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今日头条 > 正文

今日头条

废了的“西大井”又火了
更新时间:2020/11/2 9:19:15    来源:焦作日报

  10月30日,中站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迎来了高光时刻:来自北京、河北、江苏、广东、山东、湖北、黑龙江等16个省(市)的330名游客驾驶110辆车来到这里,游览百年工业遗存,品味焦作厚重历史,感受“工业+红色旅游”魅力。

  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迎来的规模最大的自驾游团队,河南王封全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局长王保才自然喜不自禁。

  从荒芜凄凉的废弃厂房,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大井”用了两年多时间实现“蝶变”。

  1919年,英国福公司在中站区开工建设王封矿,世人称其为“西大井”。

  这里,是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矿井,曾创下煤炭开采的辉煌历史,被称为中国煤矿工业发展变迁的“活化石”。

  这里,是95年前焦作煤矿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五卅运动”发起大罢工的地方,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盛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

  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焦作第一个红色人民政权——原焦作矿区人民委员会旧址,焦作红色文化的发源地。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资源枯竭停产封井,这里一度变得杂草丛生、破破烂烂。

  “绝不能一拆了之,要让工业遗存和红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价值,让城市记忆成为城市新的名片,留住城市的‘根’与‘魂’。”“西大井”所在的中站区,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王封实业公司高层对此达成高度一致。

  百废待兴,基础先行。2018年,中站区首先将“西大井”门前的瑞丰路进行改造提升。雨污分流、弱电入地、整修路面、安装路灯……坑洼不平、破烂不堪的瑞丰路很快焕然一新。

  既然认准方向,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王封实业公司将“西大井”作为资源枯竭矿井“退二进三”转型项目,确立了“以旅游为龙头,带动工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方向,走上了利用井架、坑口电厂遗址、铁路专线等老工业元素,逐步建成集红色教育基地、煤矿博物馆、特色商业街、文化创意、医养康养等为一体的A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转型之路。

  今天,“西大井”华丽转身,成为天下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且看:园区有焦作市现存唯一的英式大井井架、英伦工业建筑风格的坑口电厂遗址,还有完整的英式洗煤厂、高耸入云的水塔、近千米长的地下备战铁路;临街景观墙以井下起伏的煤层为背景,墙上镶嵌着铁锹、风钻、废旧矿车车轮、电机齿轮等工业元素,老煤矿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焦作煤矿大罢工》《工人夜校》《矿嫂送温暖》等一批精湛短小的情景剧,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矿工生活,同时在游玩中传承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红色革命精神……

  蝶变重生的“西大井”,让珍贵的工业遗存定格,让煤城人找得回记忆、记得住乡愁,为中站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供新样本、注入新动能。2020年1月13日,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该景区也被命名为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如果说“西大井”是中站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变废为宝的成功典范,那么,龙翔矿山公园则是中站区“变废为景”的又一案例。

  “做梦也想不到,以前这里‘天崩地裂’、尘土飞扬,如今却满目苍翠、山花烂漫。”漫步在龙翔矿山公园,即使当地市民也很难将眼前美景与昔日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联系起来。

  上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原武汉钢铁公司在此地进行黏土矿开采,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山体裸露,形成了大量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对下游工业集聚区和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就是先进生产力!”中站区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通过生态治理,让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彻底蝶变为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公园。

  如今的中站区,城市更新成功的样本还有很多,其中不能不提的是“老城带新城”开发模式。

  2018年6月20日,投资约500亿元的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项目正式签约,拉开了中站区城市全域改造提升的序幕。

  “开发新城见效快、形象好、有政绩。”“好心人”的善意提醒,丝毫没有动摇中站区委、区政府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城市更新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老城带新城’开发模式更加符合中站区实际和群众期待。”

  实施全新开发模式,最紧迫的任务是修路。中站区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大多都是“超期服役”,很多路“补丁摞补丁”,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很快,中站区跟合作方达成一致,有序快速改造城区道路。两年时间,中站区建成区范围内需要改造的背街小巷和主干道全面完成改造,城区旧貌换新颜,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下一步重点项目是片区开发,中站区将坚持老城提升与新城建设同步推进,实现老城繁荣、新城发展!”中站区委书记董红倜说。

