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怀川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让“问题小区”变成“幸福港湾”
    □聆 听
    更新时间:2025/4/10 10:12:53    来源:焦作晚报

      解放区焦北街道探索以“党群+物业”双重管理为原则的物管模式,提升小区物业管理能力和质量,让曾经的“问题小区”变成群众交口称赞的“幸福港湾”。

    (据《焦作日报》)

      解放区焦北街道的“1355”物管协商治理工作法,让曾经的“问题小区”蜕变为居民口中的“幸福港湾”。这一生动实践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更彰显了在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当“红色物业”的旗帜在小区里高高飘扬,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种管理模式创新,更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鲜活体现。

      “党群+物业”双重管理模式的精髓在于打破了传统物业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关系。焦北街道的实践智慧在于,通过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让物业回归服务本质,使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这种角色的转变,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建立起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

      “红色物业”之所以能赢得群众口碑,关键在于它把握住了基层治理的“民心密码”。在小区整治的具体事务中,党组织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是深入群众倾听诉求;物业公司不再单方面制定服务标准,而是与居民协商共议;居民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治理决策。这种良性互动让曾经堆积如山的“问题清单”逐渐转化为“满意清单”。

      焦北街道的探索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通过党建引领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当居民的“微心愿”能够通过协商机制得到回应,基层治理就真正接了地气、有了温度。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当越来越多的“红色物业”在社区扎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就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创新,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

    新闻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让“问题小区”变成“幸福港湾”
    □聆 听
    2025/4/10 10:12:53    来源:焦作晚报

      解放区焦北街道探索以“党群+物业”双重管理为原则的物管模式,提升小区物业管理能力和质量,让曾经的“问题小区”变成群众交口称赞的“幸福港湾”。

    (据《焦作日报》)

      解放区焦北街道的“1355”物管协商治理工作法,让曾经的“问题小区”蜕变为居民口中的“幸福港湾”。这一生动实践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更彰显了在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当“红色物业”的旗帜在小区里高高飘扬,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种管理模式创新,更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鲜活体现。

      “党群+物业”双重管理模式的精髓在于打破了传统物业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关系。焦北街道的实践智慧在于,通过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让物业回归服务本质,使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这种角色的转变,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建立起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

      “红色物业”之所以能赢得群众口碑,关键在于它把握住了基层治理的“民心密码”。在小区整治的具体事务中,党组织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是深入群众倾听诉求;物业公司不再单方面制定服务标准,而是与居民协商共议;居民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治理决策。这种良性互动让曾经堆积如山的“问题清单”逐渐转化为“满意清单”。

      焦北街道的探索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通过党建引领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当居民的“微心愿”能够通过协商机制得到回应,基层治理就真正接了地气、有了温度。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当越来越多的“红色物业”在社区扎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就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创新,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

    新闻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