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茶乡紫阳:科技巧赋能 绿叶变“金叶”
    更新时间:2025/4/2 10:22:51    来源:新华社

      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春分之后,在陕西省紫阳县,连绵茶山已披上新绿。茶农指尖翻飞,嫩芽簌簌入篓。

      “明前茶一天一个价,天天卖好价!”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茶农袁光发一边采茶一边说道。他家种植的18亩陡坡茶园,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指导,采用“一季采茶、三季养树”高效栽培模式,近两年年均收入达20万元,今年开采仅7日,鲜叶收入已逾7万元。

      焕古镇是紫阳县茶叶品质最优的核心产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其茶园坡度陡、管理难度大、亩均产量低,焕古镇茶叶产业一度发展乏力。

      国家高校院所科研技术专家的到来,为焕古镇茶产业的发展带来春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曾建明,清楚记得10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时的感受:“茶山陡得令人惊心,茶农如壁虎,采茶似攀岩;仰头看茶山,帽落而不觉。”但他认为,这里也具备气候立体、硒元素富集的特点,容易做出高品质的茶叶。

      经过调研走访,曾建明团队一方面进行技术示范,解决茶树粗放种植的问题,一方面帮助焕古镇建立标准化茶园,并将机械化逐步引入茶叶生产。

      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帮扶项目——紫阳县茶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支持下,曾建明团队进一步帮助焕古镇确立“压产、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在种植端建立陡坡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等一批技术标准。

      焕古镇党委书记孟庆国告诉记者,科技帮扶为当地茶产业带来了显著变化。“以焕古镇焕古村为例,503.9亩项目示范茶园2024年的采茶收益比2022年增长超过46%。”

      在茶叶加工端,项目团队联合当地一家茶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研发出紫阳毛尖新产品“硒香茶”。“在改进后的生产工艺加持下,企业实现名优茶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也使产品保持手工茶的品质和风味特点。”该家茶企负责人刘小军说。据了解,“硒香茶”生产工艺已免费向当地茶企开放推广,紫阳县已有120多家茶企将“硒香茶”作为公司主导产品进行生产。

      科技帮扶助力,使当地茶产业焕发生机活力。如今,焕古镇已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茶园3万余亩,茶叶综合产值超8亿元。

      紫阳县委书记向德刚表示,科技帮扶项目集成了多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为破解茶产业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从陡坡茶园种植到制茶工艺升级,专家团队帮我们打通了‘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的全链条。我们已在全县因地制宜推广这些技术模式,让科技真正长在泥土里,结出更多富民‘金叶子’。”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茶乡紫阳:科技巧赋能 绿叶变“金叶”
    2025/4/2 10:22:51    来源:新华社

      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春分之后,在陕西省紫阳县,连绵茶山已披上新绿。茶农指尖翻飞,嫩芽簌簌入篓。

      “明前茶一天一个价,天天卖好价!”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茶农袁光发一边采茶一边说道。他家种植的18亩陡坡茶园,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指导,采用“一季采茶、三季养树”高效栽培模式,近两年年均收入达20万元,今年开采仅7日,鲜叶收入已逾7万元。

      焕古镇是紫阳县茶叶品质最优的核心产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其茶园坡度陡、管理难度大、亩均产量低,焕古镇茶叶产业一度发展乏力。

      国家高校院所科研技术专家的到来,为焕古镇茶产业的发展带来春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曾建明,清楚记得10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时的感受:“茶山陡得令人惊心,茶农如壁虎,采茶似攀岩;仰头看茶山,帽落而不觉。”但他认为,这里也具备气候立体、硒元素富集的特点,容易做出高品质的茶叶。

      经过调研走访,曾建明团队一方面进行技术示范,解决茶树粗放种植的问题,一方面帮助焕古镇建立标准化茶园,并将机械化逐步引入茶叶生产。

      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帮扶项目——紫阳县茶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支持下,曾建明团队进一步帮助焕古镇确立“压产、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在种植端建立陡坡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等一批技术标准。

      焕古镇党委书记孟庆国告诉记者,科技帮扶为当地茶产业带来了显著变化。“以焕古镇焕古村为例,503.9亩项目示范茶园2024年的采茶收益比2022年增长超过46%。”

      在茶叶加工端,项目团队联合当地一家茶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研发出紫阳毛尖新产品“硒香茶”。“在改进后的生产工艺加持下,企业实现名优茶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也使产品保持手工茶的品质和风味特点。”该家茶企负责人刘小军说。据了解,“硒香茶”生产工艺已免费向当地茶企开放推广,紫阳县已有120多家茶企将“硒香茶”作为公司主导产品进行生产。

      科技帮扶助力,使当地茶产业焕发生机活力。如今,焕古镇已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茶园3万余亩,茶叶综合产值超8亿元。

      紫阳县委书记向德刚表示,科技帮扶项目集成了多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为破解茶产业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从陡坡茶园种植到制茶工艺升级,专家团队帮我们打通了‘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的全链条。我们已在全县因地制宜推广这些技术模式,让科技真正长在泥土里,结出更多富民‘金叶子’。”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