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11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焦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卫河(大沙河)协同保护的决定》和《安阳市卫河保护条例》《鹤壁市卫河保护条例》《新乡市卫河保护条例》《濮阳市卫河保护条例》。这是我省在协同立法领域的首次探索尝试,将为实现流域保护的共治、共管、共赢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决定》将由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卫河是海河水系南运河支流,发源于太行山南麓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南岭,流经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五市,至河北馆陶与漳河汇合称漳卫河、卫运河。卫河在焦作境内河段称为大沙河,全长74公里,流域面积2688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巩固大沙河治理成果,保障行洪安全,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焦作市大沙河保护条例》和《焦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支持和保障卫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加强大沙河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助力卫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卫河流域协同立法协调推进会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订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研究起草决定草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沟通协调、反复修改完善,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将《决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决定》共24条,主要包括立法目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原则、政府及部门职责、跨区域协作、生态保护、灾害防治等内容。
关于适用范围和保护原则,《决定》坚持“小切口”立法,突出问题导向,将卫河协同保护的范围明确为卫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灾害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将卫河流域界定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大沙河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规定卫河保护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区域协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关于跨区域协作,《决定》根据卫河流域协同保护工作需要,明确规定市政府应当加强与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濮阳市政府在生态保护、灾害防治、产业发展、应急联动、联合执法等方面的区域协作,共同建立卫河流域市际联席会议机制,推动规划衔接、信息共享、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方面的协作,增强流域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关于生态保护和灾害防治,《决定》结合我市实际,聚焦水生态保护,对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开展不达标河段治理和生态修复等作出规定;聚焦水灾害防治,对五市共同建设防洪减灾体系、推动防洪规划编制、加强防洪工程管护等作出规定,建立了联动清淤疏浚、汛情险情通报、联合调度等工作机制。
(记者杜玲)
总值班:陈 彬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王建新 |
编 辑:李润生 |
校 对:刘 勇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11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焦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卫河(大沙河)协同保护的决定》和《安阳市卫河保护条例》《鹤壁市卫河保护条例》《新乡市卫河保护条例》《濮阳市卫河保护条例》。这是我省在协同立法领域的首次探索尝试,将为实现流域保护的共治、共管、共赢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决定》将由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卫河是海河水系南运河支流,发源于太行山南麓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南岭,流经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五市,至河北馆陶与漳河汇合称漳卫河、卫运河。卫河在焦作境内河段称为大沙河,全长74公里,流域面积2688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巩固大沙河治理成果,保障行洪安全,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焦作市大沙河保护条例》和《焦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支持和保障卫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加强大沙河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助力卫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卫河流域协同立法协调推进会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订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研究起草决定草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沟通协调、反复修改完善,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将《决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决定》共24条,主要包括立法目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原则、政府及部门职责、跨区域协作、生态保护、灾害防治等内容。
关于适用范围和保护原则,《决定》坚持“小切口”立法,突出问题导向,将卫河协同保护的范围明确为卫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灾害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将卫河流域界定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大沙河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规定卫河保护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区域协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关于跨区域协作,《决定》根据卫河流域协同保护工作需要,明确规定市政府应当加强与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濮阳市政府在生态保护、灾害防治、产业发展、应急联动、联合执法等方面的区域协作,共同建立卫河流域市际联席会议机制,推动规划衔接、信息共享、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方面的协作,增强流域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关于生态保护和灾害防治,《决定》结合我市实际,聚焦水生态保护,对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开展不达标河段治理和生态修复等作出规定;聚焦水灾害防治,对五市共同建设防洪减灾体系、推动防洪规划编制、加强防洪工程管护等作出规定,建立了联动清淤疏浚、汛情险情通报、联合调度等工作机制。
(记者杜玲)
总值班:陈 彬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王建新 |
编 辑:李润生 |
校 对:刘 勇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