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科技创新助力“能耗双控”
    更新时间:2025/3/14 10:55:30    来源:焦作日报

      完美有缺,超越自我。

      日前,多氟多光储充技术及应用100兆瓦时储能电站正式投产,该项目标志着我市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双碳”规划领域有了重大进展。

      光储充一体化,顾名思义,是由光伏发电、储能、充电集成一体,互相协调支撑的绿色充电模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伏发电,余电由储能设备存储,共同承担供电充电任务。在用电高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可给电网供电;逢用电低谷,则给自身或电动汽车充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2025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并鼓励用户侧储能在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广泛应用。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关于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光伏项目按照装机容量的10%以上配建储能系统,并支持用户侧储能在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等方面的应用。我市作为河南省能源转型的先行区,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储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实施,为多氟多储能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多氟多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拥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等项目,成功研发了锂电池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并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垄断,产销量居全国、全球第一,实现世界级中国造。

      河南多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多氟多储能技术有限公司隶属多氟多,以打造光储充绿色能源一条龙优质服务为目标,专业从事光伏建筑一体化、工商业储能电站、家庭储能系统以及充电桩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提供从光伏发电到锂电储能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多氟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拥有68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证书。

      随着中国“3060双碳目标”对全球的承诺,多氟多可提供产品设备、系统集成、整体方案、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综合服务,并坚持“走出去”战略,与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户外、工厂、居家用电及偏远山区、电力匮乏地区,产品具有寿命长、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等特点,得到企业、用户普遍认可。

      为什么光储充一体化受到如此高的青睐?先来看两组数据。据公安部统计,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9%。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25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黄学良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300万辆,等效储能容量将达50亿千瓦·时,届时车辆充电需求将占社会用电量的6%~7%,最大充电负荷将占电网负荷的11%~12%。

      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就会发现潜在隐忧。因此,提前布局光储充一体化缓解电网负荷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在于充电设施企业可以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利用储能装置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使用存储好的电能,避免直接大规模使用高价的电网电能,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打造全国最具实力的“光、储、充”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商,提供绿色能源一条龙优质服务。多氟多将光伏与储能结合,设计了从光伏发电到锂电池储能一系列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并顺利落地,100兆瓦时储能电站的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企业用电自给自足、降低了用电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用电稳定性,促进了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具有存储量大、电压等级高、充放电效率高,可根据用户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安全可靠、寿命长以及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智慧管理系统等优势。

      “双碳”是未来30年能源界彼此博弈核心关注指标,“双碳”目标的实现使企业必然面临清洁低碳生产。为迎合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总体战略目标,多氟多构建“光储能源”运营模式,带动公司光储充业务快速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广用户侧储能的政策牵引下,我市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系统——多氟多100兆瓦时储能电站完成调试并成功投入运行。100兆瓦时储能电站位于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由深圳市多氟多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占地4100平方米,总投资约8993万元,年充放电量可达4260万度,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508万元的用电成本,约等于减少26412吨的碳排放量。

      本储能系统由4个5兆瓦时、12个6.5兆瓦时电池仓体及8个升压仓体组成,以35kV电压等级接入厂区内110kV变电站。项目采用锂离子电池为存储介质,配备液冷+全氟己酮多层级消防管控,搭载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旨在利用“削峰填谷”,灵活制定运行策略,为企业节省电费开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平衡厂区内绿色能源的制造与消纳,满足了多氟多对稳定供电和高效用电的需求。

      储能系统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充放电循环可达到8000次。电芯采用全生命周期安全边界设计,不含易燃的有机溶剂,冷却方式采用高效智能液冷温控系统,系统层级温差小于5℃,温度一致性使系统循环寿命提成10%,降低辅助功耗20%。配备智能管理、智能保护等功能,实现了系统的经济高效和极简运维。

      多氟多筹建该项目是充分利用自身在新能源行业的全产业链优势,自主研发储能电池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自主生产锂电池、自主集成储能系统,构建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智慧能源体系,实现了从新材料、新能源到能源数智化层面的深度融合。

      100兆瓦时储能项目的建设,充分展现了多氟多与时代发展同心发力,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彰显了企业在储能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前瞻布局。项目的成功投运为企业节能降耗、绿色能源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电力系统高效率、低成本、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同时,为焦作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创新路径。

      “能耗双控”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双碳”驱动绿色经济转型的浪潮下,多氟多始终坚持科学有序、合作进取,以保有战略定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新能源及近用户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协同构建能源信息化与直流化新生态,奋力构建国家“双碳”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战略,以科技创新助力零碳中国。

      在新时代,多氟多秉承“完美有缺 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与上下游和周边创新基因相互赋能,致力于打造高端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孙国利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科技创新助力“能耗双控”
    2025/3/14 10:55:30    来源:焦作日报

