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焦作:动力多元 抢占先机
    更新时间:2025/2/28 10:25:19    来源:焦作日报

      融入全国大市场,焦作改革开放,动力多元。

      据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累计新引进省外境内项目444个,居全省第1位;实际到位境外资金4127万美元,居全省第2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51.2亿元,居全省第6位。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焦作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先说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市地处豫北核心区,是郑州大都市区重要节点城市,晋煤南运主通道,具有“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搏,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全市交通线网总里程达8504公里,其中铁路218公里、公路8286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24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1039公里,农村公路7007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208.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5.9公里/百平方公里。作为豫晋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我市与山西在能源利用等领域有巨大合作空间,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有特殊位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西气东输进入河南第一站,我市在能源资源保障中有重要作用。

      特色产业体系完备。我市工业覆盖37个行业大类,9个工业产品全球领先,26个产品国内领先。有云台山、太极拳两个世界级品牌,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发展相对均衡。城镇化率连续多年居全省第4位,2024年预计66.2%,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4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84、0.46个百分点。

      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效显著。我市作为中部地区典型代表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焦作模式已形成河南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今年乃至未来几年,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更多,扩大内需成为当务之急。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红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各种利好因素正在集中显现。对焦作来说,机遇稍纵即逝。

      高位推动,引领示范。传统招商注意环节闭合,新型招商注意落地效果。我市兼顾结果导向、过程监管有机融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强力推动瑞庆汽车年产30万台第五代混合动力发动机、健康元高端原料药、风神轮胎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北方光电集团3D打印和激光应用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带动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30个、总投资3131亿元。

      创新方式,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产业互动,我市利用风光储等优势资源,撬动产业项目落地,推动总投资10.2亿元的温县城市福照基地、总投资5亿元的博爱三合智义无人机制造、总投资5亿元的马村区中医药饮片加工等1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49.5亿元。

      发挥基金力量,备足招商“后劲”。我市加大与前海基金等合作力度,推动成立焦投天使基金。发挥基金“以投带引”作用,促成前海方舟投资解放区虎石新材料、国合新力基金投资山阳区凡知区域医学总部基地、豫信泛半导体基金投资高新区天宝桓祥超硬材料产业园等项目落地。

      以商招商,链式招商。我市结合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围绕特色产业链重点招商,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博爱县新材料产业园、武陟县杭州大希地华中仓、修武县铝精深加工产业园、温县食品产业园等共签约入驻项目20家,招引项目投资总额达90亿元。

      强化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招商。我市积极对接中科院、西安交大、人工晶体研究院、205所等科研院所,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人才引进,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推进解放区国家物联网标识中心(中科院)、博爱县能源动力装备及新材料科技研究中心(西安交大)、温县兰兴电力加氢站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产线(上海交大)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拓展信息渠道,委托招商。我市充分利用专业招商机构招商资源、信息集中的优势,畅通招商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市场化招商水平。山阳区与古川联行、中屹慧启联合招商,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凡知医学总部、荷马金桥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中站区与广东装备制造协会、民品钛业企业联合会联合招商,引进总投资108亿元的钛锆产业园、总投资10.8亿元的钪钒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

      优化资源配置,探索飞地招商。我市制定《焦作市“飞地经济”税收分成办法》,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项目资源在全市合理流动。推进在深圳、北京、上海设立“飞地”经济试点,支持县区试点先行,高新区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德威广场设立人才飞地空间,山阳区引进云化等服务结算中心项目落地焦作。

      强化“链式”思维,节会招商。我市充分利用国家、省、市重要节会平台,走出去,开拓市场,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信息收集,“引进来”一批高质量项目。豫商大会,签约总投资35亿元的山阳区合肥锂清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中部博览会,签约总投资18亿元的马村区低碳数智物流枢纽项目;北京链博会收集重要“链式”企业信息70多条,与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降低生产成本,全要素招商。我市梳理融资、用能、用地、产业配套等要素,探索“定制化”招商,发布27个全要素招商项目。突出盘活闲置资源,修武县盘活经开区21处企业低效利用资产,通过收购、破产拍卖等方式,有效利用土地1910亩、厂房38万平方米。突出降低企业成本,推动焦作经开区供水管网、增量配网、蒸汽直供等项目和怀川高科燃气门站+输气管网、增量配电项目,实施后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10%左右。

      融入全国大市场,焦作破立并举,抢占先机。

      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我市将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快速转换,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消费升级需要;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新材料、装备、食品等主要工业品对拓展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和支撑力。

      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咬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降成本、扩市场、增利润,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引导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平台,打通生产、交换、销售等经济循环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堵点;开展重点企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持续培育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

      深化区域产业转移合作。围绕打造“3+13+N”产业链群,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和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郑州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洛阳百万吨乙烯等产业合作。抢抓新一轮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迁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关键产业转移。

      提升企业服务质效。一切工作向企业聚焦,畅通产业循环,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实名制、台账式包联服务机制,扎实推进对重点工业企业的专班化、精准化、全程化服务;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分链分级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人才用工等适配性对接,打通产业循环痛点堵点。

      力量在坚定信心中汇聚,目标在凝心聚力中实现。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在“四高四争先”的号角声中,焦作将以更加矫健的姿态,加快融入、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而今,主动融入全国大市场这场“破壁之战”,虽然难,但志存高远的焦作不得不打。唯有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勇争先,焦作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记者 孙国利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焦作:动力多元 抢占先机
    2025/2/28 10:25:19    来源:焦作日报

