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在吉林公主岭见识玉米的“无限可能”
    更新时间:2025/1/21 15:16:35    来源:新华社

      不断迭代的高产玉米种子、从采摘到加工出货仅需4小时的鲜食玉米、热水泡10分钟就能食用的玉米方便面、用于高品质肉牛的精细玉米饲料……

      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中国玉米之乡”吉林省公主岭市,不仅玉米总产量、每亩单产常年位居全国产粮大县前列,还把玉米玩出各种“花样”。

      种粮“优等生”公主岭,如何让玉米拥有“无限可能”?

      玉米“金名片”闪闪发光

      隆冬时节,松辽平原被皑皑白雪覆盖,沉寂中,肥沃的黑土地正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在公主岭市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院子里,一栋栋高大的“玉米楼子”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粒大饱满。

      这里黑土层深厚且有机质含量高,无霜期和玉米的自然生长期相吻合。除了“老天赏饭吃”,玉米优质高产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外表看不出,门道在地下。”农民刘志和指着眼前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田说。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全程机械化……公主岭全力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玉米年产量多年保持在60亿斤水平,备受食品、饲料等加工企业的青睐。

      公主岭的玉米种子“卖天下”。

      每逢备耕时,市区的“种子一条街”,上百家种子经销门店里人头攒动。种粮大户王军每年要在这条街逛上十几个来回。“这几年种了不少咱公主岭产的新品种,每公顷玉米产量近3万斤。”

      公主岭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种子集散地,在许多农民的眼里,公主岭的种子就是丰收的保障。当地与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入合作,鸿翔种业、先正达、隆平高科等大型种业企业纷纷入驻。小城里,55家持证种子生产企业、4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集聚,自主繁育的玉米品种有500多个,年种子经销量达1.4亿斤。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从这里诞生,撒向田间沃野。

      公主岭的玉米产品“闯天下”。

      一穗玉米棒子,卖不上一元钱。以往,卖原粮的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而如今,同样大小的一穗玉米,不仅卖出了高价,还卖向了全世界。

      长春率鲜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流水线上,一穗穗玉米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流程被加工得更加鲜甜。这些玉米在采摘3小时内完成锁鲜,常温可保存一整年,一穗玉米售价能达到六、七元。

      热水闷泡10分钟,一碗热腾腾的玉米方便面香气扑鼻。公主岭市健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靳红说:“经过上百次的熟化试验调整,才让玉米面条吃着更加筋道爽滑,备受年轻人喜爱。”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年加工玉米1万吨,产品远销国外。

      如今,公主岭已形成玉米食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等几十种深加工产品,每年4亿多穗鲜食玉米远销全国和22个国家和地区。在玉米全产业链发展的带动下,公主岭近几年实现年均GDP增速接近8%。

      “玉米之乡”华丽变身

      过去,公主岭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外销玉米原粮为主,虽是粮食高产县,但也是财政“穷县”、农产品加工“小县”。

      公主岭产业崛起靠什么?

      采访中,当地干部说,传统农业大县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等吸引力有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优势十分不易。守着金饭碗,不能“穷”下去,再难,也要干。“宣传、推介、招商、办展,把咱优势传出去。”公主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卢新刚说。

      在公主岭,许多干部在外招商推介,或是带上一穗鲜食玉米,或是揣着一袋玉米面条,拿着产品谈合作,“先尝后谈”,眼见为实。

      不遗余力“吆喝”,公主岭的名气越来越大。如今,当地已成功举办7届玉米产业博览会。博览会上,公主岭的资源、产业、政策等优势,一一展示,逐步吸引了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

      “建成一条种子加工生产线一般需要两年,而我们从立项到正式投产只用了97天。”高效的审批、施工速度,干部专班和企业同吃同住、通力协作,让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贺伟记忆犹新,“计划今年再上一条果穗烘干线,扩大产能!”

