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我国林草年碳汇量逾12亿吨居世界首位
更新时间:2024/8/15 11:03:55    来源:新华社
  目前我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首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压舱石”,但要注意避免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过热现象。

  这是记者14日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召开的生态保护修复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说,森林是集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据测算,目前全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首位。据预测,2060年我国难以避免的碳排放约有2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林草碳汇能吸收一半以上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压舱石”,林草碳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青俊说,为巩固和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将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扩大林草面积,增加林草碳库总量;提高林草资源质量,提升碳汇增量,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减少碳库损失,强化林草火灾防控管理,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减少灾害导致的碳排放;推进木竹替代,提高生态固碳效益,强化木竹精深加工,推广在建筑、包装、运输等领域应用。

  国家林草局启动18个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和21个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近2年来,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实施方案,开展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实践,创新林业碳汇应用场景,探索出多种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途径与价值实现模式。

  郭青俊指出,目前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正式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可根据要求参与交易获取收益。但并不是具有碳汇就能开发符合自愿减排类项目,适合项目开发条件的林地类型非常有限,大多数类型不能作为碳汇交易项目开发。要科学认识和理解碳汇能力与碳汇项目开发的关系,科学有序推进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避免碳汇项目开发过热现象。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我国林草年碳汇量逾12亿吨居世界首位
    2024/8/15 11:03:55    来源:新华社
      目前我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首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压舱石”,但要注意避免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过热现象。

      这是记者14日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召开的生态保护修复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说,森林是集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据测算,目前全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首位。据预测,2060年我国难以避免的碳排放约有2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林草碳汇能吸收一半以上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压舱石”,林草碳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青俊说,为巩固和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将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扩大林草面积,增加林草碳库总量;提高林草资源质量,提升碳汇增量,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减少碳库损失,强化林草火灾防控管理,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减少灾害导致的碳排放;推进木竹替代,提高生态固碳效益,强化木竹精深加工,推广在建筑、包装、运输等领域应用。

      国家林草局启动18个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和21个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近2年来,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实施方案,开展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实践,创新林业碳汇应用场景,探索出多种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途径与价值实现模式。

      郭青俊指出,目前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正式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可根据要求参与交易获取收益。但并不是具有碳汇就能开发符合自愿减排类项目,适合项目开发条件的林地类型非常有限,大多数类型不能作为碳汇交易项目开发。要科学认识和理解碳汇能力与碳汇项目开发的关系,科学有序推进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避免碳汇项目开发过热现象。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