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微视频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贯彻落实
更新时间:2018-3-1 9:42:20    来源:贵州日报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主旋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需走向实践,融入学生的方方面面,立足德育规律,营造良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德育的概念和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古往今来,中西方教育家都提出过不同的德育观点,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杜威主张在经验中进行德育。而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由此可见,德育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将教条生搬硬套即可完成的,而是与智育、美育一样,更加需要掌握方法,尊重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辨明是非的一门科学。总的来说,品德发展的规律层面有二:一是品德诸要素的发展,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二是更为重要的,品德发展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即:品德发展是主客体互相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品德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重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的问题。一是正确的思想观念、优秀的榜样树立与践行实际的差距导致的落差。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变迁下,高校学生的校园环境也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现代化高校更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接触到各类社会组织、公益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有调查统计86.7%的大学生都曾经参加过志愿服务或公益活动,其中大多学生了解国家道德建设举措或全国道德模范。但高校平台有限,能够提供的社会公益活动名额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并且学生接触诸如“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高大榜样的渠道主要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电视宣传等,容易让学生有高山仰止而不能至之感,缺乏身边触手可及的榜样模范。学生在践行实际时会获得一定的道德情感的满足,但面对宏大目标遥不可及时便会浅尝辄止。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另一方面,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意愿与影响道德意愿的因素相冲突导致的矛盾。高校学生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特征,道德认知的发展也已经完善。因此都具备对于是非善恶、高尚低俗应有的判断,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意愿,也拥有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反响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但道德建设举措知晓度以及道德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待提高和重视,并由于网络舆论等的多方面影响,对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事件较为敏感,而对于正面宣传和弘扬的正能量则关注较少。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会出现认为所述内容“老生常谈”、认为道德模范事例“脱离实际”甚至产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轻微抵触的情绪。这就更加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有效地融入高校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中,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中,让高校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起到实际的引领作用。

  营造良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予学生发挥道德意愿的机会。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客观的道德要求与学生的道德状态通常处于矛盾之中,当客观道德要求不为学生所接受,就不能构成品德发展的内在矛盾。而当其能为学生所接受、所选择的时候,意图行善却受到客观或主观因素限制或阻碍,也不能完全地形成道德的提升。因此,学校及教师都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校广阔的资源与平台。如多方面联系各类社会公益组织,贴近社会热点话题、新闻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用社交媒体平台融入学生、从细微处倾听学生的想法观点,并适当安排一些贴合热点的交流会、辩论会等等。对于学生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观念宜疏不宜堵,给予学生发挥个人积极作用、帮助他人创造价值的实践机会。真正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条,奉为行为准则。

  运用舆论场,转化同辈压力成为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动力。同辈压力是指同辈人互相比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或因为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因此同辈压力具有经常性、无形性、双向性特征,可能出现正功能也可能出现负功能。由学生朝夕相处的同辈人为切入点,如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等引导校内舆论风尚形成自由公正、开放包容的校园舆论场。鼓励学生敢说敢言、促进教师直面问题,推动同辈压力在学生和教师中形成双向良性循环。如在教师群体中建立学生思政教育绩效评价机制,将教师给学生创造的诸如社会服务实践机会、是否建立科学合理道德评判考量等具体量化予以评定、奖励。而在学生中间进行多方设计,不单纯按成绩来评定“道德标兵”,多发掘后进生、或者有明显错误思想观念者的变化,以科学标准评定校园道德先锋。以此促进同辈群体中的竞争心理,塑造兼容并蓄、民主公正的校风校纪。从校园舆论到师生关系形成嵌套式圆环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细化环绕日常的校园生活环境,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而非照本宣科空谈口号。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成为今后人生中坚持并为之奋斗的一份习惯。使高校真正做到“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为省教育厅“微时代贵州高校思政课教育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组成员)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