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频道
位于黄河北岸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爱旭光伏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正按计划快速推进,目前电池车间厂房正在建设中,组件生产车间厂房已经封顶,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实现组件产能的顺利投产。
金秋时节,黄河两岸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加快建设,是山东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生动注脚。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锚定绿色低碳方向,全面改造优化产业布局、激发海洋“蓝色新动能”、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山东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
锚定绿色低碳目标 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在济钢集团老厂区,开采铁矿形成的长约30公里的地下巷道上方,建成了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空间行波管是卫星、飞船等空间飞行器的核心部件,用于放大微波功率。
近年来,为落实山东省钢铁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要求,济钢全线关停钢铁生产线,将空天信息产业确定为企业发展的“第一主业”,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将多项科研成果落地,研制出空间行波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等一系列高技术产品。
如今,向新、向绿的发展理念正改变山东这个传统工业大省发展的底色。《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出,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数字强省、海洋强省和未来产业策源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渤海之滨,黄河尾闾。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华能新能源风力发电场,一座座风力发电机迎风矗立,巨大的风机叶片御风转动,每年可发出清洁电量8.45万千瓦时。
从沂蒙山腹地到黄渤海之滨,从采煤沉陷区到盐碱滩涂地,近年来,山东以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为重点支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光伏累计装机6353.7万千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新型储能规模达521.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这是山东在能源转型上的亮眼表现。山东省能源局局长胡薄说,截至6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达到1.007亿千瓦,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绿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 做好海洋开发大文章
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毗邻海域的山东,海洋资源丰富。山东近年来先后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力争加速激活“蓝色新动能”。
烟台芝罘湾畔,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设备运转轰鸣声不绝于耳,油气平台等产品正在加紧生产。企业负责人王建中说:“我们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上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里,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
目前,山东已形成青岛、烟台、威海等多个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聚集区,大型散货船、豪华客滚船建造优势持续巩固,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海上航天发射装备制造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介绍,2023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7620.4亿元,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6个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建设海洋强省,港口既是窗口,也是支柱。9月初,一艘货轮在烟台港卸下19万吨几内亚铝土矿后,利用返程空舱搭载1.7万吨工程车辆及建材重返非洲,标志着山东港口烟台港中非件杂货班轮年发运量提前4个月突破200万吨大关,创2015年航线开通以来新高。
作为沿黄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依托港口众多、海铁联运路网发达的优势,山东正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努力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中发挥更大作用。
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王玮说,山东发挥东接日韩亚太、西连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区位优势,在国内重要物流枢纽城市积极规划建设内陆港,将出海口搬至沿黄内陆城市的“家门口”。在省外,相继布局建设了郑州、西安、太原、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34个内陆港,构建起“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群。
主动融入开放大局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位于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停放着一排排等待运至国外的纯电动客车。今年1-8月,中通客车海外市场出口4583台,同比增长73.99%。
从去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亲自到场“提车”,到今年中东国家、葡萄牙、保加利亚等海外市场订单大幅增加,中通客车的业绩是国产“新三样”在出口上抢眼表现的缩影。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崔洪光说,山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先后组织6500余家企业参加市场开拓行动推进会、中亚“新三样”专题对接会、国际精准采购节等境内外活动,帮助企业拓市场、增订单、提份额。
“在一批企业的带动下,山东外贸总体形势稳中有升。”崔洪光说,今年前8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额为21979.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出口额为13475.8亿元,增长5.9%。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今年8月,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在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宣布,与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增资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项目累计投资增至7.5亿美元。在此次峰会期间,共签约投资贸易项目163个,其中投资项目121个、投资金额129亿美元。
“在山东举办的这一重要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已成为跨国公司了解中国、投资中国的重要窗口。”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说。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山东充分用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上合示范区)这一平台,依托“海陆空铁”交通枢纽优势,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区域合作打造“出海口”。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欧班列线路32条,通达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3个、城市54个。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位于黄河北岸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爱旭光伏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正按计划快速推进,目前电池车间厂房正在建设中,组件生产车间厂房已经封顶,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实现组件产能的顺利投产。
