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特写:老梁种桃记
更新时间:2020-7-30 15:30:27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这几天,种了大半辈子桃的老梁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家里4亩桃园平均亩产约6000斤。其中已成熟的1亩蟠桃还没采摘就被订购一空,给他带来近1万元收入。

  老梁叫梁树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北辛庄村人,今年68岁,种了40年桃,是平谷区第一代桃农。平谷区是北京有名的“桃乡”,全区有22万亩桃树。

  老梁是平谷区7万桃农中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这里大部分桃农经营规模都不大,三五亩桃园就是全家的重要生计来源。他的4亩桃园,1亩种的是蟠桃、3亩是大桃。这1亩蟠桃刚进入收获期,一大半的桃就被一个微信“吃货群”的“群友”全包了。另外3亩桃园,他种的是晚熟品种“绿化9号”“北京24号”和“华裕”,下个月也可以陆续上市。

  老梁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料理着桃园。枝头果实累累,园子清清爽爽。每棵桃树大概挂了200来个桃,而他家旁边的园子,每棵树上也就是七八十个桃。老梁说,他的桃品种和别人家都一样。这意味着,他每亩桃园的收入和旁边人家的桃园比要高出一倍多。何以相差如此?

  这事要从两年前说起。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平谷区进行了一项“高效均衡营养肥综合种植试验”研究。老梁得知消息后主动找到项目单位申请参加试验。当年他把自家桃园都用了研究成果——一种桃树专用肥。

  那年平谷区的桃普遍长势好、产量高,老梁的桃园也丰收了。他发现,自家的桃树枝条基本没有徒长的(只长枝条不结果),结的桃卖相更好,味道更浓,所以单价比别人家的桃能高一点。

  今年春节前老梁又联系了试验单位,继续用这种专用配方肥。春天里一场严重的倒春寒给包括平谷区在内的华北地区很多果农都造成严重损失。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不少地方的桃、苹果、梨等果树严重受冻,导致后来减产。老梁觉得,他的桃产量之所以能基本保持常年水平,就是用了这种桃树专用均衡营养肥,提高了桃树耐寒能力。

  据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段卫东介绍,研究人员不光在平谷区进行了试验,还根据不同作物对营养的不同需求而“调配”出不同“配方”,在内蒙古、陕西等地的马铃薯、苹果、甜瓜等大田也进行了多年试验,结果都证明有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及提高品质的效果。

  “早年间种桃,亩产也就几百斤。谁能想到如今桃树产量这么高,品质还越来越好。”回忆起种桃经历老梁感慨地说,特别是近些年桃树品种更新换代,加上剪枝、施肥、套袋等田间管理越来越精细,产量和品质都得到很大提高。

  老梁总结自己的“种桃经”有两点:一是相信科学,二是用心管理。农忙时他每天四五点起床、天一黑就睡觉,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忙活。“人勤地生金。一枝一杈你都要精心打理。”

  而这几天,他还多了一个活——联系驻扎在村里的快递员,给订购的买家发货。过去是经纪人到地头收桃,现在有了网上销售渠道和便捷的物流,他的桃当天采摘当天就能让北京市民吃上,对像他这样的小规模农户来说更便捷,单价也能高一点。

  随着老梁把最后一批蟠桃装箱打包,他的辛苦终于换来收获。“随订随发,保证新鲜。”他说,“等下一批桃熟了,又是一种滋味!”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特写:老梁种桃记
    2020-7-30 15:30:27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这几天,种了大半辈子桃的老梁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家里4亩桃园平均亩产约6000斤。其中已成熟的1亩蟠桃还没采摘就被订购一空,给他带来近1万元收入。

      老梁叫梁树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北辛庄村人,今年68岁,种了40年桃,是平谷区第一代桃农。平谷区是北京有名的“桃乡”,全区有22万亩桃树。

      老梁是平谷区7万桃农中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这里大部分桃农经营规模都不大,三五亩桃园就是全家的重要生计来源。他的4亩桃园,1亩种的是蟠桃、3亩是大桃。这1亩蟠桃刚进入收获期,一大半的桃就被一个微信“吃货群”的“群友”全包了。另外3亩桃园,他种的是晚熟品种“绿化9号”“北京24号”和“华裕”,下个月也可以陆续上市。

      老梁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料理着桃园。枝头果实累累,园子清清爽爽。每棵桃树大概挂了200来个桃,而他家旁边的园子,每棵树上也就是七八十个桃。老梁说,他的桃品种和别人家都一样。这意味着,他每亩桃园的收入和旁边人家的桃园比要高出一倍多。何以相差如此?

      这事要从两年前说起。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平谷区进行了一项“高效均衡营养肥综合种植试验”研究。老梁得知消息后主动找到项目单位申请参加试验。当年他把自家桃园都用了研究成果——一种桃树专用肥。

      那年平谷区的桃普遍长势好、产量高,老梁的桃园也丰收了。他发现,自家的桃树枝条基本没有徒长的(只长枝条不结果),结的桃卖相更好,味道更浓,所以单价比别人家的桃能高一点。

      今年春节前老梁又联系了试验单位,继续用这种专用配方肥。春天里一场严重的倒春寒给包括平谷区在内的华北地区很多果农都造成严重损失。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不少地方的桃、苹果、梨等果树严重受冻,导致后来减产。老梁觉得,他的桃产量之所以能基本保持常年水平,就是用了这种桃树专用均衡营养肥,提高了桃树耐寒能力。

      据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段卫东介绍,研究人员不光在平谷区进行了试验,还根据不同作物对营养的不同需求而“调配”出不同“配方”,在内蒙古、陕西等地的马铃薯、苹果、甜瓜等大田也进行了多年试验,结果都证明有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及提高品质的效果。

      “早年间种桃,亩产也就几百斤。谁能想到如今桃树产量这么高,品质还越来越好。”回忆起种桃经历老梁感慨地说,特别是近些年桃树品种更新换代,加上剪枝、施肥、套袋等田间管理越来越精细,产量和品质都得到很大提高。

      老梁总结自己的“种桃经”有两点:一是相信科学,二是用心管理。农忙时他每天四五点起床、天一黑就睡觉,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忙活。“人勤地生金。一枝一杈你都要精心打理。”

      而这几天,他还多了一个活——联系驻扎在村里的快递员,给订购的买家发货。过去是经纪人到地头收桃,现在有了网上销售渠道和便捷的物流,他的桃当天采摘当天就能让北京市民吃上,对像他这样的小规模农户来说更便捷,单价也能高一点。

      随着老梁把最后一批蟠桃装箱打包,他的辛苦终于换来收获。“随订随发,保证新鲜。”他说,“等下一批桃熟了,又是一种滋味!”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