的自行车、三轮车塞得满满当当,仍然有人进进出出……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在汤阴县伏道镇北里于村,村南头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里,“藏”着一家已经开了18年的理发店。
18年了,1元理发,从未涨价。
8月11日,记者来到这家理发店,见到了店主暴香英。今年40岁的她,一米六的个头,话不多,一手拿剃刀,一手拿梳子,干起活儿来麻利又认真。
“我是本村人,开这小店就是为村里和邻近的老百姓服务的,房子是自家弟弟的,也不收租金。”暴香英坦率地说。
走进这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屋子,记者看到,理发台面简单,但所需的工具和用品却一样不少。一个塑料储水箱加上一个简易水池,便代替了城里理发店的洗头床,而紧挨门口的长条椅子上坐满了排队等待理发的老人。
“好多年,俺跟老伴都在她这儿理发。她手脚麻利,待人热情。”北里于村村民暴振国告诉记者,不光是本村人来这儿理发,方圆几里的老人都来。
“老人们早上起得早,为了不让大家扑空,我一般7点就开门了,忙到没人的时候再关门。”暴香英说,日常情况下,一天接待三四十名客人,“每年春节前一段时间,是最忙的,一天得上百人来理发呢!”
暴香英回忆,早些年,表妹在外学了理发手艺,回村开了这家理发店,她就在店里帮忙,跟着学习。后来,表妹嫁到邻村,她便顺手接下店里的生意。
“我母亲去世得早,十年前父亲也病故了。多年来,乡里乡亲们没少帮衬,我内心很感恩,也想着回报大家。”暴香英说,自2005年接手理发店以来,一律收费1元,从没涨过价。
“1元理发”,口口相传。70多岁的李长安老人,家住十公里外的瓦岗乡瓦岗村,他是“1元理发店”的常客之一。“到别的地方理发最少都得十块钱,听人家说这儿只收一块钱,俺就打听着过来了。一转眼,已经在这儿坚持理发十几年了。”李长安老人说。
“常常有人劝我把费用涨一涨,哪怕涨得少一点,但我还是坚持1元理发。咱也不图啥,能顾着自家的日常开支就行,挣多少钱算是多呢?我在村里开店,来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家手头并不宽裕,能尽我所能让老百姓少花点儿钱,我心里也高兴。”暴香英朴实地说。
采访结束,记者走出“1元理发店”,只见小院里的自行车、三轮车塞得满满当当,仍然有人进进出出……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