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焦作旅游 > 环游世界 > 正文
 
     

    焦作旅游

    “新顶流”!一年14.9亿人次打卡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5/5/19 10:45:54    来源:新华社

      以玫红色和铜绿色为主色调的展厅中,甲骨文字高悬于空,将人们带入久远文明的遐思;青铜重器、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悉数亮相,勾勒出殷商文明全景图……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截止到2024年底,我国备案博物馆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全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自1905年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办至今,中国博物馆事业已走过120年历程。如今,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建成。7000多家博物馆,如同一个个片段与区块,拼出泱泱华夏的时空版图,展现文化独特魅力。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博物馆如何在快速变化中找准自身定位?

      以不变应万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座博物馆建成开放,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捷化。

      一座座乡村博物馆扎根中华大地,一队队“文博轻骑兵”深入社区群众,一场场热门大展走进中小博物馆……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更迭频繁的时代,博物馆始终坚持公益属性,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不变,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宗旨不变。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博物馆“生活圈”,打通文化供给“最后一公里”。

      于变局中开新局。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等层出不穷,日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为一馆,奔赴一座城”。

      博物馆里,历史从未远去,只是换了一种更新的表达诉说过去、现在与未来:湖南博物院马王堆“生命艺术”大展,用AR“复活”汉代瑰宝;成都博物馆与当地学校合作推出社教活动,以跨学科视角重构历史课堂;国家博物馆文创再“上新”,金灿灿“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冰箱贴、萌呼呼毛绒玩具“鹳条儿”预订下一个“爆款顶流”……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各种巧思,从简单陈列展品,转变为让观众产生兴趣,走进其中,真正了解历史。越来越精美的文创,更满足了观众“把文物带回家”的心愿。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采取扩大供给、优化服务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推动可持续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

      一馆藏千秋,一眼越万年。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今天,博物馆正以更创新的表达,沟通古今中外;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为美好生活添彩。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顶流”!一年14.9亿人次打卡博物馆
    2025/5/19 10:45:54    来源:新华社

      以玫红色和铜绿色为主色调的展厅中,甲骨文字高悬于空,将人们带入久远文明的遐思;青铜重器、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悉数亮相,勾勒出殷商文明全景图……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截止到2024年底,我国备案博物馆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全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自1905年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办至今,中国博物馆事业已走过120年历程。如今,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建成。7000多家博物馆,如同一个个片段与区块,拼出泱泱华夏的时空版图,展现文化独特魅力。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博物馆如何在快速变化中找准自身定位?

      以不变应万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座博物馆建成开放,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捷化。

      一座座乡村博物馆扎根中华大地,一队队“文博轻骑兵”深入社区群众,一场场热门大展走进中小博物馆……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更迭频繁的时代,博物馆始终坚持公益属性,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不变,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宗旨不变。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博物馆“生活圈”,打通文化供给“最后一公里”。

      于变局中开新局。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等层出不穷,日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为一馆,奔赴一座城”。

      博物馆里,历史从未远去,只是换了一种更新的表达诉说过去、现在与未来:湖南博物院马王堆“生命艺术”大展,用AR“复活”汉代瑰宝;成都博物馆与当地学校合作推出社教活动,以跨学科视角重构历史课堂;国家博物馆文创再“上新”,金灿灿“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冰箱贴、萌呼呼毛绒玩具“鹳条儿”预订下一个“爆款顶流”……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各种巧思,从简单陈列展品,转变为让观众产生兴趣,走进其中,真正了解历史。越来越精美的文创,更满足了观众“把文物带回家”的心愿。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采取扩大供给、优化服务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推动可持续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

      一馆藏千秋,一眼越万年。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今天,博物馆正以更创新的表达,沟通古今中外;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为美好生活添彩。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