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怀川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公共文化空间 城市文明载体
    □雨 辰
    更新时间:2025/3/25 15:42:27    来源:焦作晚报

      3月21日,“2024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奖项揭晓,我市4个场馆在比赛中获奖。

    (据《焦作晚报》)

      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场所,更是城市文明的展现之所,它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凝聚着人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精神滋养和文化体验,并有效诠释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像报道中所述,公共文化空间覆盖了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跨界文化空间及美丽乡村文化空间六大领域,不仅可以提供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展示传承和交流功能,还融入了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元化服务,完全可以满足广大民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是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有力抓手,是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

      公共文化空间,可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公共文化空间的不断增加,完全可以成为市民社交和互动的新平台,为人们提供相识、相知、交流的机会。在这里,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们相聚在一起,一边吸取精神营养,一边分享彼此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增进了解,促进社会和谐。

      如何有效发挥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作用,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还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城市文化事业中,形成多元化建设机制。此外,还要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化新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打造出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其在为城市“文化代言”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新闻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公共文化空间 城市文明载体
    □雨 辰
    2025/3/25 15:42:27    来源:焦作晚报

      3月21日,“2024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奖项揭晓,我市4个场馆在比赛中获奖。

    (据《焦作晚报》)

      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场所,更是城市文明的展现之所,它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凝聚着人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精神滋养和文化体验,并有效诠释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像报道中所述,公共文化空间覆盖了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跨界文化空间及美丽乡村文化空间六大领域,不仅可以提供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展示传承和交流功能,还融入了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元化服务,完全可以满足广大民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是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有力抓手,是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

      公共文化空间,可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公共文化空间的不断增加,完全可以成为市民社交和互动的新平台,为人们提供相识、相知、交流的机会。在这里,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们相聚在一起,一边吸取精神营养,一边分享彼此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增进了解,促进社会和谐。

      如何有效发挥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作用,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还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城市文化事业中,形成多元化建设机制。此外,还要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化新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打造出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其在为城市“文化代言”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新闻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