记者 杨丽娜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废了的“西大井”又火了
2020/11/2 9:19:15    来源:焦作日报

  10月30日,中站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迎来了高光时刻:来自北京、河北、江苏、广东、山东、湖北、黑龙江等16个省(市)的330名游客驾驶110辆车来到这里,游览百年工业遗存,品味焦作厚重历史,感受“工业+红色旅游”魅力。

  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迎来的规模最大的自驾游团队,河南王封全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局长王保才自然喜不自禁。

  从荒芜凄凉的废弃厂房,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大井”用了两年多时间实现“蝶变”。

  1919年,英国福公司在中站区开工建设王封矿,世人称其为“西大井”。

  这里,是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矿井,曾创下煤炭开采的辉煌历史,被称为中国煤矿工业发展变迁的“活化石”。

  这里,是95年前焦作煤矿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五卅运动”发起大罢工的地方,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盛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

  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焦作第一个红色人民政权——原焦作矿区人民委员会旧址,焦作红色文化的发源地。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资源枯竭停产封井,这里一度变得杂草丛生、破破烂烂。

  “绝不能一拆了之,要让工业遗存和红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价值,让城市记忆成为城市新的名片,留住城市的‘根’与‘魂’。”“西大井”所在的中站区,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王封实业公司高层对此达成高度一致。

  百废待兴,基础先行。2018年,中站区首先将“西大井”门前的瑞丰路进行改造提升。雨污分流、弱电入地、整修路面、安装路灯……坑洼不平、破烂不堪的瑞丰路很快焕然一新。

  既然认准方向,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王封实业公司将“西大井”作为资源枯竭矿井“退二进三”转型项目,确立了“以旅游为龙头,带动工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方向,走上了利用井架、坑口电厂遗址、铁路专线等老工业元素,逐步建成集红色教育基地、煤矿博物馆、特色商业街、文化创意、医养康养等为一体的A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转型之路。

  今天,“西大井”华丽转身,成为天下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且看:园区有焦作市现存唯一的英式大井井架、英伦工业建筑风格的坑口电厂遗址,还有完整的英式洗煤厂、高耸入云的水塔、近千米长的地下备战铁路;临街景观墙以井下起伏的煤层为背景,墙上镶嵌着铁锹、风钻、废旧矿车车轮、电机齿轮等工业元素,老煤矿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焦作煤矿大罢工》《工人夜校》《矿嫂送温暖》等一批精湛短小的情景剧,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矿工生活,同时在游玩中传承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红色革命精神……

  蝶变重生的“西大井”,让珍贵的工业遗存定格,让煤城人找得回记忆、记得住乡愁,为中站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供新样本、注入新动能。2020年1月13日,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该景区也被命名为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如果说“西大井”是中站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变废为宝的成功典范,那么,龙翔矿山公园则是中站区“变废为景”的又一案例。

  “做梦也想不到,以前这里‘天崩地裂’、尘土飞扬,如今却满目苍翠、山花烂漫。”漫步在龙翔矿山公园,即使当地市民也很难将眼前美景与昔日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联系起来。

  上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原武汉钢铁公司在此地进行黏土矿开采,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山体裸露,形成了大量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对下游工业集聚区和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就是先进生产力!”中站区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通过生态治理,让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彻底蝶变为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公园。

  如今的中站区,城市更新成功的样本还有很多,其中不能不提的是“老城带新城”开发模式。

  2018年6月20日,投资约500亿元的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项目正式签约,拉开了中站区城市全域改造提升的序幕。

  “开发新城见效快、形象好、有政绩。”“好心人”的善意提醒,丝毫没有动摇中站区委、区政府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城市更新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老城带新城’开发模式更加符合中站区实际和群众期待。”

  实施全新开发模式,最紧迫的任务是修路。中站区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大多都是“超期服役”,很多路“补丁摞补丁”,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很快,中站区跟合作方达成一致,有序快速改造城区道路。两年时间,中站区建成区范围内需要改造的背街小巷和主干道全面完成改造,城区旧貌换新颜,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下一步重点项目是片区开发,中站区将坚持老城提升与新城建设同步推进,实现老城繁荣、新城发展!”中站区委书记董红倜说。

记者 杨丽娜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