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
    更新时间:2025/7/17 15:35:46    来源:新华社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压舱石”作用更为明显,“主动力”释放更大动能。

      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实地走访实体商超,体验线上消费场景,观察假日经济与夜间经济业态,追踪“中国游”与“中国购”等消费热点,感受消费市场脉搏和发展新趋势。

      政策显效 释放活力

      在苏宁易购北京安贞店,工作人员一边向顾客讲解产品功能,一边计算着优惠方案。“原本考虑买一款普通挂式空调,到店后决定升级为最新款无风感空调。原价4000多元的空调,叠加各种优惠到手只要1999元。”消费者王女士说。

      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国内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市场活力逐步增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逐季提升。

      服务消费提速、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总结了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特点。

      近期以来,中国首座乐高乐园在上海金山开园迎客,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吸引超10万名游客“打卡”;吉林长白山多个度假区开启夏季运营,大批游客前来拥抱“22℃的夏天”……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折射假日消费的拉动力。上半年,“春节”“五一”“端午”节日外出人数频创新高,相关的文体休闲、交通出行服务消费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掀起热潮,“苏超”火爆出圈、持续“霸屏”,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业迎来“泼天流量”;各地音乐节人气火热,7月底即将举行的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在大麦平台“想看”人数已近7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5.7%,其中休闲娱乐业、餐饮业、住宿业同比分别增长47.4%、12.0%、5.5%。

      业态创新 激发潜能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无人机表演,实在太震撼了。”在重庆旅行的印尼游客弗索纳娅·比南达说。

      无人机灯光秀,不仅点亮重庆夜空,也折射出重庆夜经济活力。7月11日晚,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启幕。活动期间,龙门浩老街、鲁祖庙传统风貌区、紫薇路商业街等150余个推荐打卡点为四海宾客奉献一场乐享生活、愉悦消费的夏日盛宴。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夜空璀璨,聚集了人气、带旺了消费,折射出多元创新业态对消费的巨大撬动作用。

      “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悦己消费、情绪消费,还有一些新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都方兴未艾。”盛来运说。

      需求多元,不断点亮细分市场新蓝海;供给向“新”,持续激发消费潜能。

      近期,一只名为LABUBU的毛绒玩具风靡全球。从社交平台上的“开箱狂欢”,到海外门店前彻夜排队,这个有着标志性笑容的小怪兽玩偶,成为年轻人情绪表达和文化认同的出口,彰显了情绪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

      北京出台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广西推出深夜食堂、夜广西LIVE秀等特色活动,山西打造非遗国货“潮牌”“潮品”,广东广州落地实施“首发经济16条”……追“新”赶“潮”,多地顺应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加快培育市场新动能。

      2025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上,消费科技新品让观众体验感“拉满”;浙江绍兴,依托物联网与数字技术的“数智居家医养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中也能享受24小时健康监测、远程问诊和紧急救助服务;上海虹口,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开发30课时AI基础课程,在全区中小学实现100%普及……

      当前,多地以科技创新赋能养老、托育、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业态消费场景,不断挖掘消费潜能、释放消费动能。

      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撬动投资消费,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升级扩容。

      “‘演艺+’‘赛事+’等复合式消费场景,融合文化、旅游、体育等多种元素,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升级,延长消费链条,形成多层次的消费结构。”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说。

      购在中国 共享精彩

      碧波荡漾的北海公园、云海翻涌的张家界森林、底蕴深厚的西安古城……第一次到中国的瑞士女孩伊莎贝尔列出了一份“中国游”计划。从机场口岸免签入境后,除了“打卡”知名景点,她还和朋友解锁共享单车骑行、使用电子支付“扫货”、搭乘高铁跨省游等,深度体验各地生活方式。

      “‘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尤其是免签‘朋友圈’扩大以后,来中国旅游的游客更多了,也带动了国内消费。”盛来运说,“五一”“端午”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59.4%。

      目前,上海办理离境退税备案企业超过1000家,覆盖品牌商户超3000户。上半年,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5%,“即买即退”销售额增长28倍,服务167个国家和地区的6.3万名旅客。

      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出台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和服务措施、启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一系列政策不断落地,大大提升外籍游客来华购物便利。从机场配置的翻译机,到重点商圈的多语种离境退税指南,从热门景区的双语美食地图,到便利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的贴心服务令外籍游客赞不绝口。

      “来华旅游从签证到交通、住宿、语言沟通等方面的体验都非常舒畅,中国的交通系统发达便捷,尤其是高铁网络覆盖广泛,让我能轻松前往各个城市。”巴西游客拉塞尔达尼特斯说。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中国游”“中国购”火热背后,既有中国丰富文化资源的创新传承,也有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赋予商品的高质量和多样性,还有中国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便捷的购物环境,无不彰显着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大市场的独特魅力。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
    2025/7/17 15:35:46    来源:新华社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压舱石”作用更为明显,“主动力”释放更大动能。

