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消失百年的固着性淡水螺
更新时间:2024-1-12 10:31:04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桂平等地江水中的岩石上,科研人员发现了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特有的固着性淡水螺类——江旋螺。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生物科学》上。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张乐嘉目前正在云南昆明开展螺蛳研究。他介绍,中国特有的江旋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主固着习性的淡水螺类,可以像海水里的牡蛎一样紧紧固着于岩石表面,然而自一百多年前由法国人发表中华江旋螺相关发现以来,这一独特的类群就再也没有被采集报道过。

  此次研究由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多个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在广西的龙江、黔江、浔江里的石灰岩上发现了这一消失百年的类群后,经过比较模式标本,研究人员基于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将这一新种命名为刘氏江旋螺,并对其独特的固着习性和两性异形现象开展研究。

  研究表明,仅雌性刘氏江旋螺具有固着于岩石的习性,由于固着导致其原始壳口被封闭且无法自由移动,雌性刘氏江旋螺发育出了第二个壳口用于进食、排泄、交配等生理活动;而雄性刘氏江旋螺可以自由活动,具有一般螺类的形态和唯一的壳口,便于寻找雌性刘氏江旋螺交配繁衍。分子和形态的综合研究证实,刘氏江旋螺是不同于中华江旋螺的新种,并且再次证实了江旋螺属应当划分于豆螺科。

  研究人员介绍,固着于岩石的习性是江旋螺对于广西急流大江中石灰岩环境的适应性演化,这一习性使得江旋螺成为这一生境中的优势物种;然而固着无法移动的习性对于生存繁殖是很大的劣势,江旋螺因此还演化出了软体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第二壳口和极端的两性异形现象。研究人员认为江旋螺是深入研究物种适应性演化和演化创新的极佳案例。

  同时,研究人员指出,由于江旋螺所栖息的江河环境距离人口聚集区及水电站很近,这一类中国特有的独特物种的生存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亟需得到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消失百年的固着性淡水螺
    2024-1-12 10:31:04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桂平等地江水中的岩石上,科研人员发现了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特有的固着性淡水螺类——江旋螺。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生物科学》上。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张乐嘉目前正在云南昆明开展螺蛳研究。他介绍,中国特有的江旋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主固着习性的淡水螺类,可以像海水里的牡蛎一样紧紧固着于岩石表面,然而自一百多年前由法国人发表中华江旋螺相关发现以来,这一独特的类群就再也没有被采集报道过。

      此次研究由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多个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在广西的龙江、黔江、浔江里的石灰岩上发现了这一消失百年的类群后,经过比较模式标本,研究人员基于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将这一新种命名为刘氏江旋螺,并对其独特的固着习性和两性异形现象开展研究。

      研究表明,仅雌性刘氏江旋螺具有固着于岩石的习性,由于固着导致其原始壳口被封闭且无法自由移动,雌性刘氏江旋螺发育出了第二个壳口用于进食、排泄、交配等生理活动;而雄性刘氏江旋螺可以自由活动,具有一般螺类的形态和唯一的壳口,便于寻找雌性刘氏江旋螺交配繁衍。分子和形态的综合研究证实,刘氏江旋螺是不同于中华江旋螺的新种,并且再次证实了江旋螺属应当划分于豆螺科。

      研究人员介绍,固着于岩石的习性是江旋螺对于广西急流大江中石灰岩环境的适应性演化,这一习性使得江旋螺成为这一生境中的优势物种;然而固着无法移动的习性对于生存繁殖是很大的劣势,江旋螺因此还演化出了软体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第二壳口和极端的两性异形现象。研究人员认为江旋螺是深入研究物种适应性演化和演化创新的极佳案例。

      同时,研究人员指出,由于江旋螺所栖息的江河环境距离人口聚集区及水电站很近,这一类中国特有的独特物种的生存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亟需得到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