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严防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行为
    更新时间:2025/1/23 10:20:21    来源:焦作日报

      1月2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关注到不法分子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造成金融消费者财产损失。

      提示表示,仿冒App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仿冒金融机构官方App,即使用与正版相同或高度相似的图标、名称,从而迷惑金融消费者;二是冒用金融机构名义发布虚假App,即不法分子虚构出金融机构从未发布的App,掩盖与官方App的差异,降低金融消费者警惕性。

      具体来看,仿冒App通常通过网页链接或社交软件传播下载。下载安装后,不法分子通过以下方式实施诈骗行为:

      一是以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用户申请贷款,而后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验证还款能力等理由要求用户转账汇款;

      二是推出号称高收益、稳赚不赔的虚假理财产品,利用用户追求高回报心理,先给予用户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诱导用户投入大额资金,随后关闭App,卷款跑路;

      三是通过仿冒App获取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用于盗取用户银行卡资金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针对上述行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广大金融消费者郑重提示:

      一是选择正规渠道下载应用。从金融机构官网或合规主流应用市场下载金融App,不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可疑应用。建议优先选择经过备案的移动金融App,备案名单可通过该协会官网查询。

      二是谨慎操作敏感信息。在使用金融App时,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输入密码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防止他人窥视;不随意在不明App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三是关注账户动态。定期查看金融App中的账户交易记录和余额变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发现未经授权的交易或可疑活动,应立即联系金融机构进行处理。

      为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增强群众防范意识,近日,公安部公布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主要涉及“圆梦行动”等78个虚假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含了“富国基金”“博时养老”“中信建设”等多个金融机构类“李鬼”。对于仿冒App、假借公司或员工名义实施诈骗等行为,多家金融机构日前均进行了澄清与警示。

      电信诈骗屡见不鲜,投资者面对投资诈骗,不贪是最好的办法,要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处处是陷阱”的道理。而在对金融机构的识别中,需要多方验证信息真伪,并从公开信息渠道去了解投资的产品和其他相关信息。

    李学杰

    文章编辑:李灿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严防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行为
    2025/1/23 10:20:21    来源:焦作日报

      1月2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关注到不法分子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造成金融消费者财产损失。

      提示表示,仿冒App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仿冒金融机构官方App,即使用与正版相同或高度相似的图标、名称,从而迷惑金融消费者;二是冒用金融机构名义发布虚假App,即不法分子虚构出金融机构从未发布的App,掩盖与官方App的差异,降低金融消费者警惕性。

      具体来看,仿冒App通常通过网页链接或社交软件传播下载。下载安装后,不法分子通过以下方式实施诈骗行为:

      一是以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用户申请贷款,而后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验证还款能力等理由要求用户转账汇款;

      二是推出号称高收益、稳赚不赔的虚假理财产品,利用用户追求高回报心理,先给予用户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诱导用户投入大额资金,随后关闭App,卷款跑路;

      三是通过仿冒App获取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用于盗取用户银行卡资金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针对上述行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广大金融消费者郑重提示:

      一是选择正规渠道下载应用。从金融机构官网或合规主流应用市场下载金融App,不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可疑应用。建议优先选择经过备案的移动金融App,备案名单可通过该协会官网查询。

      二是谨慎操作敏感信息。在使用金融App时,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输入密码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防止他人窥视;不随意在不明App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三是关注账户动态。定期查看金融App中的账户交易记录和余额变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发现未经授权的交易或可疑活动,应立即联系金融机构进行处理。

      为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增强群众防范意识,近日,公安部公布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主要涉及“圆梦行动”等78个虚假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含了“富国基金”“博时养老”“中信建设”等多个金融机构类“李鬼”。对于仿冒App、假借公司或员工名义实施诈骗等行为,多家金融机构日前均进行了澄清与警示。

      电信诈骗屡见不鲜,投资者面对投资诈骗,不贪是最好的办法,要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处处是陷阱”的道理。而在对金融机构的识别中,需要多方验证信息真伪,并从公开信息渠道去了解投资的产品和其他相关信息。

    李学杰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