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焦作旅游 > 环游世界 > 正文

焦作旅游

让文明交融之光温暖世界、照亮前路
更新时间:2024/10/10 15:38: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9日面向全球发布智库报告《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解读中华文明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最新成果。

  中华文明自带交融基因,在不断交流交融中孕育和形成了全新的文明交融论。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国际公共产品,文明交融论将助力解决当前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挑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原创性贡献。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交融论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不同文明都应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和精华,消除隔阂、偏见、仇视。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交融论主张以交融化解冲突,以对话抵消对抗,以理解代替误解,以共同价值凝聚人类共识,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交融论摆脱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观念束缚,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凝聚中华文明智慧,同时吸收不同文明智慧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

  文明交融论反驳“历史终结论”,超越“文明优越论”,破解“文明冲突论”,必将凝聚更多全球共识,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让文明交融之光温暖世界、照亮前路
    2024/10/10 15:38: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9日面向全球发布智库报告《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解读中华文明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最新成果。

      中华文明自带交融基因,在不断交流交融中孕育和形成了全新的文明交融论。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国际公共产品,文明交融论将助力解决当前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挑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原创性贡献。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交融论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不同文明都应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和精华,消除隔阂、偏见、仇视。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交融论主张以交融化解冲突,以对话抵消对抗,以理解代替误解,以共同价值凝聚人类共识,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交融论摆脱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观念束缚,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凝聚中华文明智慧,同时吸收不同文明智慧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

      文明交融论反驳“历史终结论”,超越“文明优越论”,破解“文明冲突论”,必将凝聚更多全球共识,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