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怀川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法治大礼包”,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三 木
    更新时间:2025/5/8 10:45:40    来源:焦作晚报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法治建设是社会法治体系的基石。市司法局七百间司法所日前借助解放区七百间街道陶瓷路社区第二十一届社区邻居节,为辖区居民送上“法治大礼包”,这不仅为已举办20年的邻居节活动赋予了新内容,更成为推动社区法治建设、增强居民法治意识的生动实践,值得点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法律问题不断出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其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不少居民的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些问题,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成为维护居民合法权益、保障社区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七百间司法所将法治宣传融入邻居节活动,不仅把法律知识送到居民身边,更能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包含宪法、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彩页和宣传品,这一行为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这些宣传资料成为居民了解法律知识的窗口,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获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信息,为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指引。

      法律服务咨询台更是“法治大礼包”的暖心内核。居民积极咨询,志愿者耐心解答,民间借贷、担保合同、劳务纠纷等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专业解答。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方式,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惑,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且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法治大礼包”的发放,实现了社区治理与法治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这样的活动,居民将逐渐树立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有助于减少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类似创新举措,将法治元素融入各类社区活动中,持续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为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区筑牢坚实基础。

    新闻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法治大礼包”,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三 木
    2025/5/8 10:45:40    来源:焦作晚报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法治建设是社会法治体系的基石。市司法局七百间司法所日前借助解放区七百间街道陶瓷路社区第二十一届社区邻居节,为辖区居民送上“法治大礼包”,这不仅为已举办20年的邻居节活动赋予了新内容,更成为推动社区法治建设、增强居民法治意识的生动实践,值得点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法律问题不断出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其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不少居民的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些问题,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成为维护居民合法权益、保障社区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七百间司法所将法治宣传融入邻居节活动,不仅把法律知识送到居民身边,更能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包含宪法、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彩页和宣传品,这一行为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这些宣传资料成为居民了解法律知识的窗口,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获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信息,为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指引。

      法律服务咨询台更是“法治大礼包”的暖心内核。居民积极咨询,志愿者耐心解答,民间借贷、担保合同、劳务纠纷等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专业解答。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方式,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惑,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且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法治大礼包”的发放,实现了社区治理与法治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这样的活动,居民将逐渐树立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有助于减少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类似创新举措,将法治元素融入各类社区活动中,持续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为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区筑牢坚实基础。

    新闻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