      刚投产不久的认养一头牛长春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座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数智化工厂,肉牛存栏量达10万头,牛肉产品可媲美国外高端产品。“政府建厂房‘筑巢’,提供各种服务,企业建生产线运营,这种模式减轻了我们的投资压力、坚定了投资信心。”公司副总经理焦立军说。

      大力打造“政策最优、办事最快、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让许多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并加大在公主岭的投资步伐。

      过去,公主岭缺少国家级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玉米产业大而散,亟需进一步系统谋划。2022年,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批复。一栋栋厂房在公主岭拔地而起,道路铺装平整,设备安装到位……

      如今,公主岭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参与长春国家农高区的发展决策,围绕玉米产业边规划、边建设、边发展,已实施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8.2亿元。

      “长春国家农高区已经完成玉米全产业链规划,明确了‘一区两地六业八园’的发展思路。”长春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成说,“‘一区’就是东北玉米主产区现代大农业示范区;‘两地’,即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六业’,即以玉米全产业链发展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目前,长春国家农高区已与21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合作51项,企业和科研机构共享资源、协同攻关,合作推进全产业链经营。

      开拓农业经济“蓝海”

      对于产粮大县公主岭而言,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拓展县域经济新增量?公主岭将目光投向了新兴领域,布局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赋能“大农业”。

      在长春国家农高区科创中心,“未来范”十足的农业科技探索正在展开。

      实验室里,在一款激光补光灯的照射下,农作物实现加速生长。王海成说:“这项新技术正在公主岭一家蔬菜栽培企业进行示范应用,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这是当地转化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一个缩影。目前,公主岭正在深化推进与科研院所、院士团队的合作,推动智慧农机、优质新品种、黑土地保护等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探索玉米产业主食化发展,是公主岭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玉米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多样的谷物,正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新宠。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刘景圣带领科研团队,联合长春国家农高区攻关高蛋白玉米品种和一批玉米主食化的关键技术,为玉米食品产业发展开拓新空间。围绕玉米这一主要原料,公主岭的产业路子越走越宽。

      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让公主岭“农业硅谷”的名气越来越响。

      目前,公主岭在长春国家农高区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产业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激光农业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寒地区域育种中心等一批重点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公主岭市副市长董华说,瞄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项目应用,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玉米+”文章,开拓农业经济“蓝海”的变革正在公主岭蓬勃兴起。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在吉林公主岭见识玉米的“无限可能”
    2025/1/21 15:16:35    来源:新华社

      不断迭代的高产玉米种子、从采摘到加工出货仅需4小时的鲜食玉米、热水泡10分钟就能食用的玉米方便面、用于高品质肉牛的精细玉米饲料……

      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中国玉米之乡”吉林省公主岭市,不仅玉米总产量、每亩单产常年位居全国产粮大县前列,还把玉米玩出各种“花样”。

      种粮“优等生”公主岭,如何让玉米拥有“无限可能”?

      玉米“金名片”闪闪发光

      隆冬时节,松辽平原被皑皑白雪覆盖,沉寂中,肥沃的黑土地正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在公主岭市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院子里,一栋栋高大的“玉米楼子”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粒大饱满。

      这里黑土层深厚且有机质含量高,无霜期和玉米的自然生长期相吻合。除了“老天赏饭吃”,玉米优质高产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外表看不出,门道在地下。”农民刘志和指着眼前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田说。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全程机械化……公主岭全力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玉米年产量多年保持在60亿斤水平,备受食品、饲料等加工企业的青睐。

      公主岭的玉米种子“卖天下”。

      每逢备耕时,市区的“种子一条街”,上百家种子经销门店里人头攒动。种粮大户王军每年要在这条街逛上十几个来回。“这几年种了不少咱公主岭产的新品种,每公顷玉米产量近3万斤。”

      公主岭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种子集散地,在许多农民的眼里,公主岭的种子就是丰收的保障。当地与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入合作,鸿翔种业、先正达、隆平高科等大型种业企业纷纷入驻。小城里,55家持证种子生产企业、4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集聚,自主繁育的玉米品种有500多个,年种子经销量达1.4亿斤。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从这里诞生,撒向田间沃野。

      公主岭的玉米产品“闯天下”。

      一穗玉米棒子,卖不上一元钱。以往,卖原粮的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而如今,同样大小的一穗玉米,不仅卖出了高价,还卖向了全世界。

