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洛阳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更新时间:2023-10-11 8:34:28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游客在隋唐洛阳城明堂前观看古装演艺。隋唐洛阳城景区供图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本报通讯员 周亚伟

  在龙门石窟,千龛亮起,游客云集,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让人沉醉;在洛邑古城,黛瓦楼阁,古色古香,游人身穿汉服打卡拍照;在老君山,峰峦叠嶂,景色万千,游客陶醉山水间……

  根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的信息,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洛阳市累计接待游客879.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05亿元,按照可比口径,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97%和9.97%,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2.67%和181.38%。

  新文旅点燃古都“双节”假期,从各景区游客接待情况看,中秋国庆假期,龙门石窟累计接待游客43.6万人次,洛邑古城累计接待游客41.7万人次,隋唐洛阳城累计接待游客28.8万人次,白马寺累计接待游客27万人次,老君山累计接待游客13.6万人次。

  穿上汉服“梦回大唐”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餐饮、出行、景点门票、住宿等消费势能强劲。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6天,洛阳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旅游消费订单量位居全国前十、全省第一。

  来洛阳怎能不穿一次汉服“梦回大唐”?在大众点评上,洛阳“汉服妆造”的搜索量同比上涨50倍。

  同时,河洛文化节恰逢中秋国庆假期,洛阳聚焦“新文旅新体验新消费”,举办第六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汉服时尚设计周、《穿越唐朝》等研学活动、东方博物馆之都系列活动、“河洛金秋韵醉美乡村游”县区联动活动,旅游景区也开展沉浸式演出、全城NPC互动等活动,活动丰富多彩,聚客效应明显。

  “夜游”添彩假日市场

  9月29日至10月6日,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关林等持续迎来客流高峰。多家博物馆的预约参观名额提前两天就显示“已约满”,每天早上开馆前,等候入场的游客就已排起长龙。

  为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从10月4日起,关林景区、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等纷纷延长开放时间3个至4个小时。“夜游模式”的开启,让不少游客弥补了白天未预约成功的遗憾,赢得群众好评。

  城里城外,游人如织,古都洛阳夜游新场景火爆出圈。洛邑古城、老城十字街、广州市场步行街、西工小街等特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策划举办汉服秀、美食节等活动,推动夜间文旅经济“越夜越精彩”。

  “文旅大餐”全民尽享

  周边游、近郊游成主流。文博场馆、公园商圈、户外露营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备受本地及洛阳周边游客青睐。万安山旅游度假区举行“金秋遇国庆,万安健康行”系列活动,河洛大鼓、豫剧、川剧变脸、小丑互动等表演深受游客喜爱;栾川县举办“栾川豆腐”非遗文化大集等活动,吸引游客“打卡”。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市级公共文化场馆持续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开展阅读、剪纸、绘画、舞蹈、器乐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中秋国庆假期,洛阳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入馆人数19万余人次,各级文化馆入馆人数1.2万余人次。

  惠民政策吸引游客。中秋国庆假期,“乘飞机免门票游洛阳”等文旅惠民政策持续实施,拉动假日文旅消费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洛阳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通过丰富消费新业态及产品供给,营造多元化、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开展露营、电竞、汉服展演等年轻化的主题活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表示,下一步,洛阳将持续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遵循新文旅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更好满足游客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建设全国沉浸式旅游目的地。

文章编辑:李润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洛阳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2023-10-11 8:34:28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游客在隋唐洛阳城明堂前观看古装演艺。隋唐洛阳城景区供图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本报通讯员 周亚伟

      在龙门石窟,千龛亮起,游客云集,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让人沉醉;在洛邑古城,黛瓦楼阁,古色古香,游人身穿汉服打卡拍照;在老君山,峰峦叠嶂,景色万千,游客陶醉山水间……

      根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的信息,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洛阳市累计接待游客879.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05亿元,按照可比口径,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97%和9.97%,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2.67%和181.38%。

      新文旅点燃古都“双节”假期,从各景区游客接待情况看,中秋国庆假期,龙门石窟累计接待游客43.6万人次,洛邑古城累计接待游客41.7万人次,隋唐洛阳城累计接待游客28.8万人次,白马寺累计接待游客27万人次,老君山累计接待游客13.6万人次。

      穿上汉服“梦回大唐”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餐饮、出行、景点门票、住宿等消费势能强劲。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6天,洛阳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旅游消费订单量位居全国前十、全省第一。

      来洛阳怎能不穿一次汉服“梦回大唐”?在大众点评上,洛阳“汉服妆造”的搜索量同比上涨50倍。

      同时,河洛文化节恰逢中秋国庆假期,洛阳聚焦“新文旅新体验新消费”,举办第六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汉服时尚设计周、《穿越唐朝》等研学活动、东方博物馆之都系列活动、“河洛金秋韵醉美乡村游”县区联动活动,旅游景区也开展沉浸式演出、全城NPC互动等活动,活动丰富多彩,聚客效应明显。

      “夜游”添彩假日市场

      9月29日至10月6日,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关林等持续迎来客流高峰。多家博物馆的预约参观名额提前两天就显示“已约满”,每天早上开馆前,等候入场的游客就已排起长龙。

      为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从10月4日起,关林景区、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等纷纷延长开放时间3个至4个小时。“夜游模式”的开启,让不少游客弥补了白天未预约成功的遗憾,赢得群众好评。

      城里城外,游人如织,古都洛阳夜游新场景火爆出圈。洛邑古城、老城十字街、广州市场步行街、西工小街等特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策划举办汉服秀、美食节等活动,推动夜间文旅经济“越夜越精彩”。

      “文旅大餐”全民尽享

      周边游、近郊游成主流。文博场馆、公园商圈、户外露营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备受本地及洛阳周边游客青睐。万安山旅游度假区举行“金秋遇国庆,万安健康行”系列活动,河洛大鼓、豫剧、川剧变脸、小丑互动等表演深受游客喜爱;栾川县举办“栾川豆腐”非遗文化大集等活动,吸引游客“打卡”。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市级公共文化场馆持续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开展阅读、剪纸、绘画、舞蹈、器乐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中秋国庆假期,洛阳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入馆人数19万余人次,各级文化馆入馆人数1.2万余人次。

      惠民政策吸引游客。中秋国庆假期,“乘飞机免门票游洛阳”等文旅惠民政策持续实施,拉动假日文旅消费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洛阳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通过丰富消费新业态及产品供给,营造多元化、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开展露营、电竞、汉服展演等年轻化的主题活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表示,下一步,洛阳将持续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遵循新文旅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更好满足游客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建设全国沉浸式旅游目的地。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