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 > 正文

健康频道

让更多市民掌握救命技能
——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侧记
更新时间:2019-11-13 9:50:32    来源:焦作日报

  

  马楠在培训中授课。

记者 朱颖江 摄

  10月26日,郑州市某商场内,一名幼儿因食物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就在家长束手无策时,一名女士见状,立即将幼儿放在自己腿上,面部朝下,然后用手推幼儿后背,如此反复几次后,幼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现场紧张的气氛被掌声替代。

  后来,这位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是一名护士,接受过急救技术培训,在此次突发状况中,她使用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让窒息的幼儿转危为安。

  这位护士说的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是什么?这种急救技术可以普及吗?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马楠。

  马楠说,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主要是针对异物堵塞呼吸道时,进行的一种紧急抢救方法,这个方法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因此被命名为“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1974年,海姆里克首先使用这种方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呼吸道而窒息的患者,从此这种方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

  据介绍,急救技术就是旁观者能够使用、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医疗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非创伤性疾病的急救、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需要每一个人掌握。

  “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必要的急救技术,身边的人一旦发生危险状况,就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急救技术,帮助他们脱离危险。”马楠说,为了提高全民急救水平,今年年初以来,该科医护人员通过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对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20余次急救技术培训。

  记者了解到,11月7日下午,马楠和同事到焦作人寿保险公司开展急救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脑出血的急诊急救判断。这3种急救技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用到的。

  “幼儿、老人在吃东西时,最容易发生呛咳,一旦异物堵塞呼吸道,会因无法呼吸导致死亡。此时,只要有人使用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异物,就可以挽救生命。”马楠说,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的物理学原理。

  那么,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如何操作?马楠说,急救者站在患者身后,环抱患者腹部,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迫使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产生450毫升~500毫升的气体,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如何患者是幼儿,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蹬的姿势站稳,然后让患儿趴在自己的大腿上,一只手固定幼儿的胸部,一只手扣幼儿的背部,这样每次冲击可以为气道提供一定的气量,从而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施压完毕后立即放松手臂,然后再重复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除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外,大家还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据统计,70%以上的猝死病例,都是发生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绝大多数人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如果此时,有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或许就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据介绍,如果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在4~6分钟内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并于8分钟内给予进一步治疗,患者存活率为43%;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只有17%;超过10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几乎为零。

  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当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急救者首先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快速确定按压部位,然后将一只手的掌根置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手不离开患者胸壁,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急救者在作胸外按压的同时,要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每作30次胸外按压,给予2次有效人工呼吸。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急救者要不间断地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

  “每一项急救技术都可以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掌握急救技术很有必要。”马楠说。

(记者 朱颖江)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