      长春率鲜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流水线上,一穗穗玉米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流程被加工得更加鲜甜。这些玉米在采摘3小时内完成锁鲜,常温可保存一整年,一穗玉米售价能达到六、七元。

      热水闷泡10分钟,一碗热腾腾的玉米方便面香气扑鼻。公主岭市健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靳红说:“经过上百次的熟化试验调整,才让玉米面条吃着更加筋道爽滑,备受年轻人喜爱。”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年加工玉米1万吨,产品远销国外。

      如今,公主岭已形成玉米食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等几十种深加工产品,每年4亿多穗鲜食玉米远销全国和22个国家和地区。在玉米全产业链发展的带动下,公主岭近几年实现年均GDP增速接近8%。

      “玉米之乡”华丽变身

      过去,公主岭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外销玉米原粮为主,虽是粮食高产县,但也是财政“穷县”、农产品加工“小县”。

      公主岭产业崛起靠什么?

      采访中,当地干部说,传统农业大县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等吸引力有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优势十分不易。守着金饭碗,不能“穷”下去,再难,也要干。“宣传、推介、招商、办展,把咱优势传出去。”公主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卢新刚说。

      在公主岭,许多干部在外招商推介,或是带上一穗鲜食玉米,或是揣着一袋玉米面条,拿着产品谈合作,“先尝后谈”,眼见为实。

      不遗余力“吆喝”,公主岭的名气越来越大。如今,当地已成功举办7届玉米产业博览会。博览会上,公主岭的资源、产业、政策等优势,一一展示,逐步吸引了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

      “建成一条种子加工生产线一般需要两年,而我们从立项到正式投产只用了97天。”高效的审批、施工速度,干部专班和企业同吃同住、通力协作,让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贺伟记忆犹新,“计划今年再上一条果穗烘干线,扩大产能!”

      刚投产不久的认养一头牛长春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座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数智化工厂,肉牛存栏量达10万头,牛肉产品可媲美国外高端产品。“政府建厂房‘筑巢’,提供各种服务,企业建生产线运营,这种模式减轻了我们的投资压力、坚定了投资信心。”公司副总经理焦立军说。

      大力打造“政策最优、办事最快、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让许多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并加大在公主岭的投资步伐。

      过去,公主岭缺少国家级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玉米产业大而散,亟需进一步系统谋划。2022年,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批复。一栋栋厂房在公主岭拔地而起,道路铺装平整,设备安装到位……

      如今,公主岭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参与长春国家农高区的发展决策,围绕玉米产业边规划、边建设、边发展,已实施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8.2亿元。

      “长春国家农高区已经完成玉米全产业链规划,明确了‘一区两地六业八园’的发展思路。”长春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成说,“‘一区’就是东北玉米主产区现代大农业示范区;‘两地’,即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六业’,即以玉米全产业链发展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目前,长春国家农高区已与21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合作51项,企业和科研机构共享资源、协同攻关,合作推进全产业链经营。

      开拓农业经济“蓝海”

      对于产粮大县公主岭而言,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拓展县域经济新增量?公主岭将目光投向了新兴领域,布局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赋能“大农业”。

      在长春国家农高区科创中心,“未来范”十足的农业科技探索正在展开。

      实验室里,在一款激光补光灯的照射下,农作物实现加速生长。王海成说:“这项新技术正在公主岭一家蔬菜栽培企业进行示范应用,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这是当地转化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一个缩影。目前,公主岭正在深化推进与科研院所、院士团队的合作,推动智慧农机、优质新品种、黑土地保护等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探索玉米产业主食化发展,是公主岭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玉米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多样的谷物,正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新宠。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刘景圣带领科研团队,联合长春国家农高区攻关高蛋白玉米品种和一批玉米主食化的关键技术,为玉米食品产业发展开拓新空间。围绕玉米这一主要原料,公主岭的产业路子越走越宽。

      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让公主岭“农业硅谷”的名气越来越响。

      目前,公主岭在长春国家农高区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产业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激光农业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寒地区域育种中心等一批重点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公主岭市副市长董华说,瞄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项目应用,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玉米+”文章,开拓农业经济“蓝海”的变革正在公主岭蓬勃兴起。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