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巧治土地“零碎账” 乡村振兴奏“丰”谣
    更新时间:2025/4/22 10:54:57    来源:新华社

      春日暖阳下,重庆市梁平区铁门乡长塘村的一处田地里,成片的油菜为大地披上新装。曾经零碎的土地变为如今的连片良田,正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

      “这里是梁平高山优质水稻的主产地,现在我们利用冬闲田种上油菜,等5月油菜收割后,就接着种水稻。”种粮大户何显华告诉记者,“2021年,村集体将土地流转给我们进行耕作,土地集中后,机械化普及率大幅提升。如今,我们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每亩地产量近1000斤,相比之前每亩增加了三四百斤,优质大米的收益也从每斤3元提高到8元。”

      近年来,梁平区科学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整治区内的农田、水系、道路、林地和村落进行系统规划,实现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整体优化布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通过搭建数字化应用场景平台,运用实景三维、空间数据治理、可视化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助力解决农村耕地破碎化、空间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梁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綦勇说。

      为切实发挥土地效益,长塘村对区域农田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村集体+公司(大户)+农户”的模式,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再统一向农业生产企业或大户出租。农户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通过在这些公司或大户的田地里劳作,取得务工收入。

      通过土地整治,“小田变大田”效果逐渐显现,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曾经田地分散、土地撂荒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长塘村火贸香菇基地,村民江芬正在和工友一起搬运菌包。“香菇基地建成后,我们也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江芬兴奋地说。

      长塘村火贸香菇基地曾是一片撂荒水塘,经过土地整治后,村里建起菌菇种植大棚,目前年产值近200万元,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带动了30名左右村民就近务工。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我们引入了高山水稻种植、香菇种植、农家乐经营等,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提高了1000多元。”长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大飞说,项目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影响,持续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处副处长蔡建军说。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巧治土地“零碎账” 乡村振兴奏“丰”谣
    2025/4/22 10:54:57    来源:新华社

      春日暖阳下,重庆市梁平区铁门乡长塘村的一处田地里,成片的油菜为大地披上新装。曾经零碎的土地变为如今的连片良田,正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

      “这里是梁平高山优质水稻的主产地,现在我们利用冬闲田种上油菜,等5月油菜收割后,就接着种水稻。”种粮大户何显华告诉记者,“2021年,村集体将土地流转给我们进行耕作,土地集中后,机械化普及率大幅提升。如今,我们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每亩地产量近1000斤,相比之前每亩增加了三四百斤,优质大米的收益也从每斤3元提高到8元。”

      近年来,梁平区科学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整治区内的农田、水系、道路、林地和村落进行系统规划,实现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整体优化布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通过搭建数字化应用场景平台,运用实景三维、空间数据治理、可视化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助力解决农村耕地破碎化、空间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梁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綦勇说。

      为切实发挥土地效益,长塘村对区域农田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村集体+公司(大户)+农户”的模式,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再统一向农业生产企业或大户出租。农户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通过在这些公司或大户的田地里劳作,取得务工收入。

      通过土地整治,“小田变大田”效果逐渐显现,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曾经田地分散、土地撂荒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长塘村火贸香菇基地,村民江芬正在和工友一起搬运菌包。“香菇基地建成后,我们也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江芬兴奋地说。

      长塘村火贸香菇基地曾是一片撂荒水塘,经过土地整治后,村里建起菌菇种植大棚,目前年产值近200万元,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带动了30名左右村民就近务工。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我们引入了高山水稻种植、香菇种植、农家乐经营等,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提高了1000多元。”长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大飞说,项目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影响,持续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处副处长蔡建军说。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