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怀川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创新工作机制,接了地气又解难题
    □聆 听
    更新时间:2025/5/20 10:01:53    来源:焦作晚报

      武陟县人大代表、詹店镇溜村党支部书记贾东生创新打造“东生夜谈”工作机制,利用村民闲暇时间倾听民声、共商村务,让代表履职从“坐等上门”变为“主动下沉”,走出一条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据《焦作日报》)

      “东生夜谈”是一种创新的工作机制,看似方法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民主实践智慧,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履职提供了鲜活样本。

      “东生夜谈”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过去,一些人大代表履职往往局限于会议室里听汇报、办公室内看材料,与群众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而贾东生主动利用村民闲暇时间,将工作场所搬到村头巷尾、农家院落,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实则是履职理念的革新。

      人大代表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只有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场景,才能听到最真实的民声。从背街小巷硬化到污水管网改造,从土地纠纷到邻里矛盾,这些看似琐碎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被一一发现并解决。

      “东生夜谈”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这种常态化、生活化的民主形式,让群众感受到自己不仅是政策的接受者,更是决策的参与者。当村民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问题被解决,自然会对人大代表产生信任,这正是“东生夜谈”能够解难题、得民意的关键所在。

      “东生夜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大代表履职模式。它告诉我们,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不需要大张旗鼓,而要润物无声;解决民生问题不需要豪言壮语,而要脚踏实地。当更多人大代表能够像贾东生这样,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利用各种机会倾听民声,我们的民主政治就会更加充满活力,乡村振兴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东生夜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新路径,也映照出基层民主实践的无限可能。

    新闻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创新工作机制,接了地气又解难题
    □聆 听
    2025/5/20 10:01:53    来源:焦作晚报

      武陟县人大代表、詹店镇溜村党支部书记贾东生创新打造“东生夜谈”工作机制,利用村民闲暇时间倾听民声、共商村务,让代表履职从“坐等上门”变为“主动下沉”,走出一条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据《焦作日报》)

      “东生夜谈”是一种创新的工作机制,看似方法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民主实践智慧,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履职提供了鲜活样本。

      “东生夜谈”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过去,一些人大代表履职往往局限于会议室里听汇报、办公室内看材料,与群众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而贾东生主动利用村民闲暇时间,将工作场所搬到村头巷尾、农家院落,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实则是履职理念的革新。

      人大代表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只有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场景,才能听到最真实的民声。从背街小巷硬化到污水管网改造,从土地纠纷到邻里矛盾,这些看似琐碎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被一一发现并解决。

      “东生夜谈”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这种常态化、生活化的民主形式,让群众感受到自己不仅是政策的接受者,更是决策的参与者。当村民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问题被解决,自然会对人大代表产生信任,这正是“东生夜谈”能够解难题、得民意的关键所在。

      “东生夜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大代表履职模式。它告诉我们,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不需要大张旗鼓,而要润物无声;解决民生问题不需要豪言壮语,而要脚踏实地。当更多人大代表能够像贾东生这样,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利用各种机会倾听民声,我们的民主政治就会更加充满活力,乡村振兴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东生夜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新路径,也映照出基层民主实践的无限可能。

    新闻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