      完美有缺,超越自我。

      日前,多氟多光储充技术及应用100兆瓦时储能电站正式投产,该项目标志着我市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双碳”规划领域有了重大进展。

      光储充一体化,顾名思义,是由光伏发电、储能、充电集成一体,互相协调支撑的绿色充电模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伏发电,余电由储能设备存储,共同承担供电充电任务。在用电高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可给电网供电;逢用电低谷,则给自身或电动汽车充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2025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并鼓励用户侧储能在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广泛应用。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关于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光伏项目按照装机容量的10%以上配建储能系统,并支持用户侧储能在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等方面的应用。我市作为河南省能源转型的先行区,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储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实施,为多氟多储能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多氟多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拥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等项目,成功研发了锂电池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并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垄断,产销量居全国、全球第一,实现世界级中国造。

      河南多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多氟多储能技术有限公司隶属多氟多,以打造光储充绿色能源一条龙优质服务为目标,专业从事光伏建筑一体化、工商业储能电站、家庭储能系统以及充电桩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提供从光伏发电到锂电储能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多氟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拥有68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证书。

      随着中国“3060双碳目标”对全球的承诺,多氟多可提供产品设备、系统集成、整体方案、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综合服务,并坚持“走出去”战略,与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户外、工厂、居家用电及偏远山区、电力匮乏地区,产品具有寿命长、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等特点,得到企业、用户普遍认可。

      为什么光储充一体化受到如此高的青睐?先来看两组数据。据公安部统计,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9%。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25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黄学良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300万辆,等效储能容量将达50亿千瓦·时,届时车辆充电需求将占社会用电量的6%~7%,最大充电负荷将占电网负荷的11%~12%。

      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就会发现潜在隐忧。因此,提前布局光储充一体化缓解电网负荷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在于充电设施企业可以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利用储能装置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使用存储好的电能,避免直接大规模使用高价的电网电能,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打造全国最具实力的“光、储、充”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商,提供绿色能源一条龙优质服务。多氟多将光伏与储能结合,设计了从光伏发电到锂电池储能一系列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并顺利落地,100兆瓦时储能电站的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企业用电自给自足、降低了用电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用电稳定性,促进了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具有存储量大、电压等级高、充放电效率高,可根据用户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安全可靠、寿命长以及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智慧管理系统等优势。

      “双碳”是未来30年能源界彼此博弈核心关注指标,“双碳”目标的实现使企业必然面临清洁低碳生产。为迎合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总体战略目标,多氟多构建“光储能源”运营模式,带动公司光储充业务快速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广用户侧储能的政策牵引下,我市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系统——多氟多100兆瓦时储能电站完成调试并成功投入运行。100兆瓦时储能电站位于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由深圳市多氟多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占地4100平方米,总投资约8993万元,年充放电量可达4260万度,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508万元的用电成本,约等于减少26412吨的碳排放量。

      本储能系统由4个5兆瓦时、12个6.5兆瓦时电池仓体及8个升压仓体组成,以35kV电压等级接入厂区内110kV变电站。项目采用锂离子电池为存储介质,配备液冷+全氟己酮多层级消防管控,搭载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旨在利用“削峰填谷”,灵活制定运行策略,为企业节省电费开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平衡厂区内绿色能源的制造与消纳,满足了多氟多对稳定供电和高效用电的需求。

      储能系统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充放电循环可达到8000次。电芯采用全生命周期安全边界设计,不含易燃的有机溶剂,冷却方式采用高效智能液冷温控系统,系统层级温差小于5℃,温度一致性使系统循环寿命提成10%,降低辅助功耗20%。配备智能管理、智能保护等功能,实现了系统的经济高效和极简运维。

      多氟多筹建该项目是充分利用自身在新能源行业的全产业链优势,自主研发储能电池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自主生产锂电池、自主集成储能系统,构建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智慧能源体系,实现了从新材料、新能源到能源数智化层面的深度融合。

      100兆瓦时储能项目的建设,充分展现了多氟多与时代发展同心发力,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彰显了企业在储能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前瞻布局。项目的成功投运为企业节能降耗、绿色能源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电力系统高效率、低成本、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同时,为焦作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创新路径。

      “能耗双控”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双碳”驱动绿色经济转型的浪潮下,多氟多始终坚持科学有序、合作进取,以保有战略定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新能源及近用户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协同构建能源信息化与直流化新生态,奋力构建国家“双碳”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战略,以科技创新助力零碳中国。

      在新时代,多氟多秉承“完美有缺 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与上下游和周边创新基因相互赋能,致力于打造高端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孙国利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