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外媒聚焦 > 外媒看焦作 > 正文

外媒聚焦

“草帽教授”讲述焦作乡村喜人变迁
更新时间:2022-9-19 16:31:18    来源:焦作日报

  9月14日,《光明日报》的《光明视野》栏目以“行走田野”为主题,见证乡土中国的沧桑巨变,讲述焦作乡村的喜人变迁。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陈兴义,以《唤醒老建筑 扮靓新乡村》为题,深情讲述他在我市乡村看到的喜人变迁。

  本期《光明视野》栏目邀请几位学者代表,讲述他们在田野调查中的所见所闻、感受收获,呈现乡土中国的崭新气象,也呼唤更多学者沿着知识报国、服务基层的道路,坚定前行。

  其中,作为学者代表,陈兴义这样讲述:2018年盛夏,我在河南焦作市示范区阳庙镇北西尚村工作了个把月,由于天气炎热,习惯戴着一顶草帽走街串户下工地,大家便送我一个绰号:“草帽教授”。从此,这顶草帽就与我一起,走进了更多村落。

  陈兴义说,10年前,他们学院成立了中原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他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师生的才智与责任感激发出来,服务国家战略。不久,伴着脱贫攻坚的嘹亮号角,学校启动了“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机会来了,陈兴义和团队一起深入中原大地的角角落落,探索“教、学、用”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是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子,“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第一站就选在这里。刚走进村子,陈兴义和团队就被寨堡、石墙和古道吸引,四处散落的石头民居简直就是一本本“活”的建筑学教科书。只可惜,很多石头屋已无人居住。他们意识到,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优化人居环境,让老乡们安居之后再乐业,是带动村子脱贫致富的关键。调研结束后,他们花了3个月时间规划了一幅“乡村发展全景图”,并推动它从构想变为现实。渐渐地,在外居住的村民返乡了,农家乐、体验点、旅游景区如火如荼,石头屋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也给陈兴义留下了深刻印象。全村不足50户人家,年轻人大多去山下打工,村里只剩下8位老人。他们的房子也是典型的石头民居。老人们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曾是党组织驻地,村里有一棵1500多年的老槐树,藏了很多红色故事。

  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才能利用起来?陈兴义不由得陷入了思考。饭点到了,他们在一户老乡家吃饭,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烩菜上桌,那种原生态的味道,顿时启发了陈兴义。调研后,他们为当地拟定了“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紧密结合、激发产业活力”的致富模式。如今,十二会村已成了“小康村”。

  开头提到的北西尚村,是中原地区很普通的村落。陈兴义刚去考察时,发现整个村子很多宅基地上杂草丛生。于是,他们决定将改善环境、整合空间作为突破口。比如,保持原有民居的外部风格,将闲置用地改造为村史馆、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临时活动场地、村中绿地等,拓展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在未建一座新建筑、未拆一间老房子的前提下,村子的整体生态发生了喜人嬗变。

  道路更畅通,环境更优美,公共空间与生态格局更合理。10多年的调研,让陈兴义深刻感受到中国农村发生的惊天变化。作为一名学者,如何为这样的变化添砖加瓦?最重要的,就是全身心地扑到乡村里、扎根土地中,为老乡安居乐业提供智力保障。


(记者 赵改玲)

总值班:申金星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赵银岷

审 核:聂 楠

编 辑:陈 婷

校 对:王以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草帽教授”讲述焦作乡村喜人变迁
    2022-9-19 16:31:18    来源:焦作日报

      9月14日,《光明日报》的《光明视野》栏目以“行走田野”为主题,见证乡土中国的沧桑巨变,讲述焦作乡村的喜人变迁。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陈兴义,以《唤醒老建筑 扮靓新乡村》为题,深情讲述他在我市乡村看到的喜人变迁。

      本期《光明视野》栏目邀请几位学者代表,讲述他们在田野调查中的所见所闻、感受收获,呈现乡土中国的崭新气象,也呼唤更多学者沿着知识报国、服务基层的道路,坚定前行。

      其中,作为学者代表,陈兴义这样讲述:2018年盛夏,我在河南焦作市示范区阳庙镇北西尚村工作了个把月,由于天气炎热,习惯戴着一顶草帽走街串户下工地,大家便送我一个绰号:“草帽教授”。从此,这顶草帽就与我一起,走进了更多村落。

      陈兴义说,10年前,他们学院成立了中原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他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师生的才智与责任感激发出来,服务国家战略。不久,伴着脱贫攻坚的嘹亮号角,学校启动了“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机会来了,陈兴义和团队一起深入中原大地的角角落落,探索“教、学、用”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是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子,“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第一站就选在这里。刚走进村子,陈兴义和团队就被寨堡、石墙和古道吸引,四处散落的石头民居简直就是一本本“活”的建筑学教科书。只可惜,很多石头屋已无人居住。他们意识到,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优化人居环境,让老乡们安居之后再乐业,是带动村子脱贫致富的关键。调研结束后,他们花了3个月时间规划了一幅“乡村发展全景图”,并推动它从构想变为现实。渐渐地,在外居住的村民返乡了,农家乐、体验点、旅游景区如火如荼,石头屋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也给陈兴义留下了深刻印象。全村不足50户人家,年轻人大多去山下打工,村里只剩下8位老人。他们的房子也是典型的石头民居。老人们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曾是党组织驻地,村里有一棵1500多年的老槐树,藏了很多红色故事。

      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才能利用起来?陈兴义不由得陷入了思考。饭点到了,他们在一户老乡家吃饭,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烩菜上桌,那种原生态的味道,顿时启发了陈兴义。调研后,他们为当地拟定了“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紧密结合、激发产业活力”的致富模式。如今,十二会村已成了“小康村”。

      开头提到的北西尚村,是中原地区很普通的村落。陈兴义刚去考察时,发现整个村子很多宅基地上杂草丛生。于是,他们决定将改善环境、整合空间作为突破口。比如,保持原有民居的外部风格,将闲置用地改造为村史馆、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临时活动场地、村中绿地等,拓展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在未建一座新建筑、未拆一间老房子的前提下,村子的整体生态发生了喜人嬗变。

      道路更畅通,环境更优美,公共空间与生态格局更合理。10多年的调研,让陈兴义深刻感受到中国农村发生的惊天变化。作为一名学者,如何为这样的变化添砖加瓦?最重要的,就是全身心地扑到乡村里、扎根土地中,为老乡安居乐业提供智力保障。


    (记者 赵改玲)

    总值班:申金星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赵银岷

    审 核:聂 楠

    编 辑:陈 婷

    校 对:王以振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