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数字化赋能 甲骨文焕发新光彩 | 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
    更新时间:2023-9-16 21:22:06    来源: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河南借助数字化技术,持续推进甲骨文物保护、传承,使古老文字焕发新机。

    大象新闻记者 孔繁莉:在文字博物馆里,这一款互动式体验式的游戏呢,可以让大家很快地拼出一块甲骨,并且得知它上面的完整信息,从而了解这片甲骨当年背后的一段历史故事。这款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则能让人随时学习甲骨文、参加挑战赛、360度全景观察甲骨片和它上面的裂痕。

    新技术,融入新创意。枯燥的甲骨文在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的手中,变得妙趣横生。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永革:我们已经把了不起的小程序,延伸到了小学的课堂上。就是老师会在PPT里面插入我们的小程序的动画、视频,让中小学生也能看到有趣的甲骨文。

    这家坐落在安阳师范学院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的工作其实是通过研发人工智能新技术助力甲骨文的研究、保护与传承。记者来到这里时,计算机正代替人工进行甲骨碎片的智能拼合。

    甲骨文实验室字形识别与分析研究室主任  博士  张展:这个是程序在做甲骨碎片边缘的匹配拼接,看一下,它的位置在移动,它的距离也在变化。

    记者:它是边缘有相似度的甲骨找出来,然后对接在一起?

    张展:对,大概两分钟就可以找到。它给我们筛选了几种可能性,大概从1500片左右,筛选出300多片。

    计算机筛选后,张展博士对拼出的骨片进行第二步验证,根据颜色、甲骨文的书写方式,内容等,从300多片里面选择出最匹配的。

    甲骨文实验室字形识别与分析研究室主任  博士   张展:大概都会在前十个或前五十个范围之内,就可以找到一组匹配的。

    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实验室研发的这款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已经成功缀合了44组甲骨碎片,数量在全国排第一位,许多历史片段得以重见天日。

    甲骨文实验室字形识别与分析研究室主任  博士   张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大概有16万碎片,它记载了大量的商朝的信息,用手去拼接去对,工作量太大,我们(这个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它的拼接的一个效率。

    包含缀合技术在内,眼下,甲骨三维立体录入,甲骨文智能识别等一系列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甲骨文研究中许多人工无法解决的各类难题。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实验室历时八年于2019年推出的世界第一款免费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这一平台收录了全球最齐全、最权威的甲骨文著录库、文献库、字形库,为一步步进行甲骨文物研究和保护赋能。

    这是一款由李邦博士刚研发成功的“以字搜图”技术,随意输入一个甲骨文,就可以很快从143万个字形中找到这个字的全部写法和最原始的所有甲骨拓片,破解了甲骨文智能检索识别的难题。这项技术未来将用在殷契文渊上。

    甲骨文实验室大数据分析研究室主任  博士   李邦:这个字形的这个智能检索算法,未来还会脱离甲骨文的范畴去跨时代地去匹配其他时期的字形,帮助专家去梳理文字演变的脉络。

    当前已经出土的甲骨分布在全世界十六个国家。下一步,实验室还将加快实施全球甲骨数字化回归计划,在科技的加持下,更好地守护传承甲骨文,推动甲骨文研究不断地揭开中华文明的密码。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数字化赋能 甲骨文焕发新光彩 | 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
    2023-9-16 21:22:06    来源: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河南借助数字化技术,持续推进甲骨文物保护、传承,使古老文字焕发新机。

    大象新闻记者 孔繁莉:在文字博物馆里,这一款互动式体验式的游戏呢,可以让大家很快地拼出一块甲骨,并且得知它上面的完整信息,从而了解这片甲骨当年背后的一段历史故事。这款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则能让人随时学习甲骨文、参加挑战赛、360度全景观察甲骨片和它上面的裂痕。

    新技术,融入新创意。枯燥的甲骨文在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的手中,变得妙趣横生。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永革:我们已经把了不起的小程序,延伸到了小学的课堂上。就是老师会在PPT里面插入我们的小程序的动画、视频,让中小学生也能看到有趣的甲骨文。

    这家坐落在安阳师范学院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的工作其实是通过研发人工智能新技术助力甲骨文的研究、保护与传承。记者来到这里时,计算机正代替人工进行甲骨碎片的智能拼合。

    甲骨文实验室字形识别与分析研究室主任  博士  张展:这个是程序在做甲骨碎片边缘的匹配拼接,看一下,它的位置在移动,它的距离也在变化。

    记者:它是边缘有相似度的甲骨找出来,然后对接在一起?

    张展:对,大概两分钟就可以找到。它给我们筛选了几种可能性,大概从1500片左右,筛选出300多片。

    计算机筛选后,张展博士对拼出的骨片进行第二步验证,根据颜色、甲骨文的书写方式,内容等,从300多片里面选择出最匹配的。

    甲骨文实验室字形识别与分析研究室主任  博士   张展:大概都会在前十个或前五十个范围之内,就可以找到一组匹配的。

    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实验室研发的这款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已经成功缀合了44组甲骨碎片,数量在全国排第一位,许多历史片段得以重见天日。

    甲骨文实验室字形识别与分析研究室主任  博士   张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大概有16万碎片,它记载了大量的商朝的信息,用手去拼接去对,工作量太大,我们(这个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它的拼接的一个效率。

    包含缀合技术在内,眼下,甲骨三维立体录入,甲骨文智能识别等一系列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甲骨文研究中许多人工无法解决的各类难题。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实验室历时八年于2019年推出的世界第一款免费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这一平台收录了全球最齐全、最权威的甲骨文著录库、文献库、字形库,为一步步进行甲骨文物研究和保护赋能。

    这是一款由李邦博士刚研发成功的“以字搜图”技术,随意输入一个甲骨文,就可以很快从143万个字形中找到这个字的全部写法和最原始的所有甲骨拓片,破解了甲骨文智能检索识别的难题。这项技术未来将用在殷契文渊上。

    甲骨文实验室大数据分析研究室主任  博士   李邦:这个字形的这个智能检索算法,未来还会脱离甲骨文的范畴去跨时代地去匹配其他时期的字形,帮助专家去梳理文字演变的脉络。

    当前已经出土的甲骨分布在全世界十六个国家。下一步,实验室还将加快实施全球甲骨数字化回归计划,在科技的加持下,更好地守护传承甲骨文,推动甲骨文研究不断地揭开中华文明的密码。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