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习俗

  •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 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诗词里的元宵

  • 咏风

     

    [唐] 张祜

    摇摇歌扇举,悄悄舞衣轻。引笛秋临塞,吹沙夜绕城。

    向峰回雁影,出峡送猿声。何似琴中奏,依依别带情。

  •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女冠子 元夕

     

    [宋] 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 解语花·风销绛蜡

     

    [宋] 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咏风

     

    [唐] 张祜

    摇摇歌扇举,悄悄舞衣轻。引笛秋临塞,吹沙夜绕城。

    向峰回雁影,出峡送猿声。何似琴中奏,依依别带情。

  •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女冠子 元夕

     

    [宋] 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 解语花·风销绛蜡

     

    [宋] 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