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央视关注温县“90后”太极拳师
    更新时间:2025/5/6 16:01:24    来源:焦作晚报

      5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90后”太极拳师 时尚推介太极拳》为题,报道了来自我市的李灵慧如何让太极拳这一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青春双向奔赴的故事。

      报道中说,五一假期,在温县黄河大堤的长河落日中,“90后”太极拳师李灵慧,正在录制新一期太极拳视频。

      温县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李灵慧则是温县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而在社交媒体中,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年轻人介绍太极拳已经成为李灵慧的重要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太极拳老师,李灵慧发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心中,太极拳只是老年人的运动,2021年,李灵慧决心用“太极灵儿”的网络身份,探索一条让太极拳年轻化的新路径。

      传统太极拳招式比较复杂,李灵慧首先将太极拳最具代表性的13个招式进行拆解,选取代表性动作,让太极拳像瑜伽、健身一样简单易学。“我们就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更加形象化的创新,比如说通过一个动作的展示,让它更为突显了这种“掤”的状态,让更多的零基础朋友能够一目了然。”李灵慧说。

      要让年轻人喜欢,光好学还不够,需要再加点料,打破人们对太极拳缓慢、拖沓的刻板印象,李灵慧将太极拳与竞技、美学、国风音乐、自然风光等元素融合,创作出既传统又时尚的“潮太极”短视频,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关注。

      几年来,“太极灵儿”已发布600多条创意视频,太极与美景天人合一的意境让网友纷纷点赞,有人留言说:“武侠照进了现实。”目前,“太极灵儿”的关注已接近50万,相关话题“有一种新潮叫太极”播放量突破了5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如今,李灵慧帮助更多的人触网、登云,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共同传承太极拳。


    (记者 赵改玲)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视关注温县“90后”太极拳师
    2025/5/6 16:01:24    来源:焦作晚报

      5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90后”太极拳师 时尚推介太极拳》为题,报道了来自我市的李灵慧如何让太极拳这一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青春双向奔赴的故事。

      报道中说,五一假期,在温县黄河大堤的长河落日中,“90后”太极拳师李灵慧,正在录制新一期太极拳视频。

      温县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李灵慧则是温县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而在社交媒体中,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年轻人介绍太极拳已经成为李灵慧的重要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太极拳老师,李灵慧发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心中,太极拳只是老年人的运动,2021年,李灵慧决心用“太极灵儿”的网络身份,探索一条让太极拳年轻化的新路径。

      传统太极拳招式比较复杂,李灵慧首先将太极拳最具代表性的13个招式进行拆解,选取代表性动作,让太极拳像瑜伽、健身一样简单易学。“我们就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更加形象化的创新,比如说通过一个动作的展示,让它更为突显了这种“掤”的状态,让更多的零基础朋友能够一目了然。”李灵慧说。

      要让年轻人喜欢,光好学还不够,需要再加点料,打破人们对太极拳缓慢、拖沓的刻板印象,李灵慧将太极拳与竞技、美学、国风音乐、自然风光等元素融合,创作出既传统又时尚的“潮太极”短视频,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关注。

      几年来,“太极灵儿”已发布600多条创意视频,太极与美景天人合一的意境让网友纷纷点赞,有人留言说:“武侠照进了现实。”目前,“太极灵儿”的关注已接近50万,相关话题“有一种新潮叫太极”播放量突破了5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如今,李灵慧帮助更多的人触网、登云,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共同传承太极拳。


    (记者 赵改玲)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