金秋时节,黄河两岸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加快建设,是山东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生动注脚。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锚定绿色低碳方向,全面改造优化产业布局、激发海洋“蓝色新动能”、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山东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
锚定绿色低碳目标 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在济钢集团老厂区,开采铁矿形成的长约30公里的地下巷道上方,建成了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空间行波管是卫星、飞船等空间飞行器的核心部件,用于放大微波功率。
近年来,为落实山东省钢铁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要求,济钢全线关停钢铁生产线,将空天信息产业确定为企业发展的“第一主业”,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将多项科研成果落地,研制出空间行波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等一系列高技术产品。
如今,向新、向绿的发展理念正改变山东这个传统工业大省发展的底色。《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出,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数字强省、海洋强省和未来产业策源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渤海之滨,黄河尾闾。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华能新能源风力发电场,一座座风力发电机迎风矗立,巨大的风机叶片御风转动,每年可发出清洁电量8.45万千瓦时。
从沂蒙山腹地到黄渤海之滨,从采煤沉陷区到盐碱滩涂地,近年来,山东以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为重点支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光伏累计装机6353.7万千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新型储能规模达521.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这是山东在能源转型上的亮眼表现。山东省能源局局长胡薄说,截至6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达到1.007亿千瓦,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绿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 做好海洋开发大文章
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毗邻海域的山东,海洋资源丰富。山东近年来先后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力争加速激活“蓝色新动能”。
烟台芝罘湾畔,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设备运转轰鸣声不绝于耳,油气平台等产品正在加紧生产。企业负责人王建中说:“我们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上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里,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
目前,山东已形成青岛、烟台、威海等多个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聚集区,大型散货船、豪华客滚船建造优势持续巩固,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海上航天发射装备制造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介绍,2023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7620.4亿元,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6个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建设海洋强省,港口既是窗口,也是支柱。9月初,一艘货轮在烟台港卸下19万吨几内亚铝土矿后,利用返程空舱搭载1.7万吨工程车辆及建材重返非洲,标志着山东港口烟台港中非件杂货班轮年发运量提前4个月突破200万吨大关,创2015年航线开通以来新高。
作为沿黄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依托港口众多、海铁联运路网发达的优势,山东正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努力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中发挥更大作用。
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王玮说,山东发挥东接日韩亚太、西连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区位优势,在国内重要物流枢纽城市积极规划建设内陆港,将出海口搬至沿黄内陆城市的“家门口”。在省外,相继布局建设了郑州、西安、太原、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34个内陆港,构建起“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群。
主动融入开放大局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位于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停放着一排排等待运至国外的纯电动客车。今年1-8月,中通客车海外市场出口4583台,同比增长73.99%。
从去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亲自到场“提车”,到今年中东国家、葡萄牙、保加利亚等海外市场订单大幅增加,中通客车的业绩是国产“新三样”在出口上抢眼表现的缩影。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崔洪光说,山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先后组织6500余家企业参加市场开拓行动推进会、中亚“新三样”专题对接会、国际精准采购节等境内外活动,帮助企业拓市场、增订单、提份额。
“在一批企业的带动下,山东外贸总体形势稳中有升。”崔洪光说,今年前8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额为21979.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出口额为13475.8亿元,增长5.9%。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今年8月,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在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宣布,与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增资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项目累计投资增至7.5亿美元。在此次峰会期间,共签约投资贸易项目163个,其中投资项目121个、投资金额129亿美元。
“在山东举办的这一重要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已成为跨国公司了解中国、投资中国的重要窗口。”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说。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山东充分用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上合示范区)这一平台,依托“海陆空铁”交通枢纽优势,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区域合作打造“出海口”。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欧班列线路32条,通达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3个、城市54个。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