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充分展现经济治理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12/23 16:48:10    来源:新华社

  “尽管全球消费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中国经济仍保持增长动力,充分展现中国在经济治理等方面政策与措施的有效性。”马来西亚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执行董事蔡伟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仍保持4.8%的增长,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凸显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重要地位。

  蔡伟杰指出,根据最新经济发展形势,中国因时制宜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减免税费,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蔡伟杰表示,中国还通过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降低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和重点行业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这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他说。

  此外,蔡伟杰认为,中国近期释放信号,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将是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动能的重要因素。中国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有助于确保资本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能。

  蔡伟杰表示,在全球产业结构持续升级背景下,中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加强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式,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中国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显著提高,不断创造新的增长动能。”

  他还表示,加强与中国的贸易投资、绿色发展和互联互通建设等合作,有助于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未来,东盟国家与中国将迎来更广阔合作空间与发展机遇,有望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为实现可持续、包容性的共同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充分展现经济治理有效性
    2024/12/23 16:48:10    来源:新华社

      “尽管全球消费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中国经济仍保持增长动力,充分展现中国在经济治理等方面政策与措施的有效性。”马来西亚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执行董事蔡伟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仍保持4.8%的增长,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凸显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重要地位。

      蔡伟杰指出,根据最新经济发展形势,中国因时制宜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减免税费,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蔡伟杰表示,中国还通过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降低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和重点行业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这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他说。

      此外,蔡伟杰认为,中国近期释放信号,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将是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动能的重要因素。中国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有助于确保资本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能。

      蔡伟杰表示,在全球产业结构持续升级背景下,中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加强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式,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中国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显著提高,不断创造新的增长动能。”

      他还表示,加强与中国的贸易投资、绿色发展和互联互通建设等合作,有助于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未来,东盟国家与中国将迎来更广阔合作空间与发展机遇,有望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为实现可持续、包容性的共同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