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保险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微视频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学深杭 促创新 > 正文

学深杭 促创新

绍兴经验之生态建设篇
美丽绍兴: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更新时间:2017-5-2 10:17:39    来源:焦作日报

 

  核心提示

  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内河纵横交错,全长12公里的河道环绕老城,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千年古邑”。近年来,绍兴市大力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和市委、市政府“重构产业、重建水城”的战略部署,全力实施“清水工程”,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截污纳管改造和印染企业转型升级,使水系、水质、水岸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多年来,绍兴通过全民植树、封山育林、湿地建设等措施,绿化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截至去年年底,该市共有林地70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7.01%,森林面积6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6%。绍兴人可以自豪地说,该市一半以上面积都被森林覆盖。

  绍兴是江南水乡,是全国著名的“万桥之乡”,自然生态良好。这里名人辈出,先贤遗迹星罗棋布,在8.3平方公里的古城内有周恩来祖居、鲁迅故居及祖居、青藤书屋、沈园等各级文保单位73处,被世人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当前,一个全新大绍兴的格局正在形成。”绍兴市上虞区政府干部王水堂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绍兴人也享受到了丰厚的“绿色福利”,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A

  “五水共治”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水,是绍兴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元素。绍兴伴水而生、因水而兴,生态资源禀赋良好,水赋予了这座城市活力和灵魂。近年来,绍兴生态环境虽明显改善,但优良生态环境供给不足仍是其突出短板。在绍兴,高度发达的印染业一度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当地自然风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近年来,绍兴市实施“五水共治”,决心对全市大小湖泊、沟水河渠进行彻底整治。早在2007年,绍兴就在全市开展了名为“清水工程”的治水大战,初步控制了水污染态势。2013年年底,浙江省吹响了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核心的“五水共治”集结号。在此基础上,绍兴确定了“重构产业、重建水城”的战略决策,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铁拳治水专项整治行动。

  2013年年底,绍兴综合施策,实施“重建水城”战略。从源头整治,绍兴市决心关停所有印染行业不符合排放要求的工厂,控制污染源;为保证水质,相关部门把绍兴所有的河道、水库淤泥都进行了彻底清理。柯桥区通过“停产整治一批、整改提升一批、集聚一批”,使印染业从中低端迈上了中高端,这正是柯桥区以治水促使印染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体现。

  同时,绍兴践行“五水共治”专项述职制度,建立治水重点难点问题领导领办制度,落实任务书、责任制、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坚持执行“河长制”管理,发动全市5000余名“河长”共同管水。2016年9月,绍兴的四级“河长”在工作中全面使用“河长通”APP,及时将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相关信息上传,方便上下级联络,及时处理问题。

  2016年1月至8月,绍兴70个市控断面功能区达标率提升至75%以上,其中曹娥江、浦阳江两大流域干流水质全线达到Ⅲ类水以上标准。在“五水共治”中,绍兴为百姓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随后,绍兴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的目标;今年1月3日,绍兴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再次提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绍兴人认定,凡是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都要坚定不移地做,凡是有悖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都要坚定不移地改。

  从专项整治到综合施治,从攻坚战到持久战,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动作”,绍兴的硬仗一场接着一场,攻坚一次接着一次。而今,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古城山水画卷,在绍兴渐次展开。

  B

  思路转换,打造绿色生态经济

  “把现代元素融入绍兴的城市发展,从自然景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方面赋予绍兴水城新内含。”绍兴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说。

  3月18日,吼山桃花节在春雨中拉开大幕。“都说春天的吼山是‘景中有春,春中有景’,而最美的景,就是那一抹粉色。”吼山风景区负责人施海军说。

  在会稽山景区,“半亩花田”中的郁金香朱唇吐红,笑靥绽放。该景区的郁金香花卉节从3月10日一直持续到4月9日。此外,宛委山的150余亩樱花、上虞杭州湾“海上花田”的花儿也竞相开放。

  小花卉带动大产业。在大禹陵、吼山、大香林等景区,每逢花季,每天的游客量都能超过万人次。特别是大香林景区,通过扩建扩容,全力打造香林花雨大景区,成了绍兴市发展“赏花经济”的典型样本。

  水街壹号文创园于4月7日正式开园。文创园内,一幢幢尽显江南风貌、与鉴湖景观融为一体的古朴建筑引人入胜。这些建筑由中国首位荣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大师王澍设计,他巧借老桥、湖水、石板路等绍兴元素,设计园林景观建筑,使行走在这里的人们犹如置身画中。

  水资源,为水街壹号注入了无限魅力。如今,绍兴借助水资源已经将水街壹号打造成了绍兴文创园的标杆工程。“水街壹号是上海纺织集团走出上海建设的第一个项目。目前,这里的招商情况相当不错,已有33家企业入驻,出租率超过70%。”绍兴水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纺织集团派驻绍兴的“操盘手”金伟东说。

  C

  创优生态,千年古邑造福人民

  水生态的治理,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带来了观念的转变和巨大的商机。为做好“水文章”,助力大发展,绍兴市决心把城市文物遗迹与水生态资源整合,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绍兴人游绍兴”有这样一条规定:本地居民凭身份证到任何一个景点游玩都免门票。过去,鲁迅故居每年的门票收入达数千万元,现在对市民免费开放。羊山公园收了20年门票,今年3月份正式推倒围墙,免费对外开放。府山公园是绍兴市的核心景区,那里参天古树蓊蓊郁郁,石径小道弯弯曲曲,时而云雾缭绕,时而细雨霏霏。府山因形状若卧龙,又名卧龙山,山上有亭台楼阁、古砖残碑,历史文化厚重,这样优美的景区如今也免费对外开放。

  穿行在绍兴市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处处可见绿树、青草与鲜花,自然生态与都市气息有机融合,更增添了江南水乡的温馨浪漫情怀。

  鉴湖是绍兴人的母亲河,分为东鉴湖、西鉴湖。然而,时过境迁,鉴湖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旖旎风光不再,文物古迹湮废,让人扼腕叹息。从2009年开始,绍兴市大力实施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如今,古老的水域再现青春与活力,人们又见到了往日诗情画意的旖旎风光。

  生态福利能增强百姓的获得感。目前,绍兴市的各项水整治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绍兴人并没有停止治水的脚步。4月15日,首届全国水处理与回用学术会议在绍兴召开,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环境科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水环境治理新模式,并为绍兴治水提供智力支持。

  “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绝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绍兴人把未来5年“生态绍兴”的建设目标,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位置。

  记者手记

  生态文明建设,是照射城市文明的镜子,也是衡量地域经济发展的尺子。

  绍兴文化氛围浓厚,名胜古迹众多,自然生态良好,是宜居宜业的江南名城。近年来,绍兴壮士断腕,强力整治水污染,坚决关停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凡是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都要坚定不移地做,凡是有悖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都要坚定不移地改”,这种发展理念正体现了绍兴人着力改善生态的决心。如今的绍兴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打造了居民生活的宜居之地、投资客商的财富之地,而且催生了一系列新产业,并使旅游业由过去的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但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意识还需要持续增强,生态建设项目还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焦作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厚重,如果我们能学习绍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治山、治水、治城,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焦作必然能尽早呈现在世人面前。记者 李新和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