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更新时间:2025/3/11 10:30:05    来源:新华社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人文和经济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二者关乎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里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从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到要求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再到提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相融互促、相得益彰的发展之道提供了根本遵循。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许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实践充分证明,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安徽桐城,六尺巷里天地宽。一条长约百米、宽仅两米的小巷子,见证了300多年前一段你谦我让、以和为贵的佳话。古老的故事代代传唱,凝练为今天社区治理的“六尺巷调解法”。

      今年的最高法报告提到,推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这一举措将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融入社会治理工作方方面面,助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绵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动中。厚重的精神文明积淀,必将凝聚起全民族团结一心的力量,为我们战胜前进路上一切困难提供强大支撑。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一部“悟空”游戏,带火多个打卡目的地;一部“哪吒”电影,全方位引发消费溢出效应;一枚“凤冠”文创冰箱贴,带动文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全国各地的创新实践表明,传统文化以动态叙事融入当下生活,通过延伸“文化+”长链条,赋能形成新的消费内容、方式和场景,可以释放巨大增长潜能。

      在5日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中,“支持影视游戏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等融合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发展”“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等表述,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看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关键在于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转化活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体验方式,实现“可亲近、能体验、想消费”。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颜值高、设计感强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家门口的“村晚”激活乡村文化的四季韵律;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出版物不断涌现,书香中国生生不息……推动优质文化产品直达基层,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不能仅仅从经济数据、量化指标来衡量。在人的精神建设中加大‘投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资源,折射着发展理念的不断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永志表示。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当文化的力量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中华大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与经济社会向好齐头并进,必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2025/3/11 10:30:05    来源:新华社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人文和经济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二者关乎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里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从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到要求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再到提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相融互促、相得益彰的发展之道提供了根本遵循。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许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实践充分证明,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安徽桐城,六尺巷里天地宽。一条长约百米、宽仅两米的小巷子,见证了300多年前一段你谦我让、以和为贵的佳话。古老的故事代代传唱,凝练为今天社区治理的“六尺巷调解法”。

      今年的最高法报告提到,推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这一举措将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融入社会治理工作方方面面,助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绵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动中。厚重的精神文明积淀,必将凝聚起全民族团结一心的力量,为我们战胜前进路上一切困难提供强大支撑。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一部“悟空”游戏,带火多个打卡目的地;一部“哪吒”电影,全方位引发消费溢出效应;一枚“凤冠”文创冰箱贴,带动文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全国各地的创新实践表明,传统文化以动态叙事融入当下生活,通过延伸“文化+”长链条,赋能形成新的消费内容、方式和场景,可以释放巨大增长潜能。

      在5日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中,“支持影视游戏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等融合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发展”“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等表述,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看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关键在于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转化活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体验方式,实现“可亲近、能体验、想消费”。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颜值高、设计感强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家门口的“村晚”激活乡村文化的四季韵律;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出版物不断涌现,书香中国生生不息……推动优质文化产品直达基层,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不能仅仅从经济数据、量化指标来衡量。在人的精神建设中加大‘投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资源,折射着发展理念的不断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永志表示。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当文化的力量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中华大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与经济社会向好齐头并进,必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文章编辑:李灿 
     
    相关信息:
    行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东京股市涨跌不一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六届二次会议召开
    港股10日跌1.85% 收报23783.49点
    德国1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长2%
    如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自助+AI,台球经济的科技“加持”
    伦敦股市10日下跌
    美元指数10日上涨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