      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实地走访实体商超,体验线上消费场景,观察假日经济与夜间经济业态,追踪“中国游”与“中国购”等消费热点,感受消费市场脉搏和发展新趋势。

      政策显效 释放活力

      在苏宁易购北京安贞店,工作人员一边向顾客讲解产品功能,一边计算着优惠方案。“原本考虑买一款普通挂式空调,到店后决定升级为最新款无风感空调。原价4000多元的空调,叠加各种优惠到手只要1999元。”消费者王女士说。

      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国内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市场活力逐步增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逐季提升。

      服务消费提速、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总结了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特点。

      近期以来,中国首座乐高乐园在上海金山开园迎客,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吸引超10万名游客“打卡”;吉林长白山多个度假区开启夏季运营,大批游客前来拥抱“22℃的夏天”……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折射假日消费的拉动力。上半年,“春节”“五一”“端午”节日外出人数频创新高,相关的文体休闲、交通出行服务消费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掀起热潮,“苏超”火爆出圈、持续“霸屏”,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业迎来“泼天流量”;各地音乐节人气火热,7月底即将举行的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在大麦平台“想看”人数已近7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5.7%,其中休闲娱乐业、餐饮业、住宿业同比分别增长47.4%、12.0%、5.5%。

      业态创新 激发潜能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无人机表演,实在太震撼了。”在重庆旅行的印尼游客弗索纳娅·比南达说。

      无人机灯光秀,不仅点亮重庆夜空,也折射出重庆夜经济活力。7月11日晚,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启幕。活动期间,龙门浩老街、鲁祖庙传统风貌区、紫薇路商业街等150余个推荐打卡点为四海宾客奉献一场乐享生活、愉悦消费的夏日盛宴。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夜空璀璨,聚集了人气、带旺了消费,折射出多元创新业态对消费的巨大撬动作用。

      “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悦己消费、情绪消费,还有一些新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都方兴未艾。”盛来运说。

      需求多元,不断点亮细分市场新蓝海;供给向“新”,持续激发消费潜能。

      近期,一只名为LABUBU的毛绒玩具风靡全球。从社交平台上的“开箱狂欢”,到海外门店前彻夜排队,这个有着标志性笑容的小怪兽玩偶,成为年轻人情绪表达和文化认同的出口,彰显了情绪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

      北京出台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广西推出深夜食堂、夜广西LIVE秀等特色活动,山西打造非遗国货“潮牌”“潮品”,广东广州落地实施“首发经济16条”……追“新”赶“潮”,多地顺应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加快培育市场新动能。

      2025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上,消费科技新品让观众体验感“拉满”;浙江绍兴,依托物联网与数字技术的“数智居家医养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中也能享受24小时健康监测、远程问诊和紧急救助服务;上海虹口,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开发30课时AI基础课程,在全区中小学实现100%普及……

      当前,多地以科技创新赋能养老、托育、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业态消费场景,不断挖掘消费潜能、释放消费动能。

      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撬动投资消费,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升级扩容。

      “‘演艺+’‘赛事+’等复合式消费场景,融合文化、旅游、体育等多种元素,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升级,延长消费链条,形成多层次的消费结构。”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说。

      购在中国 共享精彩

      碧波荡漾的北海公园、云海翻涌的张家界森林、底蕴深厚的西安古城……第一次到中国的瑞士女孩伊莎贝尔列出了一份“中国游”计划。从机场口岸免签入境后,除了“打卡”知名景点,她还和朋友解锁共享单车骑行、使用电子支付“扫货”、搭乘高铁跨省游等,深度体验各地生活方式。

      “‘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尤其是免签‘朋友圈’扩大以后,来中国旅游的游客更多了,也带动了国内消费。”盛来运说,“五一”“端午”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59.4%。

      目前,上海办理离境退税备案企业超过1000家,覆盖品牌商户超3000户。上半年,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5%,“即买即退”销售额增长28倍,服务167个国家和地区的6.3万名旅客。

      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出台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和服务措施、启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一系列政策不断落地,大大提升外籍游客来华购物便利。从机场配置的翻译机,到重点商圈的多语种离境退税指南,从热门景区的双语美食地图,到便利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的贴心服务令外籍游客赞不绝口。

      “来华旅游从签证到交通、住宿、语言沟通等方面的体验都非常舒畅,中国的交通系统发达便捷,尤其是高铁网络覆盖广泛,让我能轻松前往各个城市。”巴西游客拉塞尔达尼特斯说。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中国游”“中国购”火热背后,既有中国丰富文化资源的创新传承,也有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赋予商品的高质量和多样性,还有中国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便捷的购物环境,无不彰显着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大市场的独特魅力。

    文章编辑:李灿 
     
    相关信息:
    港股16日跌0.29% 收报24517.76点
    中孟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英国6月CPI同比上涨3.6%
    以“金砖合作”推动全球南方发展
    伦敦股市16日下跌
    国际油价16日下跌
    欧盟公布2万亿欧元长期预算案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6日上涨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振全球增长信心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