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8专题区 > 快乐星期天 > 正文

2018专题区

千年竹林做出新文章
——“市民观察团”探访博爱竹林随访记
更新时间:2019-4-23 15:11:42    来源:焦作日报

  “市民观察团”成员在许良镇西中道村了解赤松茸种植情况。
  记者 王龙卿 摄

  博爱竹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北方古竹园遗存和竹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4月12日下午,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部分热心市民组成“市民观察团”,前往博爱探访竹林保护和竹林经济发展情况。

  当日15时许,“市民观察团”首先来到太行博竹苑。太行博竹苑位于博爱县城西南3公里处,是以北方竹林为风情、竹文化为特色,集休闲、度假、科普、娱乐为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太行博竹苑建于2001年,占地1222亩,其中竹林700余亩,竹子品种丰富,是我国黄河以北竹种最多的竹子专类园、北方最大的竹子基因库和南竹北移驯化基地。其中,黄槽斑竹和两相思竹(对花竹)是博爱特有竹种,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太行博竹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泉组河由东北至西南贯穿全苑,10多个泉眼汩汩流淌着泉水,加上东湖、西湖,竹苑水面达60亩。春风吹起,竹叶沙沙作响,湖中碧波荡漾,顿感沁人心脾。“市民观察团”成员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拍个不停。“夏天泉水冰凉,我小时候经常来这里游泳。”“市民观察团”成员张杰回忆道。

  博爱竹林留下许多历史遗迹。“市民观察团”在许良镇中学戏台看到了乾隆皇帝“竹坞郡”碑。随后,“市民观察团”又来到“竹林七贤亭遗址”碑处。2007年秋,该碑在博爱县月山镇皂角树村南大园竹林中被发现,石碑高约70厘米、宽30多厘米。碑正面书“竹林七贤亭遗址”,落款为“宣统己酉年立”。

  博爱竹林保护有关人员介绍,博爱全县竹林面积为11590.36亩,近80个品种,主要分布在月山镇、许良镇、磨头镇、鸿昌街道的62个行政村和博爱农场,清化镇街道、孝敬镇、金城乡、柏山镇有少量分布。博爱有7个乡土竹种:斑竹、筠竹、甜竹、变竹、黄槽斑竹、两相思竹(对花竹)和罗汉竹。其中,斑竹和筠竹占该县竹林总面积的90%以上;黄槽斑竹和两相思竹(对花竹)是博爱特有竹种。

  博爱把竹子加工成竹器进行销售,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博爱竹器也叫清化竹器,是我国北方竹编的代表,很早就声名远扬,现已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朝年间,有部分竹制品作为贡品送入皇宫;清末民国初期,道清铁路通车,竹产品得到迅猛发展。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博爱有14种竹器参赛。

   博爱的竹业生产,曾经是竹区经济的主要来源,在竹农经济收入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时,竹区村村有加工厂,家家有编织业,90%的农户从事竹子加工。当地曾流传民谣:“一亩园,十亩田。”“不怕粮价涨,只要竹刀响,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竹制品的替代产品增多,竹区群众的收入渠道增多,博爱的竹产业没有了当初的辉煌。但是,博爱依然是我国北部地区较大的原竹和竹货交易市场。竹制品中,部分工艺性较强的多是从南方进货,其他普通竹制品如竹门帘、竹躺椅、竹书架、竹桌椅、竹扫帚、竹架板等为当地制作。如今,博爱每年可生产竹门帘500万挂、竹扫帚200万把、其他竹制品1万余件。

  前两年,博爱成立了竹艺协会,开发了竹胸花、竹发夹、竹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20多个品种,但还未实现批量生产;竹林下试种植赤松茸获得成功,目前已推广近300亩。

  “市民观察团”随后又到博爱县许良镇西中道村的竹园探访。2018年,该村村民常联生、管文杰等成立博爱县志同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30多万元,培育菌种,由博爱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利用竹林种植赤松茸等食用菌,同时开展土鸡、鹅、山羊等养殖。

  许良镇党委书记璩永生说,近两年,许良镇赵后村、机房村、吕店村等利用竹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赤松茸种植,引导贫困户参与其中。目前,该镇的林下赤松茸种植有200亩左右,每亩收入万余元,有30多户贫困户通过自己种植、务工就业、注资分红等方式从中受益,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

  探访中,“市民观察团”成员感触颇深。张杰说,竹林种植潜力大,建议实行销售立体化、流通化,销售队伍独立化,种植管理独立化,积极发展竹林旅游观光。

  市民“市民观察团”成员耿宁娟说,近年来,博爱一直在探索如何保护竹林的路子,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矛盾,但解决好了,既可以保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片竹林,又可以发展竹林经济。西中道村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

(记者 王龙卿 史文生)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