      融入全国大市场,焦作改革开放,动力多元。

      据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累计新引进省外境内项目444个,居全省第1位;实际到位境外资金4127万美元,居全省第2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51.2亿元,居全省第6位。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焦作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先说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市地处豫北核心区,是郑州大都市区重要节点城市,晋煤南运主通道,具有“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搏,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全市交通线网总里程达8504公里,其中铁路218公里、公路8286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24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1039公里,农村公路7007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208.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5.9公里/百平方公里。作为豫晋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我市与山西在能源利用等领域有巨大合作空间,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有特殊位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西气东输进入河南第一站,我市在能源资源保障中有重要作用。

      特色产业体系完备。我市工业覆盖37个行业大类,9个工业产品全球领先,26个产品国内领先。有云台山、太极拳两个世界级品牌,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发展相对均衡。城镇化率连续多年居全省第4位,2024年预计66.2%,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4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84、0.46个百分点。

      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效显著。我市作为中部地区典型代表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焦作模式已形成河南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今年乃至未来几年,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更多,扩大内需成为当务之急。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红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各种利好因素正在集中显现。对焦作来说,机遇稍纵即逝。

      高位推动,引领示范。传统招商注意环节闭合,新型招商注意落地效果。我市兼顾结果导向、过程监管有机融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强力推动瑞庆汽车年产30万台第五代混合动力发动机、健康元高端原料药、风神轮胎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北方光电集团3D打印和激光应用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带动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30个、总投资3131亿元。

      创新方式,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产业互动,我市利用风光储等优势资源,撬动产业项目落地,推动总投资10.2亿元的温县城市福照基地、总投资5亿元的博爱三合智义无人机制造、总投资5亿元的马村区中医药饮片加工等1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49.5亿元。

      发挥基金力量,备足招商“后劲”。我市加大与前海基金等合作力度,推动成立焦投天使基金。发挥基金“以投带引”作用,促成前海方舟投资解放区虎石新材料、国合新力基金投资山阳区凡知区域医学总部基地、豫信泛半导体基金投资高新区天宝桓祥超硬材料产业园等项目落地。

      以商招商,链式招商。我市结合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围绕特色产业链重点招商,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博爱县新材料产业园、武陟县杭州大希地华中仓、修武县铝精深加工产业园、温县食品产业园等共签约入驻项目20家,招引项目投资总额达90亿元。

      强化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招商。我市积极对接中科院、西安交大、人工晶体研究院、205所等科研院所,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人才引进,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推进解放区国家物联网标识中心(中科院)、博爱县能源动力装备及新材料科技研究中心(西安交大)、温县兰兴电力加氢站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产线(上海交大)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拓展信息渠道,委托招商。我市充分利用专业招商机构招商资源、信息集中的优势,畅通招商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市场化招商水平。山阳区与古川联行、中屹慧启联合招商,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凡知医学总部、荷马金桥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中站区与广东装备制造协会、民品钛业企业联合会联合招商,引进总投资108亿元的钛锆产业园、总投资10.8亿元的钪钒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

      优化资源配置,探索飞地招商。我市制定《焦作市“飞地经济”税收分成办法》,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项目资源在全市合理流动。推进在深圳、北京、上海设立“飞地”经济试点,支持县区试点先行,高新区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德威广场设立人才飞地空间,山阳区引进云化等服务结算中心项目落地焦作。

      强化“链式”思维,节会招商。我市充分利用国家、省、市重要节会平台,走出去,开拓市场,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信息收集,“引进来”一批高质量项目。豫商大会,签约总投资35亿元的山阳区合肥锂清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中部博览会,签约总投资18亿元的马村区低碳数智物流枢纽项目;北京链博会收集重要“链式”企业信息70多条,与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降低生产成本,全要素招商。我市梳理融资、用能、用地、产业配套等要素,探索“定制化”招商,发布27个全要素招商项目。突出盘活闲置资源,修武县盘活经开区21处企业低效利用资产,通过收购、破产拍卖等方式,有效利用土地1910亩、厂房38万平方米。突出降低企业成本,推动焦作经开区供水管网、增量配网、蒸汽直供等项目和怀川高科燃气门站+输气管网、增量配电项目,实施后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10%左右。

      融入全国大市场,焦作破立并举,抢占先机。

      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我市将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快速转换,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消费升级需要;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新材料、装备、食品等主要工业品对拓展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和支撑力。

      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咬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降成本、扩市场、增利润,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引导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平台,打通生产、交换、销售等经济循环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堵点;开展重点企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持续培育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

      深化区域产业转移合作。围绕打造“3+13+N”产业链群,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和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郑州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洛阳百万吨乙烯等产业合作。抢抓新一轮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迁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关键产业转移。

      提升企业服务质效。一切工作向企业聚焦,畅通产业循环,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实名制、台账式包联服务机制,扎实推进对重点工业企业的专班化、精准化、全程化服务;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分链分级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人才用工等适配性对接,打通产业循环痛点堵点。

      力量在坚定信心中汇聚,目标在凝心聚力中实现。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在“四高四争先”的号角声中,焦作将以更加矫健的姿态,加快融入、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而今,主动融入全国大市场这场“破壁之战”,虽然难,但志存高远的焦作不得不打。唯有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勇争先,焦作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记者 孙国利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