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频道
风起大海之滨,日照草原沃野,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旋转的大风车、成片的光伏板、密集的输电线,星罗棋布,勾勒出一幅现代能源壮丽画卷。大自然馈赠的能量被现代能量单位“千瓦、兆瓦、吉瓦”重新衡量,让东北能源结构“绿意”更浓、国家能源安全根基更稳。
东北地区作为能源富集区,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是优势所在、机遇所在、责任所在。东北各地积极投入到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的生动实践中,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追风逐日”,筑牢能源安全之基
近年来,东北地区能源结构加快转身向“绿”,清洁能源转化而来的“绿电”源源不断输向全国。
在黄海之上,300多座高约百米的“大风车”傲然耸立。这是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国华能集团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17.3亿千瓦时。今年,辽宁省清洁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双破50%,清洁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大庆油田,正将新能源并入主业发展:首个地热U型井建成落地、油田首台风机并网运行、首个绿电制氢项目获批……至今年7月末,黑龙江省新能源装机容量2197.75万千瓦、装机占比46.64%。
从长春驱车一路向吉林省西部驶去,一幅“风”“光”产业画卷在白山松水间壮丽舒展。如今,吉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40.4%,超过煤电成为吉林省第一大电源。
在内蒙古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昔日沙海正变身“蓝海”。“力争到2030年,内蒙古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1.19亿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铮介绍,截至5月底,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0158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一个新能源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省份,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06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费329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59.12万吨。
提升绿电消纳能力,点燃振兴新动力
锚定振兴目标,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立足现实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优势,驶入新能源就地消纳赛道,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曾以“煤电铝之城”闻名全国。2019年以来,该市持续增强绿电综合供给能力、降低用电成本,推动铝产业绿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绿电铝之城”正成为这座城市新名片。“到2025年末,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591.3万千瓦,年发绿电230亿千瓦时,绿电铝占比将达到63%。”霍林郭勒市委副书记、市长嵇海洋说。
在辽宁,绿色电力交易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绿电交易,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电生产,单车生产二氧化碳排放仅0.18吨。到2030年,辽宁省内所有的宝马供应商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将达到100%。
近年来,东北地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增加,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提供坚强支撑。在中船风电集贤县智慧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项目进度。项目负责人李京泽介绍,该项目是黑龙江省首个动工在建储能项目。“可对促进全省清洁能源开发消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装备制造集群发力,延长能源经济产业链
老工业基地东北,制造业优势突出,站在全面振兴新起点,各地抢抓机遇,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集群破蛹成蝶。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一重龙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宽阔的厂区里,“躺”着近200支长98米、重28.6吨的风电叶片。“今年订单饱满,数量达到300多套,比去年增长一倍多。”该公司总经理徐戈说。在吉林省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现场,中国中车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四家子公司落户在这里,不出园区,就能组装出一部完整的风力发电整机。
东北地区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持续推进产研融合,努力突破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在辽宁,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落地生根;在吉林,中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进行了运行试验,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
丰富的风力、光伏资源为东北绿氢产业发展注入动能。氢能燃料电池项目、氢能牵引电机项目、氢能产品研发和检测中心项目……在辽宁大连,一批氢能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2024年,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氢能产业有望实现产值25亿元。
今年3月,内蒙古新远景集团有限公司在赤峰市投建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绿色氢氨顺利投产。该项目使用上游风光电厂提供的绿色电力,实现100%绿电制氢。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了解到,目前内蒙古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产值超过1.2万亿元。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风起大海之滨,日照草原沃野,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旋转的大风车、成片的光伏板、密集的输电线,星罗棋布,勾勒出一幅现代能源壮丽画卷。大自然馈赠的能量被现代能量单位“千瓦、兆瓦、吉瓦”重新衡量,让东北能源结构“绿意”更浓、国家能源安全根基更稳。
东北地区作为能源富集区,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是优势所在、机遇所在、责任所在。东北各地积极投入到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的生动实践中,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追风逐日”,筑牢能源安全之基
近年来,东北地区能源结构加快转身向“绿”,清洁能源转化而来的“绿电”源源不断输向全国。
在黄海之上,300多座高约百米的“大风车”傲然耸立。这是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国华能集团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17.3亿千瓦时。今年,辽宁省清洁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双破50%,清洁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大庆油田,正将新能源并入主业发展:首个地热U型井建成落地、油田首台风机并网运行、首个绿电制氢项目获批……至今年7月末,黑龙江省新能源装机容量2197.75万千瓦、装机占比46.64%。
从长春驱车一路向吉林省西部驶去,一幅“风”“光”产业画卷在白山松水间壮丽舒展。如今,吉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40.4%,超过煤电成为吉林省第一大电源。
在内蒙古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昔日沙海正变身“蓝海”。“力争到2030年,内蒙古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1.19亿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铮介绍,截至5月底,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0158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一个新能源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省份,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06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费329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59.12万吨。
提升绿电消纳能力,点燃振兴新动力
锚定振兴目标,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立足现实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优势,驶入新能源就地消纳赛道,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曾以“煤电铝之城”闻名全国。2019年以来,该市持续增强绿电综合供给能力、降低用电成本,推动铝产业绿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绿电铝之城”正成为这座城市新名片。“到2025年末,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591.3万千瓦,年发绿电230亿千瓦时,绿电铝占比将达到63%。”霍林郭勒市委副书记、市长嵇海洋说。
在辽宁,绿色电力交易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绿电交易,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电生产,单车生产二氧化碳排放仅0.18吨。到2030年,辽宁省内所有的宝马供应商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将达到100%。
近年来,东北地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增加,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提供坚强支撑。在中船风电集贤县智慧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项目进度。项目负责人李京泽介绍,该项目是黑龙江省首个动工在建储能项目。“可对促进全省清洁能源开发消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装备制造集群发力,延长能源经济产业链
老工业基地东北,制造业优势突出,站在全面振兴新起点,各地抢抓机遇,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集群破蛹成蝶。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一重龙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宽阔的厂区里,“躺”着近200支长98米、重28.6吨的风电叶片。“今年订单饱满,数量达到300多套,比去年增长一倍多。”该公司总经理徐戈说。在吉林省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现场,中国中车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四家子公司落户在这里,不出园区,就能组装出一部完整的风力发电整机。
东北地区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持续推进产研融合,努力突破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在辽宁,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落地生根;在吉林,中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进行了运行试验,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
丰富的风力、光伏资源为东北绿氢产业发展注入动能。氢能燃料电池项目、氢能牵引电机项目、氢能产品研发和检测中心项目……在辽宁大连,一批氢能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2024年,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氢能产业有望实现产值25亿元。
今年3月,内蒙古新远景集团有限公司在赤峰市投建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绿色氢氨顺利投产。该项目使用上游风光电厂提供的绿色电力,实现100%绿电制氢。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了解到,目前内蒙古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产值超过1.2万亿元。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